芥末堆芥末堆

考研分数高到惊人的考生,也曾心态崩溃过吗?

作者:李绍宾 发布时间:

考研分数高到惊人的考生,也曾心态崩溃过吗?

作者:李绍宾 发布时间:

摘要:考研最难的一关就是下决心考研。

72358d555c4252b56d7885395df0e1a0.jpg

图源:受访者供图

你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个压力

林三就读于北京市某一本院校,就读专业是编辑出版,专业排名在全国较为靠前。今年,她报考了本校本专业的专业硕士,考研成绩为420+。

考虑到本科学历“并不够用”,又受到自身高学历家庭的影响,林三很早就决定要考研,并从大学入校后就开始准备。在专业老师的鼓励和室友的陪伴下,林三最终选择继续扎根学下去。

编辑出版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业界认可度高,工作选择范围比较广,就业率也还不错。另外,林三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求稳的人。在她看来,名校考研“卷”地很严重,被刷的风险较大,因此她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林三最终考了420+。虽然她平常在班级中的排名稳定在三四名,但是这么高的分数还是远超自己的预期。从目前的情况得知,这个分数应该是所有考生中的前三名。

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成绩会这么高,尤其是英语。林三说,今年英语二难度提升,有的同学考完英语就心态崩溃,第二天直接弃考了。而且林三在考政治时还把两道大题的位置写反了,在已经答了几行的情况下,不得不划掉重写。

0067e47b6485342cefc5153099d238b3.jpg

(林三在复习期间做的笔记) 

英语确实是她投入了最多精力的科目。从19年寒假开始复习,林三每天都会背单词。她把近十年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一字一句翻译下来,还亲笔抄写。她英语一向不错,英语六级考试,她考了550分。

林三认为,文科生前期不需要对政治投入太多时间。只是反复刷选择题,注意积累错题。她还买了政治和英语的网课,第一次考研没有经验,节奏也掌握不好,如果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心里可能会放松一些。并且直播课可以现场互动,有利于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专业课复习同样比较晚,林三九月份才开始整理。因为考的是本专业,自然比较熟悉。另外,还能跟室友共享复习资料,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还有一些直系研究生学长学姐毫不吝啬地分享复习经验和备考资料,林三十分感激。

比起苦学,林三觉得效率更重要。她并不赞同每天一定要起很早去图书馆占座。“很多同学只是看起来认真,但实际上学习效率很低,精神很紧张,每天都要起早。” 

7cc8c0e801c53f181998dbc231de8e3b.jpg

(撸猫是林三在考研学习间隙的一项重要娱乐)

林三每天都会保证充足的睡眠,还经常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她看来,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同时,林三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会把专业课的知识点反复抄写。

谈到内卷时,林三的态度是顺从。她认为现在研究生扩招是大趋势,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环境,那就尝试去改变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很多人口号喊得比较响,但是做得不多。你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个压力。”

当时把考研这件事看得太重了

葫芦本科就读于兰州某二本院校,专业是中文系。去年二战的他,成功考入北京某新闻传媒学A+类院校,考研成绩为380+。 

葫芦决定三跨考研(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当时就业并不是非常好的出路。

他感觉比较迷茫,也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并且,身边的学长学姐也都考了研,所以他也想通过读研,让自己上一个台阶。 

选专业时,葫芦觉得广告学和文学都同属一个学科门类,跨度并不太大。另外他也希望能够更加贴合业界,学习一些偏实践的知识。

葫芦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一战中摸不着头脑的他,在二战选择了报名专业课的辅导班,有两个月,葫芦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复习状态,疯狂背诵专业课知识,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保持在12个小时左右。

d31591fea4670c347b720e142ef3023d.jpg

(葫芦在复习资料上做的笔记)

 但是到考前的20天,葫芦感觉自己进入了一段“内卷”的状态,虽然每天坐在书桌前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效率却很低。葫芦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调整自己的心态,咬牙坚持了下来。

对于公共课,葫芦把市面上评价比较好的所有押题卷全部刷了一遍。复习英语时,葫芦会把真题中每一篇阅读都逐句翻译下来。他还会每天早上背单词,每晚睡前再去默写,有错误的单词第二天重背。 

二战时,葫芦来北京租了房,就住在自己报考的院校附近,半年中只回了一次家。葫芦觉得,在学校附近备考,如果学累了可以进校去旁听课程,或者找老师聊天,这样复习会更有动力。

但是后来学校突然封闭管理,葫芦就只能在校外绕着围墙转,向校内张望的葫芦心里特别不爽,“我跟自己说,我一定要考进去。” 

复习期间,葫芦经常情绪崩溃。国庆阅兵当天,看着窗外头顶轰鸣飞过的战机,葫芦突然就开始抑制不住地哭泣,之后他便打电话约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

那是他三个月来,除了吃饭以外,真正的第一次出门。

葫芦经常感到精神高度紧张,特别焦虑,晚上也总会失眠。有时候也会悲观地觉得自己考不上,于是便破罐破摔地刷一晚上手机。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后脑勺特别疼,发现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精神衰弱,还去医院开了药。

葫芦后来也找到一些调整心情的方法。比如去公园散步;给自己做早餐;放着交通台广播听人聊天;给朋友打电话等等。 

因为自己曾为考研如此拼命,葫芦很珍惜自己的研究生时光。他在入校前就下决心要使劲学习,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但是入学后,发现读研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能够完成各门课程的要求,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看这一段经历,葫芦觉得自己当时把考研看得太重了。现在回想起自己当时频繁的哭泣,甚至精神衰弱,不免觉得有些可笑。“那些事其实就不算事儿,只是当时太在意了,过于焦虑,以至于把精力都用在了调节情绪上”。

考研最难的一关就是下决心考研

小明本科就读于某新闻传播学A+类院校,专业是传播学。今年考研,小明报考了本校同专业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为400+。 

小明一开始也纠结过是否要考研,但考虑到目前工作不好找,而且父母一直在鼓励她“至少尝试一次”,她最终决定考研。

小明复习的时间并不长,在9月份错失保研机会后,她才开始准备考研。选择本校同一专业,也是因为本校生有优势,备考上比较方便。

她考了两年制的学硕,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读完研参加工作。

得知自己考了400多分后,小明很高兴,这个分数比自己的最高预期还要高一点。但是一想到之后的复试,她又感到了压力。

小明形容自己初试是“光脚不怕穿鞋”,因为她认为自己准备时间匆忙,相比于身边同学,小明当时根本没有时间焦虑,也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只有努力看书。 

在她看来,考研最难的一关就是下决心考研。 

由于复习时间紧,小明在保证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尽可能更高效地复习。小明每天早睡早起,学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她不想拼时间,凭借自身在英语和政治课方面较强的基础,除了做些试题外,小明并没有在公共课上耗费过多的时间。 

对于复习,小明觉得现在很多同学的问题是备考的时候没有思考,很少对知识进行整合、类比和归纳,对专业书死记硬背,缺乏举一反三、整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小明就已经养成了高效阅读学术专著的习惯,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读书过程中,看到书中的一个观点,小明经常在旁边批注上其他学者的观点,并且一本书会翻阅很多遍,每次又都会增加新的批注。 

她认为,学习一定要多思考,要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小明看来,考研是在考一个人的三观,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有多高,这就决定了自己得分的水平。 

小明最后总结道,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面对社会事件和概念时能够辩证地思考,并有逻辑、有条理地展现思考的结果,报考新传专业需要这样的能力。

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的证据

于一本科就读于武汉一所211院校,专业是社会学,今年考研,她报考了本校的同专业,并且取得了390+的初试成绩。 

于一选择报考社会学研究生,一方面是因为她对自己高考成绩不满意,她称这是基于一种非常朴素的上进心。另一方面,她将这一决定追溯到高三时期曾读到的一本《社会学的邀请》。尽管书中语言非常平实直白,但其中有一段令她记忆尤深:“人的生命有限,但是人的文化成果是延续下来的,社会就是将既往文化存留下来的器皿,这好像使得人的生命和最高的存在发生连结”。

c066c1e2d0621f2ffc620e8b74352af3.jpg

(《社会学的邀请》乔恩·威特著) 

这种“全人类走过的路都应算我走过的路之一”的又惊喜又敬畏的感觉,使于一发现,竟然可以在距今久远的书籍中读到契合灵魂的话,还能解开自身当下的困惑。所以,她选择通过读研,继续研究社会学。 

于一是冲着本校某一位老师报考本校的。她认为这位老师是她心目中理想老师的样子。于一感觉到这位老师是一位真正以了解世界为乐趣的人,在豆瓣上也会标记很多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似乎假定着这世界存在着某种先赋的真理与美德。被这种学术魅力所感染,于一希望能够成为这位老师的学生。

所以,于一认为在考研中选导师比选学校更重要。当然,于一也评估了报考的风险,她无法接受自己失败的结果。在她看来,在“一切以绩点和荣誉为导向”的内卷中,分数似乎成为了唯一的衡量标准。 

虽然她觉得身边每一个人明明都那么值得了解,但是没有漂亮的成绩,似乎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对世界有纯粹的了解欲望,强烈又清晰的洞察力,正视并且尊重自己的感情体验,雕刻自己的身体,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让人骄傲的事情。但是面对别人,我都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我在想着,假如没考上研,别人对我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印象了,我其他所有的一切连被了解的机会都没有。”

427cc313a1863791aa73da821d4c6cdb.jpg

(于一在复习期间的早晨拍下的自习室)

所以,她觉得高校内卷似乎像韦伯口中“理性的铁笼”一般,工具化的目的理性使得人们一切将效率最大化作为唯一原则,而这必然导致价值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坍塌。她反思道:“我们被困在内卷里的处境,就像是魔鬼工厂里的样子。每个人都被迫成为按照秩序去劳动的零件,循规蹈矩做着被规定的事情,走被划定的唯一的路——竞争的路”。 

不只如此,于一还认为,内卷使得很多同学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意义感,每天的学习生活像重复劳动一样枯燥,付出巨大的努力刷分,但是突然又会意识到这些努力将被同样在努力着的别人抵消掉。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还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已被榨干。

于一认为,对于复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假如自己没有体验过,哪怕最正确的经验放在自己眼前,因为尚没有意识到它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我们压根就不会重视它”。

她认为,应抱着“雕琢自己的知识和成绩”的想法去复习,对自己的每一份笔记都要有一种确切的获得感,一点一点往上垒,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

在整个复习阶段,虽然心态没有出现过巨大的波动,但于一也需要学会和那种不断弥散的崩溃情绪做斗争。“一篇阅读没写好,或者今天的进度没赶上,都会突然让人消极又无力”。

于一认为考研是一件非常消磨人意志的事情。在此期间,她的情绪变得不稳定,经常和男朋友发脾气,并且认为自己很有理,她形容那时自己会有一种所有人都应能够体会并宽容自己的预设。

8c61b83b2313812c0f26e736673277b0.jpg

(复习期间,于一的男朋友送了她一只“将军鸡”,寓意“得胜”。)

“但是实际未必这样,别人其实还是没办法感同身受。这是一种一举一动都牵动自己的未来的感觉,真的让人特别压迫”。

所以,于一认为影响考研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虽然面对考研每个人都很难完全放平,但是还是要学会勇敢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甚至争论。

回顾这一段考研经历,于一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她觉得自己几乎停止了所有考研之外的阅读和思考,失去了表达能力和感受力。

最后,她以爱默生的名言作结:“我不想赎罪,只想生活。我生活是为了生活本身,不是为了观瞻。我愿她真实、平等,不愿她因光彩夺目而动荡不定。我希望她健全,甜美……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的证据。” 

(文中林三、葫芦、小明、于一均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remix计划(ID:remixjihua)”,作者李绍宾,编辑沈靖舒。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remix计划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remix计划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考研分数高到惊人的考生,也曾心态崩溃过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