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培机构的扩科。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扩科作为机构扩张的重要方式,但其实,扩科并不能随随便便就做,它非常讲究时机,千万不要随便扩科。
那么,扩科都需要满足哪些时机或条件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单科200-300人同时在校
理性来看,扩科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增加一部分营收,而是将机构做大、做强,因此,我们最好是在一门学科做扎实的基础上,再扩另外一门学科。
而一般情况下,满足单科200-300人同时在校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展新学科。
山东的刘校长,扩科时就吃过亏。
刘校长的机构是做数学起家的,成立2年来积攒了120个学生,其中,周末数学同步辅导有50个学生,课后托管有70个学生。
由于良好的口碑和服务,有4、5个学生家长建议刘校长再开一门英语学科,就这样,刘校长重新招聘了一名英语老师,开设了一门周末英语辅导课程,生源主要从数学学科生源池里引流,刚开始,由于数学优质口碑的背书,有30个学生扩了英语学科,但不到半年时间就退掉了20多个学生,甚至还有7、8个学生流失到了其他机构,原来是因为刘校长是数学老师出身,对数学学科的教研教学都有着严格的把控,而他对于英语来说只是门外汉,无力培训新老师,也缺乏英语教研能力,造成机构和数学学科的口碑急转直下。
这里要明晰一个概念,扩科并不是单纯的增加一项收入,同时增加的是教学流程、教研系统,运营成本也不是1+1,不同科目之间的复制成功率并不高。
刘校长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把当前的好口碑当做了学科做扎实的依据,面临零星家长的开班要求,就贸然开设新学科,新学科的师资和教研能力跟不上,又反噬数学学科和机构的口碑。
而判断一门学科做扎实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单科能否做到二三百人同时在校。
机构运营实现标准化
扩科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依赖原有的学生和口碑,机构能否另做起来一个新科目,若能,说明机构的团队管理、教研和续班都实现了标准化。
只有新开科目不需要过度依赖原有科目时,才能判断新科目是否有吸引力,否则只会是对机构和原有科目口碑的消耗。
前面山东刘校长的案例同样适用这一条。
由于校长本人只懂得数学学科教研教学规律,且机构还处于生存阶段,未能沉淀出一套标准化的教学、教研规范,更别提师训了,只依赖一位新来的英语老师和少数家长的需求,就扩展新学科,势必将对机构和原有学科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3个人可以形成内部教研氛围,一个学科的开设至少配备2-3位靠谱的师资,备课时间每周至少10小时,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标准化。
吃透家长需求
家长需求是扩科的前提条件,只有吃透家长的需求,扩科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常规来说,家长报班的需求主要有5个方面——托管看护、学生兴趣、补差、培优和应考提分。
那么,在满足单科人数和运营标准化的同时,还要针对家长的不同需求,进行扩科设计,比如:
托管看护——托管的同时,开设学科课程,扩科效果更佳;
学术兴趣——学术有没有兴趣学很重要,扩科设计时,兼顾家长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是否感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扩科活动;
补差——这类情况适合扩展一对一学科教学;
培优——针对有培优需求的学生和家长,依托优质师资的科目对其更具吸引力;
应考提分——新六年级、新初三、新高三、中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应试提分的需求最盛,可依托优势学科将其吸引进来,再针对具体学情扩科。
选择合适科目
当机构满足了前面3个扩科条件或时机之后,就到了科目选择这一步。
科目怎么选?
选择原则主要有4个:
顺应国家大政方针、当地教育部门规章制度,了解当地教育市场;
新开科目一定要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符合当地学生、家长需求;
成熟的课程体系是必备;
新开科目相关教学资料、课件、教案、辅导资料、教学检测等要完备。
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学情做判断,比如,在没有小升初的地方,学科排序一般是英语、数学和语文;有小升初的地方则数学学科更为刚需。
总之,扩科不是你想扩就能扩,它需要首先满足机构单科常规学生量、运营标准化两大客观条件,此外,还要精确掌握当地学生、家长的培训需求,并且根据当地学情选择合适的科目。
只有这样,新扩科目才有可能成为机构做大做强的助推器,而非绊脚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办学指北”(ID:banxuezhibei),作者Ruby。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