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GET2021,坚持终身学习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一辄 发布时间:

GET2021,坚持终身学习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一辄 发布时间:

摘要:姥姥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小就想上大学,做梦都想上大学。

VCG41N675504506.jpg

图源:视觉中国

芥末堆 一辄 9月23日 报道

突然,手机屏闪了两下,我打开手机一看,是姥姥又给我发消息了:“豆豆,下班了吗?这是老年大学的作业,请指教。”

我点开姥姥发过来的照片,只见照片上姥姥认真的字迹:二零二一年六月二日,星期三,是老年大学文史课的课堂。今天上课,我们去湖西社区展厅参观......

姥姥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小就想上大学,做梦都想上大学。现在,通过老年大学,她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姥姥虽为儿女操劳一生,但却十分勤勉好学,一有时间就拿起笔记本把电视里看到的东西、书里读到的文字一笔一划记下。

当我翻阅姥姥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时,姥姥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说道,“毛主席都说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做梦都想着上大学”

姥姥名叫吉桂花,生于1946年,家住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兴隆庄,家里有父母和兄弟姊妹六口人。50年代,吉桂花的哥哥在内蒙古乌海市打工,父亲在徐水县里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工作,家中只留下母亲和姐妹四人。

“我记得当时我父亲一个月工资45块钱,还能供得起我们姊妹读书。”吉桂花说,“有一天晚上,我父亲把我们三姐妹叫到跟前,告诉我们要好好上学,我们能上到啥程度,他就供到啥程度”。

1955年,吉桂花开始了她9年的求学生涯。那时候,她所在的村子专门腾出来两间房做小学校舍,供村里的孩子读书用。因为村子位于山区,所以房子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墙,拿石板做顶。

村里的小学总共就一个班,一个班里十来个学生,一名老师,每年学费1元。据吉桂花回忆,老师是国家派过来的,语文、数学都能教。班里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水平不等,老师每天要上四个年级的课。“那时候太穷了,我们村很多人都供不起孩子上学,只有少数几个挣工资的家庭才让孩子读书”。

在吉桂花家中,除哥哥没上过学外,三个姐妹都读过书,认识字。吉桂花的哥哥生于解放前1938年。彼时,国家还处在战乱中,农村里的人穷得连饭都吃不起,更别说上学。她告诉我,她的哥哥很聪明,爱钻研,很会修理农具。“但可惜的是,村子里有学上的时候,哥哥已经20多岁了,早就过了上学的年纪。”

五六十年代的学校算不得真正的学校。吉桂花所在的小学十分简陋,教室里没有黑板,也没有桌椅。每天来上学的孩子需要随身携带自家的小板凳和学校统一下发的课本。上课后,老师用石笔把字写在教室的石板上,讲完一个知识点,便用抹布擦去石板上的字迹。

吉桂花称,自己上了五年级后,才用上了铅笔和白纸。铅笔和白纸是她的父亲从县里买来的,铅笔2分钱一支,大白纸5分钱一张。通常,吉桂花会把大白纸裁成32开小张,再拉根线把裁好的小纸缝上,一个作业本便做成了。“我在小学的时候用得是铅笔,上了初中后,我哥哥给我从外地带回来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支钢笔,那支钢笔我用了10多年,一直用到我20多岁。”

吉桂花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做梦都想着上学,“如果我能考上大学,就能走出我们这个穷地方,到外面找份好工作”。不过,吉桂花读完初中后就辍学了,原因是她没考上县里的高中。虽然她还想读书,但家里的农活也得有人干,再加上那个时代不时兴复读,她的学业便就此中断。

梦碎初中,辍学干活

辍学后,吉桂花做了村里生产队的会计。作为生产队里第二个有初中文凭的“文化人”,吉桂花一干就是三年。生产队里共有20多户人家,吉桂花的任务就是天天计算大家挣了多少工分,等到年底,给大家算总分发钱。在生产队时,吉桂花没有再继续学业,她告诉我,自己除了做会计,天天也得跟别人一样下地干农活,抽不出一点时间。

60年代,国家正处于非常贫困的时期,吉桂花家里的日子也过得十分辛苦。她每天都要凌晨三点起床给全家人做饭。那时候,吉桂花家里的炕上有个煤炉子,她早起后就在煤炉子上烧一锅水,一个多小时后,水开了,再把稀粥熬上,粥是大茬子粥,不是今天常见的小米粥。粥熬好后,吉桂花把锅盖盖上,就背上筐去生产队里打猪草,拔野菜。

“那时候,没有电灯,家家用得都是煤油灯,干活的时候,就点起煤油灯照亮。”吉桂花表示,当年自己非常想学习,可有太多活要干,天天回家都没空看书。

“大概1968年的时候,我就去了乌海,结了婚。他是转业军人,退伍后留在食堂当厨师,我就作为家属待在他身边。”后来,吉桂花相继生养了五个子女。在照顾孩子期间,她会去工地上做做临时工,帮着运石块、搬50斤重的水泥袋、装车,半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除了做工,吉桂花还在家里的猪圈养了几头猪,猪养大后,就杀猪卖肉供孩子们上学。吉桂花没上过大学,就把上大学的梦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可吉桂花的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没考上大学。她的子女中,学历最高的就是技校毕业。“他们几个一个都没考上大学,哎,我想着,考不上就考不上吧,能找上个工作就行”。

199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刚落地的煤炭公司四处招人。于是,为了子女的工作,吉桂花举家从乌海市搬到了鄂尔多斯市。接下来的几年中,吉桂花的几个子女陆续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没事做的吉桂花帮着子女带起了孩子。

迈过75岁,入读老年大学

我是姥姥带大的。在我上小学时,姥姥经常跟我一起钻研课本,姥姥比我好学得多,也比我学得快。通常都是姥姥先学,她抢在老师讲之前把东西学会,再教我,我也自然抢在老师讲之前就把东西学会了。在我儿时的作业本上,还保留着姥姥的笔记,一个个数学公式,一首首古诗,都是那些年姥姥抄写上去的。

姥姥从小就念叨我,让我考上大学,考个好大学。我当时很不以为然,只想着现在大学这么多,谁还考不上大学啊。可大学对姥姥意义重大,大学是能够把姥姥拯救出贫困村庄的唯一出路。姥姥总说,“我小时候,家里太穷了,我一心就想着考大学,做梦都想着考大学,可惜我脑筋不灵活,没考上,姥姥就盼着你能考上大学”。

在看大我后,姥姥又替二姨、三姨、小姨和舅舅带大了他们的孩子。曾经有段时间,姥姥天天跟着电视上一档叫做“养生堂”的节目学习中医知识。姥姥学以致用,一学完就立刻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她的小外甥身上。也不知何时,她从哪儿捡来一本纸张泛黄的中医书籍,圈圈点点,破旧的纸上铺满了粗粗的铅笔字迹。

我上高中时,大概是2014年,姥姥要来了被三姨家淘汰掉的笔记本电脑,细细钻研。我自然当起了姥姥的老师,一有空就给她讲如何上网,如何打字,以及如何玩现在已被她熟练掌握的空当接龙。

学会了电脑后,好学的姥姥又紧跟时代潮流,开始摆弄起了智能手机。虽然刚开始,姥姥对智能手机一窍不通,但在向别人讨教了几次后,姥姥便自己折腾会了。发微信、拍照、制作相册、给自己录制一个朗诵视频,姥姥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3月份,姥姥报名了镇上的老年大学。镇上的老年大学成立于2007年,由旗里的老干部局举办,镇上几个社区都设立了老年大学教学班。姥姥所在的老年大学教学班位于镇财政局后院,前身是老年活动中心。

姥姥告诉我,老年大学每年3月份举办一期,9月份举办一期,总共开设了近30个教学班,设置文史、健康知识、美术、书法、国画、合唱、舞蹈等课程。

今年75岁的姥姥报得是文史课和唱歌课。每周三晚上学唱歌,每周四上午学习文史知识,一节课一个半小时。为了学好文史知识,姥姥上课时把老师讲得东西先用手机拍下来,回到家中后,再用黑色碳素笔认认真真地记在笔记本上,现在已经记了大半本。

据姥姥介绍,老年大学没有学费,也不用考试,乐器、场地都是政府免费提供。“在老年大学里,大家能重新过过集体生活,尤其是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都想来上课。”不过,很多人腿脚不好,在姥姥所在的小区,包括姥姥在内,每周也就两三人结伴去上课。

“我为啥要报老年大学,因为我现在要实现我的大学梦。我年轻时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条件学习,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有了养老金,带得孩子也都大了,我就去上老年大学,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终身学习,拥抱更丰富的人生

姥姥的学习方式虽然朴实,甚至在今天看来有些笨拙,但姥姥坚持学习、紧跟时代的劲头却令我动容。

从姥姥出生到我长大,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几十年间,人们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本质的理解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姥姥的一句“活到老,学到老”如今也有了更为广阔的意义。从前,学习仅仅指得是学校学习,教育也多指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正规学校教育。而现在,学习和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

今年3月,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学习需求。

从传统线下教学机构,到融合线上线下、提供多种学习服务的新型组织,再到一些泛教育类,以音视频、咨询为主营业务的跨界平台,我们可使用的教育资源愈加丰富,学习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针对K12年龄段的学科、素质类教育,到专为成年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为老年人服务的一些线下活动团体,教育覆盖的年龄群体正越来越广泛。

在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但与此同时,人们的时间也被海量的信息切分成一块块碎片。当广阔的梦想驱动着我们前进时,当下的焦虑却又让终身学习变得急功近利。

到底怎样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呢?如何做好系统化的终身学习?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终身学习?在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会上,你也许会得到一个答案。

今年,我们将不仅仅探讨如何进行终身学习,遇见更好的自己,还会一起研究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K12机构转型路在何方;怎样帮助乡村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出海企业如何让东方智慧惠及全球......

微信图片_20210923174509.jpg

11月15-16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我们等你来!

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可购买GET 2021教育科技大会门票。

1b573013e51d00fe1a8ec0b8f633c355_1631781866112198.jpg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GET2021,坚持终身学习让梦想照进现实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