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职业教育启示录

作者:李佳蔓 力琴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启示录

作者:李佳蔓 力琴 发布时间:

摘要:给职业院校足够的"自尊"和"上升路径"。

d78ac2baba568ac0eff83c0600a3e61f.jpg

图片来源:pexels

在中国的教育版图中,职业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一直都发展得不温不火,关注度远不及 K12 教育和高等教育,甚至被视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品」。

2021 年 6 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结合近几年国家陆续打出的政策「组合拳」,职业教育的 「黄金时代」终于到来。

当中国职业教育终迎来这迟到的黄金年代,为求更好发展,也到了环视其他国家、取长补短之时。

择其善者而从之

提及职业教育,不得不提学用并重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远在中世纪时,德国就诞生了学徒文化。而早在 1969 年,德国就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明晰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的职责。后来,德国政府与各行业协会签订协议,要求除极个别工厂外,所有企业必须提供各种实习工作岗位,后演变成今天的「双元制」教育。

「双元制」教育模式指学生部分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一半以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企业招收学徒工与学校合作,校企双元交替培养学生,学生每周在企业学校交替学习,企业和学校学习内容相辅相成。相应地,德国制定了严格的相关法规保障「双元制」教育模式推行,不仅要求企业必须遵守教学计划,还对招收学徒培训的企业进行资格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企业才能够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人才。

据 iiMedia Researc 艾媒咨询报告指出,2019 年 - 2020 年,德国「双元制」教育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德国学徒岗位总供给 58.7 万个,德国学徒岗位总需求 59.8 万个,实际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企业参与率 19.7% ,毕业者在原实习企业就业率为 71.0%,新签署职业教育合同人数 46.5 万人,「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具有高等教育资格的人数占 29.6%。

得益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平均失业率很低。据德国联邦政府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德国 15 岁至 25 岁年龄段群体的失业率仅在 5.8% 左右。对于学生来说,「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可学以致用,且不怕失业。学生毕业前即与企业签订协议,毕业后参加全国统一资格考试,拿到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毕业即就业」,实习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而对于企业和行业协会来说,通过「双元制」教育模式可提前选拔出技术熟练的人才。

与低失业率可相提并论的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保持稳定的新生规模。与国内中考后普职分流 1:1 相似地是,德国学生「初升高」也面临进入职业学校还是升大学的人生选择。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德国中学生会选择上大学,一半多的德国中学生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并非差生,当中也有成绩优异、完全能被大学录取的中学生。2019 年「双元制」职业教育新生占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新生总数的 51%,学校型职业教育新生占 23%,过渡性体系新生占 26%。数据上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新生规模保持稳定,且比重多于过渡性体系新生,学校型职业教育新生人数小幅增加。94bea5610cb856b944b09b425bb16acc.jpg

注:「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学校型职业教育是传授完全职业资格的职业教育,过渡性体系则是指针对未能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也未能进入学校型职业教育的中学毕业者,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举措,为进入完全职业资格的职业教育做准备。图片源自:《艾媒咨询 | 2020-2021 中国职业发展教育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相比大学通识教育,德国特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往往能实现「弯道超车」,德国年轻人差不多 3 人中就有 2 人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就业。与国内「学而优则仕」、「蓝领地位低」的大众认知不同,德国崇尚实用主义,许多行业就业只需要入门证书,戏称「一证在手,终身不愁」。德国大约有 350 种官方承认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生态百花齐放。

现在来看,从德国二战后的「经济奇迹」再到如今被世界赞誉的「德国制造」,均很大程度得益于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这一模式培养了国家「工匠」,也是德国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之外,重视普职融合的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也值得探究。美国是一个实行普职融合的单轨制教育体系国家,无职业教育体系。换言之,在单轨制的教育体系中,没有独立的职业教育院校,职业教育是以课程、项目的方式散落至各个阶段的教育系统展开的。学生在校内通过学习各类综合性的课程内容,逐渐明确自己是适合学习职业技能还是去学术进修。美国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会聘请优秀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老师,也会派老师去企业深造。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是美国职业教育一大特色。美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艺术与手工艺术、计算机等课程训练动手能力。初中阶段就开设汽车、电子、木工、制图等课程,直到高中阶段再予强化。

在 2018 年,美国出台《加强 21 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该法案致力于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 21 世纪经济竞争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解决美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严重「技能危机」。所谓「技能危机」,主要原因是美国当前的劳动力难以满足当前企业雇主的要求。例如,护士、技术人员、网络支持专家、制造师等中等职位在市场上呈现明显供需错配的状况。来自美国制造业协会 2015 年的报告显示,未来的 10 年内,将会产生近 350 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但技能鸿沟将会造成 200 万个工作岗位空缺。

为此,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关键性举措,对生涯与技术教育的重视从成人教育下延至 K12 教育。生涯与技术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与生涯发展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与当前就业直接衔接的技术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生涯与技术教育包括学习新兴技术、软技能提升等。例如,加强学科内容与职业教育在课堂内的融合,加强生涯与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扩大职业指导计划以及将生涯与技术教育纳入全面教育体系等。

目前美国已经将生涯和技术教育的范围扩大至很多新兴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医疗行业、工商、制造业、信息技术,等等。在美国,有一半的普通高中会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另外一半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技术课程,但也有一些基础课程与职业技术紧密联系。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提供职业与技术教育课程有重要意义,不仅增强普通教育的职业性,也加强了学校教育与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联系。

不止美国和德国,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前仆后继的试验,逐渐奠定了自己国家职业培养的独特路径,比如产学结合的日瑞职教模式。

日本目前已建成较为成熟完善、法规健全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日本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两大基本系统和三大基本部分。两大基本系统是指学校系统内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校系统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三大基本部分是指学校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企业内教育与培训以及公共职业训练。

日本的职业教育学校类型主要包括专业高中(日语称「专门高校」)、专修培训学校、职业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职大学院等,学制一般 2 至 5 年不等。专门职大学院可以颁发专业职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据统计,现在日本只有不到一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2020 年东京的报考率为 55.2%,冲绳的报考率只有 29.1%。「高考」报考率低并非是因为考大学这条路难走。在日本上大学反而很容易,少子化形势还造成很多大学面临生源减少的严峻问题。不参加高考是部分日本高中生的主动选择,他们选择高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或者直接就业,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和接受度高,这也使得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加接地气。

为了培养合适的职业人才,一些企业开展企业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日本学校系统职业技术教育之外最有益的补充。在日本,很多行业都需要从业者持相应的资格证书,例如安装厨房设备需要考取厨房设备士的资格证书。因此,选择职业教育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就业相对有利。这便体现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相衔接的重要性。

与日本一样,瑞士也是一个注重产学结合的国家。瑞士的职业教育有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由高中阶段的初始职业教育和中学后阶段的继续职业教育体系构成。高中阶段提供职业导向性课程,延伸继续职业培训。中学后阶段提供所有的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培训,包括人力资源培训、在成人教育框架内的职业培训、公司和机构内部培训和员工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包含大学层次的职业学位教育、高级技术员职业教育等等。

从 2002 年起,瑞典开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课程,填补高中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专业学位之间的缺口,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中等职业资格人员的需求。瑞典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可选择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根据瑞典中央统计局 3 月出炉的最新数据,2020 年瑞典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申请人数创新纪录,比 2019 年增加了 31%。

借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览全球职业教育,不论是学用并重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还是普职融合的美国职业教育模式,又或者是产学结合的日瑞职教模式,都可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学习对象。

如何借他山之石?不仅需由表及里,还需深层次的制度、观念、资源支持。不仅要借鉴国外经验,还要根据我国现有实际情况客观看待及施行。粗略来谈,可分认知和实践两层面。

从大众认知层面来说,以德国为例。在德国,蓝领、白领乃至金领之间没有社会地位高低之分,并且文、匠不分家,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历史印记,工程师等匠人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技工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的主体。正是由于有各行各业平等互尊的观念,上职校不仅不丢人反而由于就业前景紧俏而让人羡慕。从收入上来说,蓝领技工的收入非常高,德国普通公务员的收入可能比不上管道工,而高级技工的待遇可能会超过大学教授或医生等。 

更重要的是德国实业经济发达,产业均衡分布,几万乃至几千人的小城都有产业支撑,再偏远的地方都能让有一技之长的人获得体面的工作。德国年轻人在家门口上个职业高校就能到世界顶级企业工作,拿着高薪和咖啡实现财富自由,如此一来又会有多少人拼命去走高考独木桥?并且德国大学出名的「宽进严出」,学制长、淘汰率高,比起去职业学校,考大学性价比太低。

而对比德国,国内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诸多歧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和家长面对职业教育的最大顾虑是社会认可度,对就读的学校以及将来的文凭、就业竞争力等严重缺乏自信。这与国外以职业教育为荣的观念形成明显差距。国情不同,也使得两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巨大差异。在国内,职业教育在文化课的学习之外,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但国内很多职校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师资与硬件投入有限,办学形式上对实践不够重视,因此也难于培养符合社会期待的职业教育人才。因而国内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需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态度,不再强化「学而优则仕」、「蓝领地位低」,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

实践层面,总结国外经验,可归纳为四点启示。第一,推行校企共建,即学校与企业共建基地一起培养学生。如此,一来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能力训练、实践操作的真实环境;二来学生可较早地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为今后更好融入企业奠定基础;三来,企业可提前招录到合适员工,大大降低后期人才招聘与再培训的额外成本。

第二,落实普职融合,参照美国职业教育特色,以课程植入的方式使职业教育融入普通教育系统之中,延展面向就业的职业技能,发展面向未来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

第三,发展产学融合,即加强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的联系。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服务业的全新升级,必然会迎来更多职业教育的新机会。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教室延伸到企业的一线岗位上,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真实工作的能力。此外,在产学融合模式下,企业也可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预测人才未来需求,与院校共同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和组织教学。

第四,构建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让「想就业上职校、抓民生办职校、兴产业找职校」成为社会共识。其次,巩固中职基础地位,推进高职专科提质培优,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现地位与收入双提升。最后,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人方式等方面优势,让「不同类型,同等重要」成为广泛共识,给职业院校足够的「自尊」和「上升路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李佳蔓、力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多鲸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多鲸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相关专辑:
  • 职业教育启示录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