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焦虑的北三县妈妈:家里没个老人谁敢上班

作者:徐建凤 发布时间:

焦虑的北三县妈妈:家里没个老人谁敢上班

作者:徐建凤 发布时间:

摘要:一部分“北漂”在此安家,却又因教育资源配套跟不上而焦虑。

1625529452274975.pn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河北的燕郊、大厂与北京的通州只隔着一条河。一部分“北漂”在此安家,却又因教育资源配套跟不上而焦虑。

伊茜告诉凤凰网教育,她就是典型的“北三县焦虑妈妈”。但她不是个例,而是数十万新北三县人的缩影。

徐建凤 | 撰文,梁超 | 编辑

每天,数十万人在燕郊与北京之间跨城通勤。

这些人住在河北的燕郊、大厂,上班在北京。燕郊、大厂与国贸的直线距离大约30公里。

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赶早班车,晚上七八点才能进家门。

而他们的孩子,学龄前由祖辈照顾。幼儿园开始,在燕郊、大厂当地择校入学。

伊茜,就是这数十万人中的一员。因女儿降生,她不再漂在北京,而是安家在燕郊。又因为女儿上小学,从燕郊搬到了大厂。

“我就是一名典型的‘北三县’焦虑妈妈。”伊茜告诉凤凰网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她知道自己过于焦虑,但却又无法控制。

伊茜口中的“北三县”,包括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地处北京市与天津市交界处,隶属于廊坊市的三个县级行政区。

因为紧邻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安家首选,成就了一波又一波的北三县热。

然而,虽然房价日益上涨,但周边配套,尤其是学校配套和师资水平,却并不足以满足这些高学历新北三县人的需求。

虽然人大附小、附中即将落户大厂,但短期内并不能给大厂捉襟见肘的学校资源带来缓解。

“非常期待,毕竟过来一定会带来一些优质资源。”

但是第一年,伊茜不会选。一方面,硬件设施刚建好,对身体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适应环境,与当地教育政策等相磨合。

“完善几年后,我会考虑。”伊茜说。

着急往前跑

 2005年,伊茜来北京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成了一名“北漂”。

2013年,大女儿宜夏出生,改变了她原本的生活轨迹。

“女儿出生之后,我就觉得,该定下来了。”伊茜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焦虑,计划买房子规划孩子的教育。

“一想到孩子以后要上学离开我,再结婚生子,我就不行了,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她。”

刚生完女儿,伊茜休息不好,孩子跟着奶奶睡,晚上睡不着,伊茜就胡思乱想。

她和先生两人都是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考虑到孩子初中之后升学的问题,就想着沿北京周边定居。由于先生是唐山人,于是两人决定把家安在燕郊。

初到燕郊时,“真是一片荒凉,配套设施都还没有建好。就连燕潮大桥,都是我看着建起来的”,伊茜说。

然而,买了房的伊茜却并没有缓解焦虑,而是急于推着孩子往前跑。

宜夏两岁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把女儿送去了幼儿园。不仅如此,她还给宜夏报了许多培训班。“印象中,至少报了四、五个,除了幼儿园里面的。”

上幼儿园时候,伊茜就发现,女儿不如自己期望的那么聪明。

“一旦发现她看电视,不看书,我就开始焦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好了,我内心就开始压抑。也嚷孩子,后来发现,闺女并未在我嚷过之后好多少。”

有时候,伊茜也不忍心这么对待女儿,就想让先生来管。“他管也一样,好不多少,他嚷的比我还厉害,我还是一样会心疼。”

“我就是挺焦虑的。”伊茜告诉凤凰网教育,她不仅是焦虑型妈妈,还是拔苗助长型妈妈。

宜夏上幼儿园时,伊茜就给她买了许多小学的书,都是成套的。“她现在才读二年级,但是她小时候我给她买的书,读到五年级都没问题。”

在孩子教育上,伊茜一直很着急。宜夏三岁时,伊茜就让她学五岁孩子学的知识。

“孩子三岁的时候,给他讲五岁的内容,她根本就接受不了,特别反感。然后再拿三岁的内容给她,她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接受不进去了。教育有时候是不可逆的。”

42498216c6fd3da5b45295b0ca54d163.jpg

供图/受访者

与自己跟孩子和解

伊茜在燕郊的家,附近只有两三所小学。

在燕顺路上,有一所附近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进去的小学:汇福实验小学。它是一所公立小学,在伊茜家斜对面。

“五六十人一个班。老师讲课要拿着扩音器,不然坐在后边的同学听不清。”学校再好,伊茜也不想把孩子送去这里。

还有一所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都不符合伊茜的设想。“老师都是村里的孩子。”

伊茜有一个经营“小饭桌”(中午、晚上从学校接走孩子,并辅导作业,晚上再由家长接走)的朋友,聊天中,发现大厂有一所学校,很符合她的期望。

“搬去大厂。”一家人很快决定,卖掉燕郊的房,去大厂买房。

从决定卖房,到卖完房,再到去大厂买房,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估计要是现在,我会犹豫。但是当年,看一眼就定了。而且还是在高价的时候,买的二手房。”

伊茜买的二手毛坯房,两万多一平。而现在,大厂精装房也就一万出头。

伊茜为女儿选了一所私立小学。伊茜告诉凤凰网教育,学校已经开办了六七年了,配套相对成熟,师资也比较稳定,一个班级的人数也不太多,这些是她比较看重的。

“我们班三十四个孩子,河北籍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大厂本地的孩子,最多一个班能有五六个孩子。我们班儿估计有两三个。”伊茜说,本地的孩子,大多会选择公立学校。

伊茜不再执着于焦虑孩子的教育,是二女儿一朵的出生。

伊茜生一朵的时候难产,“在鬼门关走了一圈”,伊茜想明白了。

既然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为什么要为明天去焦虑呢?活下当下,陪孩子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不更好吗?

再加上有了一朵之后,精力会分散。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两个孩子的事都忙不过来,也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焦虑了。

“人总是会成长的,做了这么多年的妈妈,其实我也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伊茜告诉凤凰网教育,她已经是用她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了她能提供的最好环境,提供了最好的资源,想明白这些,也就坦然了。

不久前,伊茜的先生曾提议,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天津,伊茜没有同意。“我跟去了天津的朋友聊过,其实现在天津相对较好的学校,也就仅仅那几所。”

虽然高考的时候,天津要比河北其他城市有一定的优势,但政策一直在变,未来还有那么多年,谁也不知道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就踏踏实实的,不折腾了。古时候,有孟母三迁,我从北京到燕郊,再到大厂,已经三迁了。”

如果孩子转学去天津,伊茜需要再次卖房,买房,即使办完了,“教育也不一定比现在好”,而伊茜和先生都在北京工作,她更不想亲子分离,“陪伴真的很重要”。

但是,大厂教育资源不够用又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学校是不够用的。初中、高中,目前确实不完善。到时候不行,高中就回曹妃甸上。”

如果回曹妃甸,宜夏的爷爷奶奶会陪孙女回去。“其实并不只是我们在跟着孩子成长,老人亦是如此,爷爷奶奶早就成了带孩子的主力军。”

伊茜说,都说80后不容易,但是80后的父母更不容易。

“我婆婆跟着我们南征北战了10年。现在哪个不都是带着老人才能上班。”伊茜的幸运在于,婆婆公公全力以赴地为她助力。

伊茜已经做好了孩子在曹妃甸参加高考的准备,不过,“未来在哪高考,还是要看政策,或者未来这边的教育资源来定。”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是伊茜在孩子教育上的决策依据。

“其实我觉得,像我们这一代80后,在北京北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层家庭,可能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况。”伊茜说,她并不是个例,只是这些家庭的一个缩影而已。

“我们重视孩子教育,但是经济能力又会受一些限制。但是为了孩子,依旧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相对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

(注:文中伊茜、宜夏、一朵均为化名)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iFeng教育”(ID:edu__iFeng),作者徐建凤。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iFeng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iFeng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焦虑的北三县妈妈:家里没个老人谁敢上班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