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了

作者:软科 发布时间:

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了

作者:软科 发布时间:

摘要:国内多所“双一流”各大高校,纷纷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

1593650267330713.jpe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人才培养,国之大计;立德树人,民族大任。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期间曾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如何培养出国家所需的杰出人才,如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是当今国内高校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国内多所“双一流”各大高校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为培养出足以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断探索,纷纷推出具有自家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出教学育人的多元形式。其中包括了高校间联合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等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书院制+大类招生:通专结合,全面育才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及: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

d54617054e09c4e9ac724914265923ec.jpg

国内大学的“书院制”,既借鉴了西方一流大学书院的住宿制、导师制、通识教育等主要模式,同时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的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良传统,可以说是近年来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书院制以通识教育为抓手,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本科生“聚居”在一起,为大学生创造了交流的空间、互相学习的机会。

自早期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改革,如今大学的“书院”络绎不绝地出现。随着数量的增多,书院制的发展也呈现着多元化的模式,比如南京大学实施将全部本科新生纳入书院培养的全员制书院模式;南京农业大学实施面向植物科学、动物科学、社会科学、生物环境和工程科学五大学部,进而探索金善宝书院“5+1”的非全员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则是成立了明德、明理两大书院,让人文基础学科和理工基础支撑学科先行探索适应大类培养的书院模式……

以下表格内容为软科收集自各高校官网和相关资料,为不完全统计,欢迎留言补充,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11.png

而大类招生则是一种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打包,以一个类别进行统一招生,并在1至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意愿进行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落实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培养。

大类招生和书院制的双管齐下,于高校而言,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一方面更好地推动了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打破了大学生培养模式的院系边界、专业边界,也弥补了现代大学办学模式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教学育人的单一途径,做到了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双向需求!

巅峰“强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强基计划是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自202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而2021年也是强基计划正式实行的第2年。

d90b9c9828e4bc8569199c883a863b73.jpg

强基计划代表着国家对基础学科史无前例的重视。全国共有36所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试点高校,且试点高校各自为“强基计划”的生源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培养方案,比如单独编班、学科交叉培养、强化通识教育、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等。

12.png

清华大学新成立的日新、致理、探微、未央、行健五大书院,是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一次创新。其中日新书院侧重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致理书院强调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3个书院则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3个专业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则把强基计划纳入该校王牌培养模式的“致远书院”,为每一个强基计划学生建立单独的成长档案。2021年还对“强基计划”招生培养作出改革,学生在大四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学业优秀的学生能获得免试直升的资格进入到博士阶段深造,并在4年内完成博士学业,可以说是打破了学制的壁垒。

还有山东大学设计了“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南京大学还单独设计培养方案,且明确承诺“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等等。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之下,基础学科的创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于我国在关键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实现突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生”政策,强基计划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位革新:“横向纵向”双向探索

在学位的取得方面,不少“双一流”高校在尝试新的举措。

双学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家接连发布相关政策。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强调:在本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设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

因此,国内大学开始打破原先固化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传统模式”,抓住双学士学位项目这一契机,开启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道路。

13.jpg

14.jpg

2020年5月,山东大学通过新文科基地班建设计划,持续发力专业建设,为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新增“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护理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信息”3个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非“双一流”高校也勇于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西南政法大学借助其法学学科和法学专业的实力和资源,着力培育“法学+”复合型人才。在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获批“新闻+法学”、“法学+工商管理”、“法学+英语”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再添“法学+刑事科学技术”、“法学+金融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3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此外,除了国内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还有一些国内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培育双硕士学位人才。2020年4月,西南交通大学和世界顶尖名校美国西北大学签署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联合培养交通运输双硕士学位人才。两所高校强强联合,为两校在学术发展与科研合作上展开进一步交流,也给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有利于西南交通大学培养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人才。

双学位项目的实施重在培养复合型、创新性、高质量的人才,也体现了国内高校为培养特色化人才的新思路。

“本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同时,随着近些年国家全面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旺盛。于是,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众多“双一流”高校开始探索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全新本硕博贯通培养“登峰计划班”;在2020年开设人工智能本硕博贯通班,以培养“人工智能+X”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在新成立的詹天佑学院实施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的“3+5”培养模式,被录取的学生用三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五年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并对学生实施“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部分专业也开始试点实施本硕贯通培养。包括了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专业、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专业、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专业、翻译(法律翻译实验班)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实验班)专业。

“本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兴起,发挥着高等教育对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解决了现有的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阶段割裂的问题,是一种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一流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学部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学部制可以说是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大尝试。自北京大学最早实施“学部制”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根据各高校官网院系设置一栏中的显示,目前至少有37所“双一流”高校设置了学部

为高校建设发展需要,各大学纷纷将院系重组,设置新的学部,加入学部制改革的浪潮。为此,软科小编以“双一流”高校为范畴,手工整理了进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情况。以下表格内容为软科(ID:zuihaodaxue)收集自各高校官网院系设置和相关资料,为不完全统计,欢迎留言补充,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15.png

学部制在育人方面,主要要求将学生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以使学生能够厚基础、宽专业,形成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比如太原理工大学通过全面实施学部制,形成“集团军效应”,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和成果的共享,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天津工业大学则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的布局,设立理学部、工学部等5个学部,搭建更为广阔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平台,借此拓宽人才培育的道路。

国内高校对于学部制的探索,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办学资源,加快高校产学研贯通式人才的培养,也是大学为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以史为镜,可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应时而谋、顺势而动、不断改革的过程。时代向前,创新不辍,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化,各高校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双一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各高校培育出更多应国家所需、时代所求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周游,章延文.大类招生与书院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31-132+135.
[2]王伟宜,董照星.我国大学学部制构建现状与未来走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20,40(02):2-8+137.
[3]王洪才,刘红光.“强基计划”背后的价值取向与整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03):61-66.
[4]黄明福,王军政,肖文英.新工科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171-176.
[5]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ly_4982/202105/t20210531_800248122.html
[6]办好世界一流大学!教育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http://edu.people.com.cn/n1/2021/0422/c1006-32084969.html
[7]“一校一面”的山西实践——山西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改革启示录http://www.jccq.gov.cn/cqzx/sjdt_5/szfyw_1/202104/t20210421_1395090.shtml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软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软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