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芥末堆文 据教育部新闻办消息,9月23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建设有关情况。教育部表示,目前已基本构建起“1+N”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但对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亟需出台相应指导意见,如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擦边球”或转入地下的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学科类培训转向和资本涌入非学科类培训的问题。
教育部介绍,在“1+N”的政策制度体系中,“1”是指中办、国办印发的《“双减”意见》,是方向性的、宏观性的“双减”工作的总纲领,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
“N”是指落实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对一些工作要求进行细化。目前,已出台了学科类培训范围界定、“备改审”、“营改非”、培训材料管理、培训人员管理、查处变相违规培训、加强收费监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课后服务、建立监测机制、培训机构登记等11个文件。
同时,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擦边球”或转入地下的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参与课后服务导致学校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学科类培训转向和资本涌入非学科类培训的问题,亟需出台相应指导意见,防止出现政策空白。
9月8日,教育部曾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指出7种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隐形变异形态,包括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违反培训时间有关规定,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情况。
对于课后服务推行过程中可能给教师增加额外负担的问题,也有较多讨论。此前,为减轻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负担,教育部曾提出,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弹性”,以及如何保证教师的休息时间仍有待探索。
“双减”之下,K12学科培训严重受限,在或转为非营利性机构,或剥离K9业务转型非学科类培训的“二选一”要求下,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非学科类培训成为众多K12教育公司的转型方向,有可能形成资本涌入非学科类培训赛道的局面。是否将由此带来素质培养方面的焦虑以及乱像,值得继续关注。
教育部指出,总体思路是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要求,系统出台涉及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审批、收费、人员、材料、行为、资本等方面的配套文件,这是一套政策“组合拳”,以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有效治理。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