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么“土渣”的专业,毕业生都能高薪就业

作者:俞杨 发布时间:

这么“土渣”的专业,毕业生都能高薪就业

作者:俞杨 发布时间:

摘要:高等教育农学,这一人们眼中的“土渣”专业,以新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VCG41N1248228525.jpg

图源:视觉中国

又是一年毕业季,909万大学生奔赴各地,哪些领域的人才最有前途?

根据某机构日前发布的就业竞争力报告,意外发现有农学专业首次进入榜单。而且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年均薪资涨幅达31%。

与此同时,最近高校农学专业呈现一派热闹景象。上海交通大学将建设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启用;为更好支撑黑龙江省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责任,官方发文支持涉农高校大力发展……

高等教育农学,这一人们眼中的“土渣”专业,以新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农学

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集成电路,最近高校频频引发关注的,是以往无人问津的农学专业。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

按照协议,三方将以现代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全健康、低碳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合作与建设,重点打造世界一流农科、健康民生和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大生态学科群。

同在长三角,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经协商,决定三方共建江苏大学,加快提升江苏大学农机特色学科建设水平。

名字上看不出跟农学专业有啥关系的江苏大学,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培养了全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最近也正式启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科研与管理团队达到500人左右,每年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100人。

北京大学选择在山东潍坊成立现代农业研究院,源于地处鲁中的潍坊,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称号。

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等8项指标居全国第一。耕地面积只占全国1.6%,农业出口量却占全国1/4。其中潍坊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声名在外。

东北是全国一大粮仓,为更好支撑黑龙江省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责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等多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文件。

文件提出,支持东北农业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农业大学,支持涉农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发展。

误解

然而,提到农学专业,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坑”“冷门”“没未来”。

在热门专业历年排名中,农林专业都难见踪影。虽然农学、林学是国家重点专业,农林牧渔业的薪资却总是垫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平均工资水平,IT业薪酬连续5年排在首位,垫底的依旧是农林牧渔业。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平均年薪48540元,只相当于全国均值的一半。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指出,农林学科是基础学科,在与新兴产业竞争中,农业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对优秀学生不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

不过,BOSS直聘研究院日前发布《2021高校应届生专业就业竞争力报告》,发现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首次进入专业就业竞争力30强榜单,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年均薪资涨幅达到31%。另据某招聘APP数据,农业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已接近一万元。农学生要翻身了?

原本“土渣”的农学专业变“新潮”,据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五大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后端开发、数据科学、机械设计与硬件开发,均为核心工程研发岗。

报告指出,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既懂农业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在农业与自动化、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企业更是求才若渴。

时过境迁。提起农学,公众常存误解,认为不是养猪就是种地。曾有农学博士蹲麦田搞研究,反而被村民误当反面教材去教育孩子。

农学专业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2018年,教育部以新工科为龙头,系统推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下半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成立“新农科建设协作组”。年底,中国工程院启动“新时代农科高等教育战略研究项目”。

与新工科一样,“融合”也是新农科的关键词,今天它涵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等与前沿工科领域深度结合的课程内容。

2019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农业领域)专业获批建设,成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专业之一,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传统农科的专业方向,加大前沿交叉课程的分量与比重。

振兴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经全国院系调整后,基本形成各省区至少一所农业学院的分布格局。时至今日,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的问题越发凸显。

原先我们是对农业生产的细分进行专业设置,农林学科被划分为种植、植保、土壤化肥、园艺等细分专业。这是计划经济模式下,根据产业分工形成的专业,与市场需求越来越难以对应。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指出,农林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生产分工设置专业的做法,已严重不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发展正在对传统农业学科形成深刻改造,农林高校需要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更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高校在培育新型农学人才方面,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方共建的上海交大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声称将对标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目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投入使用后,声称将按照“基础教学在北大、科学研究在潍坊、成果转化在山东”的运行模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届时将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学术支撑。

上述就业竞争力报告指出,随着农业与科技融合不断加深,企业不断提高的技术发展需求,将直接转化为对高学历农业工程人才的争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垫底那么久的农林人才,终成就业黑马。

参考资料:

新农科:新在“农”,也新在“科”,2019年8月13日第5版,中国科学报

新农科来了!传统农林学科怎么变,2019年9月16日,人民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作者俞杨,值班编辑王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新闻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么“土渣”的专业,毕业生都能高薪就业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