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数字化转型,从长计议

作者:Sigrid Hartong 发布时间:

教育数字化转型,从长计议

作者:Sigrid Hartong 发布时间:

摘要:同样是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为何美国的教育数字化一帆风顺,而德国的教育数字化却困难重重?

24640fa25137731c5c516a9858b2df47.jpg

图片来源:pexels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前进,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更重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什么是教育数字化?从三个维度评判:首先,教育数字化是可持续的,不可简化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软、硬件),而是包括数字能力的培养、教育发展章程的调整等;其次,教育数字化是以教学为导向的,必须探索同教学实践结合的模式;最后,教育数字化必须是与社会接轨的,在推进过程中不能忽视算法歧视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

探索教育数字化的诸国代表中,不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可同样是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为何美国的教育数字化一帆风顺,而德国的教育数字化却困难重重?他们的经验、教训又能否帮助国内的教育数字化少走弯路?

一帆风顺的美国教育数字化进程

提到教育数字化,不得不提美国。美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归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美国的教学管理紧紧围绕数据整合和技术创新应用展开,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举例来说,美国的教育数字化平台在对各项评估标准做整合后,可以对教师、学生进行综合性测评。

其二是美国科技巨头进入教育系统,给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很好的转型软硬件基础。在美国,诸如谷歌微软与苹果等科技巨头们纷纷进入教育市场,织密了硬件、软件与资本的网,夯实了教育数字化的基础。

硬件层面,例如谷歌推出的 Chromebook 笔记本,微软同联想、宏碁和惠普等公司推出的高性价比笔记本以及苹果公司推出的 Macbook,给教育数字化教学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教育硬件基础;软件方面,国际科技巨头凭借其研发优势,在诸如学生信息系统、课程管理系统、课程软件、测评软件等方面给美国教育数字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资本方面,私人资本的参与也给美国教育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在 2016 年,微软收购由 Teacher Gaming LLC 所开发的教育版 MinecraftEdu,并正式推出教育版产品 Minecraft: Education Edition,将游戏引入了课堂。

谷歌、微软、苹果等国际科技巨头扎进教育行业是基于其在科技技术、业务生态链的优势而做出的决定,教育市场的「潜在利润」也吸引其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与资源。显而易见,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教育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慢起步的德国教育数字化进程

同样是大国,德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进程远不及美国。当美国享受拥抱科技、资本带来的便利时,德国仍在公私之间挣扎,于是乎美国成了教育数字化的先行者,而德国作为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其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程度却不尽如人意。比起美国,德国何以成了教育数字化浪潮中的保守派?

总结来说,德国虽然拥有推进教育数字化所需的人才基础,但大众对于教育数字化的态度偏于谨慎且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扎实。

一方面,大部分德国民众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巨头的参与持保守态度,部分民众甚至质疑教育数字化能否高效决策,甚至认为教育创新将受到限制。与教育数字化相比,大众更关心的是当网络技术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隐私能否被有效保护。尤其,频繁出现的数据丑闻和学校教育质量问题让大众对教育数字化的态度「雪上加霜」,很多人认为这是过度依赖私人资本和科技公司造成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考虑,德国民众普遍对教育信息化充满了质疑。即便德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也难以将其投入到教育数字化的建设中,K12 教育的信息化为此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德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难以顺势跟上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节奏。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 2019 年 11月发布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准备状况指数》报告,德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低,网络和移动数据使用比大多数欧洲国家更贵,但信号更差。政策制定者虽然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缺少远大追求。

即便德国的教育数字化进程受限于大众观念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缓慢,疫情之下教育与科技融合,也给德国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新契机。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的建设基金,推动相关在线平台的建设。

比如,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作为最早发现疫情也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各中小学在 3 月中上旬全面停课。于是,该州校质量与教育研究所向全州开放了 MEBIS 网上学习平台,为教师开展互动授课、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在柏林,参议院教育管理局推出「柏林-学习空间(Lernraum Berlin)」。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轻松设置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各科目的学习资料,实现互动式的虚拟化课堂教学。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不仅打破了时域,为师生提供上课互动的可能,还助推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资料、学习资源共享。

透过德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教训来看,要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远,不能止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唤起大众对技术的积极态度。

移走教育数字化之路的绊脚石

由于在政策环境、经济发展、国人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和德国呈现迥然不同的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即便如此,两个国家在教育数字化方面依然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最大的「绊脚石」即建设教育数据系统的挑战。无论国有还是私有标准化数字平台,其越发庞大的数据量将会推动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和具体化。当教育机构、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后,我们能更容易获得一个所谓「整体」的认知,优化对教育系统的评估。

但在建设教育数据系统过程中,无论美国还是德国,都不得不面临海量教育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的问题。海量数据的整合往往意味着高耗时,也会暴露出数据的不完整性和破碎性,而这样的弊端在跨部门合作时便暴露无遗。

同时,两国内部还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私营企业在不同地区参与教育数字化建设面临不同的准入、评估标准。而且美国、德国各州此前都采用不同的教育数字化平台,现面临建设具备兼容性的教育数据系统的困难。归根到底,发展教育数字化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数据系统体系,包括设置算法审计,对数据收集、整合进行限制等。

通过对比美国、德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发展进程与挑战,也为国内的教育数字化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面对疫情的考验、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机遇,教育数字化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同时,我们仍需警惕教育数字化所带来的「副作用」。如长时间使用屏幕或者游戏化的学习设计将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此一来,客观且系统地评估数字化教育体系对校园管理、学生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事实上,可持续的教育数字化并不会很快实现。教育数字化不是给校园配备高科技产品,或者是使用昂贵的交互产品。教育数字化不仅要搭建相关科技产品生态,还要引领社会大众价值观、培养大众对教育数字化的接受度。

当教育数字化由政策走向学校、教室时,科技产品生态的建设以及提高社会大众的认同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核心,全面统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自主性高的数字化公民培养仍需大量时间。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从长计议。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Sigrid Hartong,编译中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多鲸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多鲸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育数字化转型,从长计议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