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新一轮“双一流”,这些大学再获“强援”

作者:软科 发布时间:

新一轮“双一流”,这些大学再获“强援”

作者:软科 发布时间:

摘要:确保高校成为人才资源聚集的新高地,“双非”高校,道阻且长。

1590380635997081.jpeg

图片来源:unsplash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各大高校均在放大招、出实招、使硬招,目光紧盯高端人才,把人才作为建设“双一流”的战略资源来抓。

11月5日,山东工商学院全职聘任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石昕教授担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术院长的消息引发关注。无独有偶,11月11日,山东高校佳音再传,济南大学迎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军祥教授的全职加盟。一个月内两所“双非”在院士引进上纷纷发力,着实引人瞩目。

学科发展,“弯道超车”

众所周知,“双非”高校由于学校平台较低、办学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等因素制约,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为改善这种“短板”情况,部分“双非”高校以真抓实干的劲头、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的服务,推动人才强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最为显著的表现之一便如上文所述——有了院士的全职加盟。

虽然国内外院士制度有所差异,但无论是我国的两院院士还是国外一些国家的院士,其本质精神都大同小异,都属于科学及学术界的荣誉头衔,在高校的发展中,其含金量和带动效应不言而喻。

“双非”院校获院士这一大强援也并非近些年的新鲜事物,早在1998年,浙江工业大学就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宋玉泉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教授。两位院士成为该校终身教授,并承担起学术带头人的重任。

沈寅初院士还在2000年担任起了浙江工业大学校长一职,开启了大学校长这一全新角色的探索。沈寅初院士担任校长5年间,浙江工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上取得长足发展,确立在浙江省属高校中的领先地位。在浙工大,沈寅初院士组建了继承发扬他科研理想的年轻团队,在生物化工领域培养了新一代优秀科技工作者,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传承并发展了沈寅初院士的研究课题,通过和华东医药的产学研合作,成功研发了阿卡波糖产业化新技术,打破国际制药巨头德国拜耳公司对技术和市场长期垄断。2015年,郑裕国团队凭借该项技术第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奖。

53431589c0a600da4687cf56b46f7d45.jpg

图源:浙江工业大学官网

同样院士助力学科腾飞的还有深圳大学,1999年,深圳大学引进了本校第一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牛憨笨教授。牛憨笨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来到深圳大学后,他组建了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和光电工程学院。在他的带领下,光电工程学院建立了光电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链。而深圳大学的光电工程学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光电工程学科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排名全国第五,是前五名高校中唯一一所“双非”院校,牛憨笨院士对于深大的贡献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院士的全职加盟将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的推进剂,对提高学校的声誉、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将对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于是,“双非”院校面向全球招聘高层次人才,诸多国外院士加盟国内高校担任全职教授也逐渐成为一种风气。

11.png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

今年8月,上海理工大学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著名光化学家藤岛昭的新闻则开启了新一轮公众关于高层次人才加盟“双非”院校的讨论。因为此次引进在学术界不亚于一次“核爆”,藤岛昭院士是研究“光触媒”(也称光催化剂)的世界级领军人物,因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他本人也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

12.jpg

藤岛昭院士(右)签署工作协议书 图源:上海理工大学官网

偏个题,关于什么是光催化?举个小小的例子,国家大剧院、鸟巢、上海世博馆等建筑物都通过喷涂光催化剂来净化室内环境和维护建筑设施的洁净,如国家大剧院的顶棚应用了光催化技术,它可以让玻璃表面保持清洁、不产生雾气,甚至在雨天的时候。光催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空气净化、水净化、杀菌消臭等领域,而其发现者便是藤岛昭院士。

除了科研上的成就外,藤岛昭院士在学术圈的影响力和资源也属于重量级,在国内光化学界流传着藤岛昭“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其指导过的学生包括刘忠范、姚建年、江雷三位院士,在国际上更是桃李遍天下。毫无疑问,有如此重量级人才的加盟对上海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的发展甚至是学校整体地位的提升都将带来不小的帮助。

“双非”院校能赢得世界级顶尖学者加盟的原因除了有该校实力的一大加持外,更深层的原因便是如今的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呈现出的巨大活力。

2021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其中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升至全球第12位,并且自2013年起,中国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势头强劲,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4393.1亿元,比上年增加2249.5亿元,增长10.2%,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增长态势。“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被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决定科技创新能走多远的基础研究为例,根据“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我国将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等。

13.jpg

国家在科技创新上强大的同时也助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兴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主体的“双非”院校在全球引才上一直保持旺盛态势,例如南方科技大学引进了日本人工智能专家石渕久生,2019年他因工作出色还获得了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杰出科研奖”;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引进了日本的脑神经研究专家——御子柴克彦;2019年嘉兴学院首次全职引进韩国工程院院士洪淳亨教授……国外人才的流入,加上本土人才的培养,根据科技部主编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7%,从2016年的387.8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2万人年,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精耕细作,守望丰收

诚然,在我国科技创新这片沃土的支撑下,世界高层次人才流入“双非”院校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双非”院校大多数为实力雄厚的东部高校,中西部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仍有着先天性优势不足,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引才困境。

尤其在引才的首要问题——招不来方面,中西部“双非”高校因学科影响力、科研平台、社会协同能力等方面的相对弱势,导致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普遍缺乏“自信心”。尤其对于大多数建设资金并不充裕的高校,首先在人才引进待遇上就吸引力不足。

面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争夺战”,部分“双非”高校在前期探索出了一条“学术院长+特聘教授”的柔性引才道路,创新性地开展引才工作。如西南医科大学在今年10月份迎来国际知名心血管研究专家张春祥教授担任校长,据了解,西南医科大学早在2011年就以柔性引进的方式聘任张春祥教授,后经双方多次洽谈,终于在2019年进行了全职引进。

此外,对于暂时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落后的院校来说,培养本土化人才不失为另一大上策,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野来看,不仅要求高校善于引进高水平人才,而且要求高校本身成为创新的温床,重视“土著”青年教师培养,致力于本土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优势,最大程度地挖掘人才潜力,打造学术团队文化,使梯队建设更加合理化,走建设性改善的发展之路。

而在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高校中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引进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在此,我们看到很多“双非”高校积极的尝试,如吉林农业大学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智慧农业研究院搭建高端人才来吉工作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新疆医科大学科学确定各类岗位设置比例,逐步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薪酬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招贤纳才……由此可见,建立“拴心留人”的好平台,顺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构建科学的高端人才引进绩效评价体制,是高校人才引进的“金字招牌”。

当然,引才只是人才工作的第一环节,更重要的还在于确保高校成为人才资源聚集的新高地、成为人才仰望星空的圣地、大师级人物诞生的沃土。

“双非”高校,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1]杨敏,王静娴,杨柳. “双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成因及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20(6):99-102.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004004.
[2]黄勇荣,邓雯婕.“双一流”背景下“双非”高校培育特色学科的路径选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0):87-94.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20.10.013.
[3]郝银,李新可. 引进院士,河南在行动[J]. 人才瞭望,2001,(9):6-11.
[4]浙江工业大学:《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浙工大沈寅初院士!“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因子”
https://mp.weixin.qq.com/s/TNAMa7q_taf98DCwPbQGgA
[5]科普中国:追忆牛憨笨院士:不学习会变"憨" 不勤奋会变"笨"
https://www.kepuchina.cn/sy/yxkxj/mrtj/201607/t20160722_13412.shtml
[6]上海理工大学:藤岛昭院士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https://www.usst.edu.cn/2021/0831/c34a43198/page.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发布
http://www.most.gov.cn/kjbgz/202109/t20210907_176742.html
[8]新疆日报:人才举措新筑巢引凤来
http://wap.xjdaily.com/xjrb/20191112/144134.html
[9]中新网四川新闻:西南医科大学-引培高层次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http://www.sc.chinanews.com.cn/bwbd/2021-11-19/158556.html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软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软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新一轮“双一流”,这些大学再获“强援”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