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对当下教培行业政策的一些看法

作者:半杯白酒 发布时间:

对当下教培行业政策的一些看法

作者:半杯白酒 发布时间:

摘要:“从业者面对政府重拳整顿,不应光看到危,还要看到机。”

半杯白酒.jpg

图源:Unsplash

*来源:半杯白酒(half-a-glass-of-wine)

大家好,我是半杯白酒,这是我的第二十二篇文章。最近一段时间工作有点忙,读书少,思考少,就没动笔。翻了翻后台留言,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对最近的k12学科教培行业政策怎么看?今天谈下自己的看法(注:本文教培行业专指k12学科教培行业,不包括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等)。

本次国家对教培行业整顿的主基调是什么?有三种观点:

1. 鼓励性整顿。整顿信号刚发出的时候有人持这种观点,认为这波在线教育浪潮对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属于国家鼓励的范畴。再次强调,解决教育不公平是国家的事,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不是赚钱的生意,如果那么好解决,国家早解决了。我们不是干教育的,我们是干培训的,这是两码事。那些号称专注于下沉市场的在线教育公司,不是真有解决教育不公平的一腔热血,是在一二线打不过竞争对手……当然随着各种越来越严厉的整顿信号发出,目前几乎没人持有这种观点了。

2. 调整性整顿。目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大家认为国家之所以出手,是因为这两年在线教育行业打的太凶了,不光上春晚,连冬奥会都赞助了,再不管,估计就要到中南海门上贴广告了。但说实话,我认为在线教育行业打仗只是导火索。说制造焦虑,我确实不觉得有多少中国家长蠢到真被抖音上那些尴尬的让人发笑的广告弄焦虑了,报名体验课无非是图便宜;辅导老师狂打电话续费确实很烦,但还不至于把家长打哭吧,而有多少线下机构的面销能把家长说的满面愁容、眼含热泪;制造焦虑没那么简单的,真做到制造了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家长焦虑的教培机构我觉得只有一家线下机构,同行应该都知道是谁。收费问题,一个“引导付不起费的家长开通花呗”就让大家群情激奋了?那有没有见过引导家长卖房交学费的,有没有见过引导家长拿给老人看病的钱交学费的?我都见过。所以说,教培乱象一直存在,在线教育的乱只是弟弟级别的。所以,认为本次整顿只是在线教育出问题调整一下,还真小看了政府的洞察力了。

3. 限制性整顿。最近很多人很悲观,觉得国家不想让大家玩了,要一下子团灭了大家。倒是不必如此悲观。教培行业的存在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体下强调人人平等与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平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的矛盾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矛盾能解决吗?不能,这不符合辩证法。成熟的执政党不会连这个也想不通,所以教培行业一下子被团灭不太可能,而且这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罪名谁也不愿意背。但是,国家肯定是希望这次重拳整治搞死一批,然后整个教培行业慢慢降温,回到最初的起点,成为公立教育体系的补充即可。前两天我们公司有个小孩挺悲观问我,说是不是国家以后不鼓励我们这行发展了。我说,大哥,你搞错了吧,国家原来也不鼓励啊……我觉得不必为此事过分悲观,新兴行业有几个是国家鼓励的?按摩洗浴?网络游戏?共享电动车?电子烟?社区团购?不都被国家盯得死死的吗?

国家此次整顿教培行业的出发点主要有三个,在此讨论下:

1. 降低育儿成本,提高生育率。住房和教育支出确实已经成为家庭支出前两名,也确实应该降。但限制教培机构是无法做到降低教育支出的,甚至可能相反——传言要削减教培机构上课时间,如果真推行了,结果一定是教培机构房租装修比例上涨,进而引发教培机构涨价。限价是没有用的,行政干预这个有型的手在很多行业都没打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我觉得反而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能起到降低家庭教育支出的目的,因为在线教育的毛利确实很高,恶性竞争被遏制后留出来的利润空间,应该都反馈给家长,这对国家来说是比较可控的。至于国家从层面发展在线教育,我不太看好,辅导老师管理这种脏活累活,政府干的好吗?没有辅导老师,在线教育也就不存在了。

2. 限制剧场效应。剧场效应指的是,在一个剧院中如果有人站起来看戏,他的体验变好了,但也逼得别人都站起来,慢慢大家都站起来后,所有人都更累了但所有人体验也没变好。单纯靠行政力量打压超前超纲教学,挺难。能否不印到课本上,上课延伸?能否上课不讲,课后发个视频延伸?学生自己看超前超纲书不违规吧,看超前超纲视频为什么就违规了?上述论断并不是屁股决定脑袋,为超前超纲辩护,我是非常反对超前超纲教学的。我职业经历比较丰富,既教过小学,又教过高中,这种大跨度教学经历让我能在更长的时间去观察孩子从小到大的变化。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超前超纲学习对于孩子能力塑造没什么好处,甚至对于短期考试成绩提升也作用不大。看上去是超前超纲学习的孩子成绩好,谁是因谁是果也难说。我觉得国家开动宣传机器去对抗机构的焦虑营销是有必要的,改变家长心智才是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代人大部分都觉得一个孩子好,谁教的?还不是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宣传教出来的。

3.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降低教培行业预收款暴雷风险。这个事,我觉得大概率是能落地的了。从最近股市也能看出来,资本还真是胆小鬼,跑得可真快……预收款监管问题,可能有人也觉得能逃避行政监管,但是,逃得过行政监管,逃不过人民群众的监管。像前面说的培训刚需啊,超纲教学啊,这些教培机构都是和家长站在一边的,但预收款风险这个事,家长是站在机构对立面的。五个、十个家长隐瞒一下可能不出问题,几百上千个家长,谁保证对机构都满意?当资金监管成为共识,这个共识就会成为悬在机构头上的一个紧箍咒。

当然,对即将出台的政策,现在行业内还有两个声音:

1. 全国有1000万以上教培行业从业者,国家肯定要考虑就业问题,不可能出台太严厉的政策。我觉得这个想法too young。就业问题是很重要,但如果和生育问题比较呢?五年小计对比百年大计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当年朱总理一纸条文,全国几千万国企工人下了岗。

2. 现在的所有整顿,会对中小机构造成很大打击,但对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机构影响不大,未来甚至利好大机构。我不认同这个观点,还是回到文章开始的讨论,这次整顿如果定位为限制性整顿,希望整个行业慢慢降温,那一定会抓着大的打,从最近的市场监督局的罚款目标也能看出来。国家是不希望教培行业形成足够强的和公立教育体系对抗的力量的,自然不希望机构太大影响力太强。有一种观点“大机构才听话,打垮大机构,遍地小黑班更难管理”,这个逻辑也很奇怪,难道因为扫黄扫不净,就允干许开jy?多扫几次呗。另外谁说大机构就听话的?所谓的大机构在北京有多少校区没证,估计说出来吓大家一跳。

从业者面对政府重拳整顿,不应光看到危,还要看到机。我认为教培行业大方向上确实会沿着政府规划的方向走下去,慢慢降温,逐渐回到行业起点。教培行业起点是什么?是教辅书和家教。教辅书是最轻的教培产品,家教(上门一对一)是最重的教培产品。

我在《在线教育行业拼多多的机会在哪?》一文中提过一个分析框架——任何一个教培产品是内容,销售,落实三个元素的不同强度组合的产物(以上三个元素按从轻到重排列)。教辅书只有内容,家教只有落实(对,大学生家教那点内容甚至称不上体系内容,大学生家教主要是盯着学生做题落实)。后来逐渐延伸出教培产品两个模式:班课——重内容,中销售,轻落实;和一对一——轻内容,重销售,中落实(一对一理论是重落实,但后来发展的畸形了,大部分机构的落实工作都变成了销售工具)

这次整顿中,受伤最大的是班课(包括线上线下),一对一也有影响。其实分析整顿手段,核心思路是去销售化,说白了是让大家少忽悠,多关注内容和落实。所以行业将从当下的中间态折回往两头发展——班课往轻的方向教辅化,一对一往重的方向家教化。上面这个观点我相信很多人会喷,但请不要按字面意思理解,毕竟事物是螺旋上升的,未来的教辅不是原来的教辅,未来的家教也不是原来的家教。举两个例子:

1. 周末或者晚上八点半以后不让上课,那学生做教辅书行不行?如果做教辅书行,那学生不懂看看配套视频行不行?如果看配套视频行,那没看懂的话连麦问问老师行不行?

2. 最近的清华保姆有很大的热度,这完全是搞噱头吸引眼球,啥保姆啊,就是私人教师。大家如果觉得很不可思议,那为什么觉得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能理解?为什么古代的达官显贵请教书先生能理解?当然你说未来各家都请私人教师了?不现实,但一定会有符合这个逻辑的业务出来填充这个市场。

结语

最近确实有很多人问我怎么看政策,慌不慌。我觉得慌不慌不光是政策问题,还是自己信念问题,对自己做的事的价值判断问题。孩子被教培机构绑架,被逼得没有童年对吗?不对,所以超纲超前教学这件事就是错的,挨打就不冤。孩子在面临中考、高考,学习有漏洞,想找个老师帮他弥补漏洞,提高学习效率对吗?对,所以教培机构做好公立教育的补充这件事就是对的,踏踏实实做这件事的机构现在也跟着挨打,是背了行业无序发展的锅,但要相信冬天过去,春天便会如约而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半杯白酒”(ID:half-a-glass-of-win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半杯白酒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半杯白酒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对当下教培行业政策的一些看法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