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小学 李梓毅/摄
2019年5月13日,高朋兄调任行知小学,担任这所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学生人数不过百的乡村小学的校长。还没来得及适应,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质量亟待提升的情况就给他下了难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高朋兄的目标很明确,“把教学质量提上去,把最基础的打牢打结实,然后再发展学生特长。”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所有学校管理者共同的目标。然而,实现目标的难度各不相同。
“我就用力抓(成绩),但效果一直不明显。”在行知小学任职的两年间,高朋兄尝试过多种方式,也试图通过技术改变现状。2019年年底,适逢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推行智慧教育,行知小学也在试点范围之内。
作为学校负责人,高朋兄坦言,自己推进得很急。而面对新工作环境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教师观念封闭和信息素养不足问题,高朋兄和行知小学还要解决其背后的诸多矛盾。
一所青岛市区边缘的乡村小学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部,行知小学坐落在小珠山脚下,三面群山环绕,却并非处于大山深处,学校距离城区不到二十公里,开车只需三十多分钟。
但行知小学又确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随着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开发,不少本地生源随父母外迁。2020~2021学年度,行知小学全校6个年级只有94名学生,16位在编老师和4位支教老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最小班额仅有11个孩子。
来到行知小学之前,高朋兄在另一所小学担任副校长,管理着100多号老师和3800多名学生。从西区调到东区,他总结为“两手空空,眼前一片漆黑”,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从零开始。
从大校调任村小,高朋兄面对的不仅仅是落差,还有复杂且多元的难题。他坦言,为了融入老师,获得信任,自己也花了一段时间。
为了改变教学现状,高朋兄采取的一些措施起初并没有在教师中得到支持。像刚来行知小学时,他发现这里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孩子出来讲话腿都哆嗦”,于是他要求每周一升国旗的班级,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做才艺展示。“班主任不愿意,我也没让步,我说必须干。”
和老师的另一个矛盾则来自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我推进得很急”高朋兄坦言,“一开始我也预料到了(老师的反应),其实各个学校都会遇到,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观念会有很大的碰撞。”
老师的转变
2019年底,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合作,投资 8.59 亿,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示范区。2020年6月,智慧课堂教师终端和59台学生终端“学伴机”发放到了行知小学老师和学生手里。
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相似,行知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硬件设施配齐了,使用者的信息素养和教育观念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改变的阻力。但高朋兄认定,这是一件必须用力推进的事情,而重点就在于解决老师的思想观念。
“当时老师不接受,我们就开会,我自己讲,他们一看校长都这样了就没其他想法。”高朋兄说,“这个东西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你吹也没有用,关键是老师的传统观念要改变。”
承担着日常教学任务的科任老师并没有办法参加集中培训,行知小学就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在每个办公室培养一个“技术骨干”解决技术问题。给学生上课之余,老师还要完成校长安排的学习任务:阅读关于智慧教育的书,按时完成慕课上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学习内容。“到了(2020年)10月份左右,他们基本就可以灵活地使用了。”
今年暑假前,行知小学送走了20位毕业生,也送走了5位支教和实习老师,这意味着,剩下的15名老师得“包班”,高朋兄玩笑道,“我们这的老师都是复合型人才。”
行知小学背靠大山的操场 李梓毅/摄
葛清泉是学校唯一的音乐老师,也是行知小学学生“足球队”的教练员,在他的影响下,行知小学的孩子多了一项课余爱好,不论男生女生,六年级的薛一帆和五年级的高悦鑫就是足球爱好者,一个踢前锋,一个踢后卫。而被学生称为“最喜爱的老师”的葛清泉也有一条规矩,“没完成学习任务就不能来和我踢球。”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讲座教授韩嘉玲曾在演讲中表示,人少也是村小的优势。她认为,小规模的环境容易形成紧密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少,学生跟老师接触的机会多,学生叫得出每位老师的名字,老师也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常在这样的学校里看到,老师跟学生打篮球、跳橡皮筋、踢键子。”
学校规模小,分配到的公开课并不多,对于老师来说,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与城市学校老师有着一定差距。借着这次开展智慧教育的变动,学校规模小的特殊性反倒使行知小学吸引来关注,也给老师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老师对机会的渴求比较(急切),他们每次把这个机会当命根子一样抓住。”高朋兄介绍,在一次教学设计评比中,行知小学就有三名老师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这个过程是对老师的一种历练,至少现在他们出公开课心里也不怵了。”
“现在老师的劲鼓起来了,工具适合,其他的就需要时间了。”高朋兄说道。
解决落差
“初来时学校最大的短板就是教学质量,你没有教学质量就是坑,当你把质量提上去以后,再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
高朋兄坦言,他的目标很简单,也很清楚,就是把教学质量提上去,这是眼前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支持。
高朋兄坦言,行知小学的孩子大多来自留守、单亲或组合家庭。父母为了家庭增收外出务工,走不出去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即使只是在西海岸新区工作,早出晚归的家长通常也无暇顾及孩子教育问题。
2019年暑期前的期末质检,行知小学的英语并不理想。“回来之后我就用力抓英语学习,但效果一直不明显。”英语薄弱几乎是所有乡村学校面临的难题,英语师资不足,孩子接触不到外界丰富的资源,缺乏家长的关注,这是封闭环境不得不面对的结果。
2020年6月,行知小学把区教体局分配的科大讯飞学习平板“学伴机”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行知小学来说,工具带来的改变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原本薄弱的英语学科得到了改善。
高朋兄介绍,在学伴机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规定学习任务,由机器测评,通过后台查看结果,减少重复的批改动作;学生平常用学习平板做单词训练、朗读训练,达到85分才能过关打卡,以此强化练习;通过后台,校长也可以看到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则直接找到个人。
学生正用学伴机上美术课 李梓毅/摄
“村里的孩子自主性相比来说稍弱,疫情期间因为没了学校的约束,学习没跟上,给教学带来很大影响。”为了防止孩子假期打游戏成风,2020年暑假,高朋兄做了个决定:把学伴机发给学生带回家,一方面保证暑期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防止孩子借口学习向家长要手机打游戏。除此之外,老师还会往学伴机里推送花样跳绳等音体美学习资源,供学生日常锻炼打卡分享。
2021年春季学期,行知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学校教学质量起来以后,学校基本就进入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抽出精力来做别的。”高朋兄表示。
2020年秋季学期,行知小学与相距近20公里的太行山路小学组成太行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太行山路小学是青岛一所局属公办小学,有2500多名学生和128名教职工,学校电视台、录播教室、创客中心、音乐厅、体育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学生在菜园子采摘杏子 受访者供图
集团化后,两校经常开展共同活动,集团利用行知小学闲置的土地举办更多实践性活动,比如开垦出约三亩大小的菜园子,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满瓜果蔬菜和鲜花,“黄瓜、西红柿、地瓜、南瓜、茄子,菊花、芍药、月季、太阳花、百合,你能想到的全都种了。”周末,太行山路小学的孩子会和家长从城区过来,同行知小学的学生一起收拾菜园子,顺便一同踢球爬山。
高朋兄认为,对于规模过小的行知小学来说,能给到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机会并不多,而目前,对于这所村小来说智慧教育和集团化办学就是值得把握的机会,“平台大了,你的机会也就多了。”
2021年秋季学期,高朋兄从小珠山西边调任到东面另一所乡村小学,全校有七百多名学生和42名老师,对于他来说,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而行知小学也将继续推进一所村小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