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家长未必就是政策赢家

作者:刘珂君 发布时间: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家长未必就是政策赢家

作者:刘珂君 发布时间:

摘要:小学中高段实行或有困难,推行分层作业或许更好。

cc403f914fd4e5453c9c8f334d115f71.jpg

图源:视觉中国

家庭作业,又一次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圈的关注和热议对象。

近日,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针对课后作业,相继出台要求,其中在家庭作业的要求方面,主管部门明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尽管教育“减负”在我国进行了二十余年,但当“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这一规定明确出台时,还是带来了家校双方不小的震动。

9d4dd73e47892da8c574943681e0fd0b.jpg

微博截图

在#教育部明确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话题的评论中,不少家长表示相当支持,希望政策尽快落地。不过,也有家长对此质疑,“作业不出校门,真的现实吗”?还有家长认为,一点家庭作业而已,真的就让学生负重不堪吗? 

教育圈也热议不断。有一线老师指出,小学低段的作业尚可不出校门完成,但中高段作业要做到不出校门真有困难。此外,“校门”一词也有待商榷,“寄宿生的作业甚至可以一学期不出校门!”

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初衷是什么?作业不出校门,在操作层面上来说,是否会遭遇一些现实问题?作业不出校门,是否就能减负?当我们在聊减负时,是否应该回过头厘清所谓“教育负担”,到底是什么?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必须意识到,作业量大只是“标”, 错误教育政绩观以及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义务教育竞技化才是需要治理的“本”。

看政策变化

“减负”20余年,这次细到了“小学作业不出门”

从时间线来看,自我国首次提出“中小学生减负”到现在已有20多年,教育部更是多次提出“零作业”“少作业”的要求。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曾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集意见稿),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7afa8a90c2614735bf422d3f249e394b.jpg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启事

2021年2月4日,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时提出,把推进减负工作的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严禁超标、超前教学”“摒弃低效重复的题海战术”“合理调控课后作业”摒弃“唯分数”论,改变“满堂讲,满堂灌”的不良教学行为等要求。针对课后作业,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0c24c3161d6257800b960e96bb2e3da0.jpg

四川省教育厅相关文件

尽管规定一个接一个,但关于家庭作业的讨论热度,却丝毫没有消减过。就在2020年,还有家长在网络上声讨家庭作业,质疑“这到底是家庭作业,还是家长作业”。

从具体规定内容来看,家长们应该可以彻底放心了。既然作业都不能出校门,那就不会再有“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的担心了。网络上有人欢呼,“我们(家长)终于赢了!”

教师担忧

小学中高段实行或有困难,“这是‘面’而不是‘点’的问题”

家长真的赢了吗?对于这一规定,一线教师又如何看待? 

“如果是体育作业,当然可以不出校门甚至当堂完成,但如果是小学中高段的数理作业,要想不出校门完成确实有困难。”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的王老师(化名),在看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的消息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替学生的学习担心”。 

一线教学多年,在王老师看来,“作业不出校门”在小学低段不算难事,但中高段作业不带出校门有点不现实。“尤其像数理学科,学生不能光靠听讲、课堂交流和一点课后作业就能掌握,回家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巩固……不能说重复练习的就是无效练习,有些知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就是需要练习来巩固,这是大多数人认知事物的基本规律”。

看到网络上有家长一片欢呼,王老师却替一部分家长感到担心,“放学后不再有作业,那放学后的时间怎么安排?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经济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安排,不排除差距会由此拉开”。

从具体操作来说,王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王老师认为,“作业不出校门”的出发点是毫无问题的,方向也是值得肯定的,尤其为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和近视率控制,此举非常值得赞赏。但王老师清楚,关于作业的变革,这是一个“面”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点”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变革。 

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每周语数等主要学科只有5到6节课,一学期下来只有18个课时,王老师算了算,在有限的时间里,除了教授知识,还要考虑如何处理完所有学生“不出校门”的作业?再者,作业做完还需要批改、评讲,本已紧迫的时间又该如何挤压?

“要达到效果,又要完成目标,是件艰难的事。”王老师说,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必须要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数理知识,否则很容易遗忘。“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是一种被动式学习,如果没有作业这一任务,还能坚持在家自主学习的学生,数量能有十分之三就很不错了。”

学校看法

家长的理念也该有所调整,推分层作业或许更好

作业不出校门,但是作业的类型那么多,如何界定书面作业、阅读作业、实践作业、探究作业?难道今后出了校门,连学习都不能再被讨论了吗?成都某学校郑校长(化名)告诉记者,用“校门”界定学生的作业问题,这一标准或许还有待商榷。

更让郑校长隐约担心的是,单从是否出校门来衡量作业的合理性,也许会让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因为自律、能干的学生本已领先,而大多数学生效率不高,进入中高段学习若没有作业巩固,会拉开更大差距。另外,若探究作业也不出校门,不走进社区及科研场所,又如何开展?探究作业又该如何定义?再者,寄宿生可以一学期不出校门,作业又该如何界定?

“作业不应该由在哪里完成来衡量,而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郑校长表示,对于接受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当布置提升性、拓展性的作业;而对于更多的学生,该做的训练、该过手的知识如果不到位,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会更难。“跟不上,该怎么办?对于初中突如其来的作业量,又该怎么办?”

“回家写作业,其实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整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郑校长建议,自己更推崇在校园内实行分层作业,但此举还需获得家长理解、支持,“不能让家长觉得孩子被区别对待了。”

专家观点

“办学不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我国中小学生“减负”已有20年,每次减负,都把控制作业总量作为一条重要措施。然而,从具体现实看,控制作业量的减负措施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在网上吐槽最多的就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教育部提出“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这当然受到家长欢迎,但是,家长未必就是真正的政策赢家。

0ca4fd60f4f920e9dd2ce8ac413830f7.jpg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他指出,做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至少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坚持依法治教,办学不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迎合部分家长的功利诉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减负令,我国也有部分小学在低年级阶段不布置作业,考试也实行等第制计分,可是,这些做法遭遇部分家长质疑,认为学校对学生不负责,减负是制造学渣。在“舆论的压力”下,这些学校很快就坚持不下去,而当地教育部门并没有力挺学校的做法,于是,减负规定很快就无疾而终。熊丙奇据此反问:教育到底应该听谁的?

其二,要纠正地方教育部门用学生分数考核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教学的做法。一边是减负要求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一边是把学生的统测分数作为考核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把统测排名与校长、教师奖励挂钩,学校和老师会更在乎什么?很显然是后者。我国中小学为何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这就是主要原因。包括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其目的也是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帮手”,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以提高学业成绩。因此,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体系不改革,作业就算不出校门,学生也未必能真正被减负。

其三,治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即便学校坚持做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学生的作业负担就会得到减轻吗?不见得。熊丙奇表示,在“竞技化”、“内卷化”的教育竞争中,家长会给学生找作业做,或者送学生去校外培训机构。回家没有作业做的孩子,他们可能没有去锻炼身体,也没有早早上床睡觉,也许迎来了更多的作业,和更多的辅导班。

“教育部把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作为2021年的重点,这是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但必须意识到,作业量大只是‘标’,‘本’是地方教育部门存在的错误教育政绩观没有依法治教,以及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义务教育竞技化。”熊丙奇称,因此,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要深入推进教育治理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才能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商报教育发布(ID:cdsbjyfb)”,作者刘珂君。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小学作业不出校门,家长未必就是政策赢家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