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双减”到如今,教育跑道上该做的“加法”加了吗?

作者:郑钢 发布时间:

“双减”到如今,教育跑道上该做的“加法”加了吗?

作者:郑钢 发布时间:

摘要:我们更应该考虑为学生“做些”或“多做”什么。

c79b3e93895e8a66a3920d25b2a5b98c.jpg

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双减”,给社会、学校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学者,上海进才中学东校校长、外滩教育特约作者郑钢,就在下文中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对比中外教育发展路径,以及职业发展、就业展望后,道出了“双减”背后的逻辑。他认为新学期伊始,我们更应该考虑为学生“做些”或“多做”什么,从而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真正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丨郑钢    编丨Lulu

2021年的“双减”政策,可谓是中国基础教育界最重要的事件,以雷霆万钧之力,引发了教育生态的大变局。

“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绝不仅仅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是为了治疗教育军备竞赛和校外培训乱象的顽瘴痼疾,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的本质,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当我们在考虑教育“不做”或者“少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更要注重思考教育应该“做些”或者“多做”什么的时候。在“双减”政策高歌猛进的当下,在世界日益复杂、不确定和不稳定的今天,正是我们重归教育本质,重塑教育生态,重构教育体系的契机。

我们需要一个识别学生个人特长

和兴趣的支持系统

说起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莫不过是“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主义横行和施虐。正是在“唯分数”、“唯升学”的指挥棒作用下,教育军备竞赛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校外培训风生水起,乱象丛生。

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在于将学生从唯分数和唯升学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还学生一个幸福和健康成长的童年。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今天的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没有提供给孩子探索自我足够的广阔空间,也没有提供学生识别自我个人特长和兴趣的支持系统。b2aa2c5bc485ed1072b5fa7dd165bde4.jpg

目前的教育体系是19世纪教育模式的遗产,该模式是为支持工业革命而建立的。今天,和过去一样,学生们成排地坐着。不管他们是否有兴趣或天生的能力,他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东西。

学生们只是遵循一个特定的、统一的学习过程,几乎没有自主和自由的空间。评价的基础是他们记忆事实的能力,而不是他们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同样欠缺,很多家长只看到“自己”,希望孩子能够帮助家长实现自己没有成功或者实现的愿望,他们没有看到“孩子”,关注孩子自己想成为什么。

还有的家长只看到“当下”,让孩子拼命学习,超前学习,从而获得好的分数,考上好的学校,却没有看到“未来”,焦虑、抑郁、社交障碍无法让孩子真正赢得人生和未来。

也有家长只看到“部分”,却没有看到“整体”,一个幸福且有成就人,是与思想、灵魂、情感、身体、人格的健全分不开的。

b8095b13f6e8d697a57a052f95f4ebb8.jpg

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教育。

一个是英国的伊顿公学的例子,那里的学生全都是上半天课。上午半天是课堂学习时间,下午是户外活动时间。整个下午,学生们全部在操场上,开展足球、橄榄球、篮球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德国的教育也如此,所有的中小学都是半天上课。

一衣带水的近邻,同样处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也如出一辙。杨东平参加过一个中日高中生交流项目的评估,中国学生回来说,日本的普通高中实行半天上课,下午全部是课外活动,包括花道、棋道、剑道、跆拳道等等,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这些国家教育的特点就是提供给孩子充裕的发现路径和成长路径,尽管看似孩子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就。

6bc31e29ecd9742a761c3637bbfad200.jpg

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选择,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闲暇,这是好的教育的基本标准。孩子只有在多元的选择中,才能探索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这既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过程,也是成功的必备基础和前提。足够的闲暇能让孩子发展出长期的深层兴趣,并像农耕时代的作物,不紧不慢地茁壮成长。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应该多尊重孩子,尤其要尊重孩子自身的个性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找到适合他成长的路。只有引导孩子们找到自我,找到一条最适合他的路,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无论是学校的资源,还是家庭的教育,都应该为孩子提供高选择性的资源、多选择的机制去找到潜能和特长。双减政策,为孩子选择的机会和闲暇时光提供了契机,但也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挑战,思考如何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80cd99844a5dbcaf066359939a7b2fca.jpg

我们需要一个培养强有力的生活

和工作技能的目标体系

哈佛教育学院前院长、特许学校Parker Charter Essential School创始人Ted Sizer所言:任何形式之学习的首要目标,除了它可能带给我们的乐趣之外,是需要能在未来为我们所用。

学习不应当只是能够带我们到某些地方;它应当能使我们往后更轻松地走得更远。教育在承担培养学生幸福的责任,具有价值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致用功能,也就是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工作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以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速度进行的。虽然没有人确定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但很明显的是,许多人工重复的工作将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所取代,工作场所将充斥着机器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我们日益自动化的社会中,那些最不可能过时的工作是那些需要专家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沟通的工作。

面对不确定的明天,迫切需要教育以新的体系,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学生在学校里掌握专业技能已经不足以在这个变化无常、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世界中导航。

bc5e2dce59ac5af81c7b9249b562d8e8.jpg

无论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和解决什么问题,都需要基本的学术能力--语言技能、计算能力以及学科能力。

这些能力是所谓的“硬技能”或者”认知能力“,是当下学校教育和家庭关注的重点。他们确实很重要,是发展新知识的原材料,以及跨越学科边界进行思考和链接能力的基础。

然而,“软技能”:职业道德、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协作、沟通、领导、时间管理、灵活性、社交和情商……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世界上几乎教育重要报告和关于未来职业的预测、调查、报告无一例外地提到“软技能”的重要性,尽管对于软技能的重要性排序有所不同。

这些软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软技能或许并不能用一张试卷或者分数评判,或许常被认为是“无用”或“无形“,但却是一个人的”硬核“素养,能够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指数。

f502e56529b162b14daaf74ea8ab5551.jpg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之一就是将软技能的培养纳入课程改革的范畴,最为常见的是两种模式,独立式的技能培养模式,或者嵌入式的课程融入模式。

《经合组织2030年学习框架》就将变革能力和其他关键概念转化为一套具体结构(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责任感、恢复力、协作),以便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更好地将其纳入课程。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有什么为所有学生提供真正的、独特的和创新的学习经验的最好路径,促进这些基本技能的发展?

如果我们为他们提供更积极地学习和探索世界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记忆那些割裂、琐碎的知识,那么无论他们最终决定做什么,他们都将拥有软技能、对于现实世界的意识和灵活性。这些将使他们能够为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人际、职业系统做好充分的准备。19537585e945069e3b0923131f9d6505.jpg

无论是哪种模式,最好的方法是专题学习,让学生参与一个小组项目研究,学生在团队内紧密合作,沟通,建立关系,承担责任,展示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被赋予了一项开放式、复杂性的任务时,而不是传统的作业或评估时,他们通常超越对内容的基本回忆,而是运用多种“软技能“去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一种培养教授学生获得

和创新知识的学习方式

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以免费或者极低的成本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事实和知识,如今的学生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及其带来的好处,高度的依赖意味着他们在学习中不必记忆简单的事实,甚至学习书写和计算等基本技能,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学习和发展这些技能。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正在慢慢地成为被动的存在,被技术所席卷和绑架,只是在学习任务驱动下的“工具人”。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研究工具,可以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或最坏的敌人。获取信息是容易的,但是获取好的信息往往要复杂得多。

学生需要被引导如何筛选一个主题,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并且能够信任他们所发现的内容。他们需要了解事实信息和听起来真实的观点之间的区别,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判断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起点。但是在我们的课堂和家里,孩子们很少被告诉这些。de0058a87047e7cc47acf8899d020109.jpg

创新知识的核心是应用和发展知识,当学生在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之后,应该试着去回答这些问题:我能用这些内容做些什么?如何应用这些内容?如何利用丰富的信息解决问题?唯有这样,学生才真正获得知识并且创新知识。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提出了教育体验所需的四种学习方式:

个性化、按照每个个体自身的节奏;

包容多元化、不局限于教室的学习;

基于项目制的、更能反映未来工作方式的协作式学习;

终身自我提升的学习,而非学习能力与技能随着年龄增长下降。

这四种方法超越了知识和事实的获取,基于学生的个体节奏和需要,强调真实性和创造性,满足知识应用和创新的需求。

33257b0542df47619d99b8aab81a08fc.jpg

在这样的学习文化中,教师提供的不是基本事实,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理解的框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创造性和有效地运用知识,帮助学生如何成为强有力的批判性思考者。

学生对这些核心学科中构建知识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使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复杂问题。教师教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创造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一系列技能。

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家庭,还是终身学习,学习不仅关乎结果,而且有探索、提问、发现和找到答案的喜悦感。父母不要一味地关注他们家庭作业,考试成绩,甚至他们学到了什么。相反,父母应该问他们的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问了什么问题?”

好奇会驱使孩子们去探索、发现或创造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培养学习的乐趣。我们应该培养这种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让过分强调结果和功利把它排除在外。

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的学习乐趣和好奇心,应该是当孩子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时最宝贵的礼物。

我们需要一种用激情和技能解决

现实问题的贡献文化

我们的学生不仅要为未来的职业世界做好准备,还要为具有公民身份做好准备。

具有公民身份意味着对工作对他人对团队有担当,负起积极的责任,并致力于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无非在于这两件事:

一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实现之路;

二是找到有关正直、善良、友爱、责任感这些品格最正确的代际传承之路。

学校教育也如此,只不过从代际传承转为群体传承。

学者臧木铭先生有篇文章《哈佛向左走,SAT向右走》,谈到了以美国哈佛大学招生官为代表的,一批最牛的、所谓带常青藤号的大学招生官的反思,他们认为大学招生政策应该从三个方面改进:

第一,提倡对他人、社区服务、公众利益更有意义的贡献;

第二,在大学录取过程中,评估学生的人生三观和对他人的贡献,这里的他人包括跨种族、文化、阶层的家庭和社区;

第三,重新定义“成就”一词。

这些反思告诉我们在服务社会、他人和国家之中,体现自我的价值,才是我们应该最在乎的。17225c32cbc3da0775db5c3260c4094a.jpg

我们有必要提供“行动”的价值观课程和活动。有些是慈善或者志愿行为,以帮助穷人、弱势群体以及需要帮助的他人。还有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基于需求,面向现实的解决方案,以解决社会和社区的面临的挑战。

这些经历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帮助他们更多地思考他人,或者集体的“我们”,而不仅仅是自我。给予和贡献很重要,也是一个人幸福的重要源泉。

公民身份的培养也好,贡献文化的培育也罢,仅仅靠一味的知识灌输和知识象牙塔里学习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应该把学生的视野不断引向社会,使得学生在与社会真实的互动中汲取成长的养料和生存的本领,并在积极的社会参与中培养责任感和贡献文化。

学校不能成为唯一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学生应该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真实的学习经验,发展可持续参与全球化世界的个人价值观和品质。

气候变化、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等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应该有效地贯穿整个教育,植根于我们教育机构的教学、学习和管理之中,植根于我们的家庭文化。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郑钢,编辑Lulu。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双减”到如今,教育跑道上该做的“加法”加了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