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困在学区房里的年轻父母

作者:李瀚林 发布时间:

困在学区房里的年轻父母

作者:李瀚林 发布时间:

摘要:“为了孩子读书,我从富人变成了‘负人’。”

28.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房子是生活的主场,家人是生活的主角。

——电视剧《学区房》

3月,由赵薇、秦昊、王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学区房》正式杀青。

这部被称为赵薇息影6年后回归的剧作,讲了中国家长不能更熟悉的一个故事——80后年轻夫妇叶逸凡、何纯如结婚7年,儿子即将幼升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叶逸凡考察了全市的第一梯队小学,最终选择了一所重点小学。

这不是“学区房”第一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无论是此前的《大人物》还是《小欢喜》,学区房都是编剧们在推动剧情起伏时,不会绕开的话题。

房子是生活的主场,这是常识。但在不少年轻父母们的心中,房子也是孩子的起跑线。

电影电视里,讲的都是别人的生活,但投射的,却是中国家长每天都在经历的日常。

龙哥(28岁,遂宁人,培训机构教师)

“小时候读哪所学校是自己的事,现在变成了父母的事。”

五年前,我和女友决定来到大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大城市很多资源都比小城市更多,也更优质,比如医疗资源、文化资源等等,当然,也包括孩子日后上学的教育资源。

但五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似乎跟我们关系不大。

记得大概十年前,我们这辈读书的时候,小升初是直升,那个时候,总是听到父母说小学阶段学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拉开差距的是初中,所以小学入学时,根本没有考虑过所谓的“择校”。

小学毕业后,家里似乎也一点都不愁。我父亲当时跟我说:“马上要读中学了,市区几所质量好点的学校你自己去报名,参加下自主招生考试,考上了就读,没考上就读户口就近(安排)的。”

在那个年代,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教育资源的竞争。但到了大城市后,我发现,教育的竞争不只是发生在孩子之间,也发生在父母之间。“父母选择什么学校,决定了孩子的竞争对手”。

我目前在一家教培机构担任老师,从事了5年教育工作,我接触到了全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也见识了堪称全省最大的教育竞争压力。21.png

以初升高为例,入职培训时,我做过一套某中学的中考英语模拟卷,10道单选题,我错了4道,当时我又震惊,又感叹:现在大城市的初中生学的知识,可能是以前我们高中时都未必精通的。

这些年,我也接触了很多中考失利后选择其他升学路径的学生。坦白说,我自己对于这些不同的路径之间并没有成见,但我会在心里紧张:我的孩子,会不会连高中都考不上?

正是这种压力,让我们这种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担心孩子教育,不得不未雨绸缪为孩子做打算。我们的逻辑也很简单:要考好高中,需要好分数,那就需要进好初中,好初中要么是划片来的,要么是直升的,所以小学也很重要。

顺理成章,我们开始考察学区房。

我们夫妻年薪总和不超过20万,同城市消费水平来说,是非常普通的家庭薪资水平,老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并无积蓄支持我们。我们两口子也纠结了很久,确实买不起(小区)条件很好的学区房,甚至连主城区条件很差的老破小,也远超我们的预算。比如我们看的某个热门学区的一套房子,不仅房龄老、小区环境也不好,但超140万的总价,仍然让我们望而却步。

”你能理解那种感觉吗?“你看不上的房子,你还买不起,很无奈”。

经过很久的考量,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二圈层的房子。

去年,我们夫妻俩拿着存款在城市西南边的一个区县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总价接近80万。对于很多小年轻来说,奋斗几年能在成都安家,内心都是极度幸福的。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这种幸福在现实的冲击下,多了很多无奈。毕竟,这个地方离当时期望的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有很大差距,并且这个差距以我们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很难拉平。

但作为父母来说,我们也只能提供这些了,尽力了。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文章内容大概是说,“我为孩子选择了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但他依旧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耍手机,学习不长进”。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环境对人确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影响孩子成人成才,绝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和课本的知识那么简单。家庭教育、父母的以身作则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这算自我安慰吗?也许吧。

阿林(29岁,成都人 ,自由职业)

“为了孩子读书,我从富人变成了‘负人’”

我跟我先生都算这个城市的土著,生宝宝的时候我已经28岁了,先生比我还大几岁,属于晚婚晚育。我俩都是硕士毕业,还算高学历吧,也享受了读书给我们带来的红利。基于此,我在孕前甚至孕期都觉得我们的孩子应该不会差,反正一系列阿Q思想都在脑海中冒过,例如毕竟基因在那、读什么学校都是读、还是要靠自己等等。

但当宝宝出生,一个鲜活的生命摆在我们面前时,我的理论全部土崩瓦解。我开始坚定地想要给她提供更好的,给她一个更高的起点,在她还没有为自己选择的道路的能力的时候,为她铺一条路。

我为什么这坚定呢?因为我们都亲自经历过教育的内卷。

我和先生虽然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我们的父母都为我们读书“花过钱,想过办法”,基本上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了我们最好的教育。23.jpg

可能很多人会说,去一所好学校,不等于孩子就能成功,去一个差学校,孩子也许也能出人头地。到底我们都懂,但为人父母,何必要拿孩子做赌局呢?谁又会拿孩子去赌呢?

以我的经历来说,我就是差的环境里长大的好孩子,我太明白其中的不易了。特别是我在上大学和参加工作认识了更多的人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自鸣得意的那些优秀根本不值一提,那些经过更好基础教育出来的学生,简直能在德智体艺全方位碾压我,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一个好的起点太重要了。

所以,孩子出生后,在度过起初几个月的育儿焦虑后,我就开始考虑做房屋置换,我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房屋面积、通勤时间和学区,缺一不可。

我和我先生各有一套婚前房产,我的房子在东二环,我们居住在此,面积只有87平,是新房,18年装修,19年底入住;我先生名下的房屋在城市南边,09年的房子,面积110平,装修比较陈旧了,当时是我公婆在居住。

我公婆名下还有个房子,是这个城市最知名的顶级学区。但是,我公婆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可以把自己名的学区房过户给我们,我们再在附近租住一个大房子。这样学区有了,大房子有了(租的),也基本没有经济压力。他们的学区房可以读这个城市的top10的一所小学,坦白说,这对我还是挺有吸引力的,但我实在没法为了学区完全牺牲自己的生活,孩子和学区很重要,但居住环境和幸福感也很重要。

最后,我们决定卖掉我老公名下的房子,置换城南另一个顶级学区的学区房。24.jpg

2020年7月开始,我们几乎看遍了那个学区所有的房源,同时将我老公的房子挂出售卖。在等待卖房和看房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学区房价格直线飙升,一天一个价。

坦白说,那个小区的房子多数都是2010年以前的房子,小区环境差,房屋维护不好,且价格高,但即便如此,那种位置安静、房型通透的房屋基本是疯狂抬价,要么就是秒杀状态。

举个例子:当时有一套130平的清水房,我们看的时候是360万,请中介去谈,房东立马涨了10万,我们没要。紧接着房东挂出了385万,现在房屋也没有卖,挂价480+万。

如此种种,弄得我们身心俱疲,之后决定退而求其次购买另一所小学的学区房,很快买下一套清水房,离我们单位都近,房屋相对较新,楼层也合适,比较安静,满五唯一,但输在视野和采光较差,目前在装修。

总结而言,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牺牲了房屋自身的品质和小区环境换取学区房,心里还是有一定落差的。加上装修,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已经申请装修贷款了。我们还有其他的贷款,我和我先生的公积金只能覆盖30%,剩余部分需要额外支付,总月均还贷数额超过2万元,幸好孩子还比较小,教育压力比较小。

我经常跟我先生说,等我们这一波压力过了之后,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因为是9月后出生的,只能上私立幼儿园,这又是一笔巨额支出。

现在,包包首饰是买不了了,毕竟我们已经买了这世上最贵的“玩具”了。

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买学区房是个风投,特别是我们这种买得比较早(相对于孩子年龄),未来政策更是扑朔迷离不可预测。如果没有学区溢价,很多房屋的价格其实是虚高的。这也是我们在买房时不敢只考虑学区的原因之一,希望即使没有学区加持,房子也能保有其本来价值。

我并不觉得我牺牲了太多,比起说是对教育的焦虑,更准确说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希望在她还没有为自己选择道路的能力的时候,为她铺一条路。

如果人生是一场豪赌,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在进入赌局的时候多一分筹码。

小雪(30岁,成都人,职业保密)

“为了学区卖了房,现在我们渴望找回以前的安逸生活”

在朋友和家人眼中,我是一个不爱去争取的人,但在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却无法佛系。

我今年30岁,是一个快2岁孩子的妈妈,孩子请阿姨在照顾。在孩子出生以前,我们家庭过得很安逸。我老公月薪9000,我自己月薪5000左右,并且男方父母和我的父母都在这个城市有单独的房子,我们夫妻两人在城北也有一套房子,生活相对独立,也没有什么家庭矛盾。25.jpg

但孩子出生之后,因为未来上学的问题,我们整个家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的父母家就在城南,所在学区很不错,同时考虑到以后父母帮忙照顾孩子方便,我们决定换房。

2020年11月,我们辞退了阿姨,用所有的积蓄还了房贷,把城北的房子卖了,暂时搬进了我的父母家,并开始关注城南的房子。但因为买方贷款的原因,我们拿到全部房款也要等到今年5月份。刚卖房的那段时间关注了很多房子,但在今年春节前后,价格合适的房子很多都卖了,要不然就是涨价四五十万,我们买房估计要再贷款100多万,这对于我们家庭来说很难承受。

所以,我们家的情况就是,尽管房子已经卖了,但也再买不起当初挑中的满意的学区房,全家都挤在我母亲的房子里面。

无奈之下,我妈妈将她自住的房子过户到我的名下。

虽然这样暂时把学区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全家因为照顾小孩这件事矛盾不断。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和如今有很多冲突。比如,我妈经常追着喂饭,而我希望训练孩子自主进食,常因为这个问题而闹得不愉快。26.jpg

诸如此类的各种矛盾,让我不禁想,如果我们不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而换房,我们和父母就还是分开居住,那么,这一切争吵冲突都不会发生,我们家庭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和谐。

因为工作性质,现在我每晚7点下班,晚上哄睡孩子后,我还会继续在房产交易平台上寻找适合的房子,并且关注上幼儿园以及小学的相关政策。因为目前我们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区,还想尽量能回归之前安逸互不打扰的生活。

谢林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学校初中部主任

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任何家庭其实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校,为了所谓的名校付出特别大的代价没有必要。父母与其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倾尽所有,为何不愿意多花时间在家庭教育上,弥补学校带来的差距呢?”

择校问题确实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面蕴含的教育焦虑不仅在家庭,也蔓延至学校。

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倒逼家长不得不对孩子的教育有所焦虑。这种焦虑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念就是‘唯分数论’。并且整个社会对各阶段教育分数的关注,侧面将这种压力转嫁给了学校,导致教育的每一环都处于焦虑之中,这也使得择校这件本无可厚非的事出现了畸形。

择校很热,但教育应该真正静下来。

做好学校的素质教育,搭建好第二课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具备成才的机会。只有到那时候,年轻的父母们可能才不会为畸形的择校而困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商报教育发布”(ID:cdsbjyfb)”,作者李瀚林。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困在学区房里的年轻父母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