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24日双减意见发布以来,相关政策逐步落地,校外培训市场正在被重构。
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家长认知提升,素质教育也将逐渐迈向教育刚需的阵营。据统计,2015至2019年,中国素质教育市场规模从2642亿增长到5286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9%,并有望在2023年突破7000亿。
在素质教育市场受到青睐的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更激烈的竞争。那么,素质教育还有哪些新机会,教育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呢?
近日,在「CACIE2021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 中英素质教育合作研讨会」上,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焦念韬与北京朝阳区凯文学校执行校长徐涛、阿思丹中国首席执行官廖望、保利艺术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徐嘉康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焦念韬表示:“现在是在线素质教育发展的窗口期,未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做好」要比「做大」、「做快」更加重要。”
如果你也在相关领域进行创业,希望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欢迎跟他聊一聊(微信:jiaoniantao)。
从左到右依次为:英国国际贸易部教育技能高级贸易投资官员黄嘉欣、保利艺术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徐嘉康、阿思丹中国首席执行官廖望、北京朝阳区凯文学校执行校长徐涛、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焦念韬
黄嘉欣(主持人):资本是非常敏锐的,它总是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它对一个行业的注入可以说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认可。过去四年里,我们国家的一级市场素质教育赛道投融资的数目总是位居榜首。
在新政环境下,整个市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作为投资人,蓝象如何看待素质教育未来的发展呢?会对哪类企业更加关注?
焦念韬:先回顾过去,再聊聊未来。
蓝象成立于2015年,当时我们研究整个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发现,一部分中国教育市场缺少的是普惠化的教育,需要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于是我们一直坚定在学校场景投资优质的信息化和内容服务商;而对于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家庭,他们需要丰富多元的教育服务来填补课堂内无法覆盖的领域,所以我们也把相当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在线化、国际化的优质素质教育供给上。
所以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在2015年投资了美术赛道的「画啦啦」,现在已经成长为在线美术教育的头部品牌。
之后又陆续投资了很多素质教育的项目,比如,STEM赛道,我们投资了「神奇科学家」,它引入了加拿大著名STEM教育品牌Mad Science的全套课程体系,在上海当地非常知名。体育赛道,我们投资了围棋品牌「爱棋道」,儿童芭蕾舞品牌「嘉悦芭蕾」等等。
在过去的一两年,确实整个中国教育产业的变化非常大,首先是疫情,对线下的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还没有完全结束,双减政策又来了。
虽然素质教育是非学科类,并没有受到双减的直接打击,但其实很多创业者也在思考未来一段时间里,自己是不是也会被受到政策影响波及,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政策的变化。
最近在参加一些教育行业的活动中也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开始越来越多地引用政策,关注各类文件和各级部门领导的发言。
对于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们看来,首先对于头部的素质教育机构还是利好的。我们在调研一线的家长时发现,如果孩子不去上学科类的课程,时间基本就空出来了。所以,其实最近一两个月线下的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的学生数量都在增长,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大家还是要往合规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对于创业初期的教育创业者来说,有哪些机会或者需要注意的呢?
大前提肯定是合规化。
具体到实操层面的话,要选择有增长性的大赛道。
比如说绘画、编程、音乐、美术、体育的培训,其实这几个核心的方向放到不管是未来任何一个时间段里面,都是大家非常有需求的。
产品壁垒可能是创业者未来在素质教育行业竞争的重要节点之一。
据我们观察,过去十年发展比较好的素质教育企业,毫无例外都是有国际化合作的成分在里面的,不管是引入了海外的师资、海外的教材,还是海外的教学体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产品能力保障的积淀。
运营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资金监管、宣传投放的策略跟以前不同,比如说大家对于泛教培行业的信心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在整个大背景下,我们的商业逻辑、对于单个线下门店或者连锁企业的运营思路可能都需要相应的调整,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调整出最新的方案,谁就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领跑整个行业。
黄嘉欣:你之前还提到了另一个方向「教育出海」,尽管现在国内市场有短期的波动,但在海外市场中,我们的素质教育产品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那么,在双减政策之后,哪些企业会倾向于考虑出海,他们会面临怎样的机会与挑战呢?
焦念韬:蓝象可能是研究中国教育产业出海最深的一家投资机构,我们判断,教育产业的出海这几年是相对比较好的时间点。
第一,海外市场走向成熟,需求旺盛。
从学校端来看,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正在步入智能化的时代,大家都在关注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学校端对于先进的教育产品、教育管理软件也都有了很大的需求。
从C端来看,去年的疫情其实助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疫情期间,全球可能99%的学生都没办法回到学校,所以大家不得不适应在线教育。以北美一家做在线素质教育小班的项目「Outschool 」为例,它发展的非常快,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3、4轮融资,已经长成了一家独角兽,但其实它做的就是中国企业在2017、2018年做的事情。
也就是说,海外市场越来越成熟,再加上我们华人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亟待满足。
第二,国内教育产业的产品服务和供应链已经成熟,具备快速出海的能力。
从2012、2013年开始,中国的在线教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现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备,比如云服务、音视频、在线教室、课程、内容等等。
所以,其实大家已经具备了快速出海的一些必要条件。
第三,教育行业发展的拉力,在海外。
从整个大环境的推力和拉力来看:
推力,就是双减政策,过去几年教育行业聚集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但现在没有新的市场释放了,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寻找一片新的空间。
拉力,其实在海外,我们可以看到,在出海的大潮中,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包括手机、电子制造业、服装业、游戏行业等等,这些先进行业里已经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和经验,是可以引入到教育行业的。
当然,选择出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的差异、团队的搭建和管理等等。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我们有几个建议:
第一,合规。
不同国家对教育产品的理解、对于一些细节点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做STEM的企业,想要生产一个玩教具,这里面涉及到塑料的标准,中国和欧洲的要求就非常不一样。类似的细节还很多,这就需要创业者多去参考一些法律机构。
第二,本土化。
产品的本土化,比如我们说的启蒙,通常说的是语言、数学、思维等等,其实都是学科属性比较强的。但对于欧美的家长来说,他们对于启蒙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我们是不是一致,这是要存疑的,需要我们深入做好市场调查。
运营方式的本土化,比如,我们更习惯通过信息流广告获客,在腾讯、头条等平台上进行投放。但不同国家的流量洼地也不一样,都有自己特质,这些可能只有本地人才能够真正了解。
第三,团队。
如果我们选择出海发展,一定要有具备当地渠道积累和推广经验丰富的人才,无论是在国外待过一段时间还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人,最好是能够直接带来贡献的。比如联系到一些关键环节的关键人,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经销渠道,因为这一、两个关键人有时候很可能就会直接决定出海业务开始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业务发展的状态。
黄嘉欣:畅想一下素质教育未来发展的图景。
焦念韬:分享一些我们的观察:
素质教育可能是未来中国市场化教育里为数不多的可以做的方向之一,其他几个比较有机会的赛道还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未来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就是这三个大的板块。
现在是在线素质教育发展的窗口期,目前来看,政策还是给素质教育非学科的培训亮绿灯的。尽管现在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K12机构都在转型素质教育,但可能想要完成转型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课程、师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变出来的,所以对于目前已经在做素质教育的创业者来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当然,未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教育产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发展的非常快,但我认为,未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做好」要比「做大」、「做快」更加重要。
所以,现阶段也建议大家可以放缓融资的速度,多去找一些国际化的合作机构聊一聊,利用这段时间先把产品的质量、客户服务的体验做好,先做好,做大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象资本”(ID:ibecapital)。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