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文|陈卓、靳卫星、孙美娜,编辑|顾彦
女性就业一直是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尤其当女性组建家庭,被赋予了多重社会身份后,受客观因素影响,通常职业选择机会变得更少。
不过,随着新技术新经济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也随着95后、00后逐渐加入职场大军,更开放的经济形态和职业观念,让许多行业固有的“性别标签”开始松动。
BOSS直聘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22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指出,男性和女性劳动者都在打破壁垒,职业选择的性别差异也在缩小;在数字经济驱动的技术岗位中,女性从业者的渗透率可以达到60%;2021年女性劳动者的平均薪酬较2020年同比提升2.5%,性别薪酬差异较2020年有1.2个百分点的改善。
亿欧EqualOcean和6位当代新职业女性聊了聊关于择业、就业及创业的话题,她们中有“为爱发电”的剧本杀从业者、汉服创业者,不走寻常路的95后脱口秀主理人、80后收纳整理师,以及数字经济催生的人工智能师及虚拟数字人运营者。
这些女性新职业的出现,充分展现了当代女性的敏锐商业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她们突破了银行、教师、护士、公务员等这些传统意义上所谓“适合女生从事的职业”,正在把兴趣和特长变成副业、主业甚至创业。
女性新职业,正成为当代经济力量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一边玩一边工作”
圆圆丨90后剧本杀DM、店长
做剧本杀DM前,我换过很多份工作,婚纱设计、餐饮老板、行政、董助等。几乎没什么规划,怎么开心怎么来。
第一次接触到剧本杀大概在2019年,几乎是玩一次就喜欢上了。2020年初,一个朋友的店铺招DM(主持人),我就去做了兼职,发现既能赚钱又能交到朋友,就坚持了下来。
半年以后,受疫情影响,我原本工作那家公司的北京部门倒闭了,于是我就成为了一名全职DM,相当于把兴趣变成了工作。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能一边玩一边工作,不过也几乎没时间去别家店玩了。
每个DM从事这个行业以后,都会慢慢找到自己适合的剧本类型。本来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阴差阳错带了欢乐型的剧本,没想到受到不少玩家欢迎,渐渐有玩家专门来找我带本,给了我很多成就感。
我们的工作模式是上六休一,休息日在周中,下午一点上班,夜里十点左右下班,一天下来精力几乎就耗尽了,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真爱。带本之余,店里的DM会在一起学习剧本,熟练掌握的剧本越多,能带的场次就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
做一名全职DM薪资不高,北京这边基本在8000元上下,大部分剧本杀店没有五险一金,所以以95后、00后的兼职大学生偏多。2021年初,我开始帮朋友的店去做店铺管理和运营,薪水多了一些。
迫于经济压力,也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除了店铺管理,我现在也做剧本杀发行和DM培训业务,可以理解为,剧本杀上下游的各个职位我都涉及到了。
据我了解,北京大部分店铺都是不赚钱的,因为行业太卷了。
有人粗略统计过,目前北京有约4000家剧本杀店,光是我家周围一公里内就能搜到60家店。但问题是,潜在的消费者可能没那么多,很多人对剧本杀完全不了解,哪怕是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这两年我见过太多爱好者一时冲动,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盲目开店,理所当然认为能赚到钱,结果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但我也看到了行业在变好的一些趋势,比如最近出现了一些学校能用的剧本杀、适合儿童玩的剧本杀等,有教育意义和社会议题讨论性的剧本也在增多。
尽管经常会陷入迷茫,琢磨怎么能多赚点钱,我还能为这个行业做什么,思考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但从业初心是源于热爱,所以总体我还是开心的。
“为爱发电”
丁丁丨90后汉服体验馆创业者
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拥有了自己汉服体验馆——汀兰轩。
汉服和妆发本来就是我自己的爱好,所以做这个工作室多少是在“为爱发电”。之前我还做过银行督导、新媒体、兼职开过网店,不过这些都不是个人兴趣所在,我的性格也喜欢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这家工作室。
刚开始做这家汉服体验馆,家里人是非常不支持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可能这不算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他们担心我走了弯路,也不太习惯看到没事穿古装出去逛街的人。
朋友们的看法相对开放些,但也不太确定。如果创业成功了,大家会觉得这个商业前景不错;不过如若创业失败了,他们可能也不太认可了。
汀兰轩现在提供的服务有汉服体验、妆发和拍摄等。创业初期投入大概十多万,包括房租、水电、装修等,其中购买汉服服装是最大的投入。不过作为汉服爱好者,我自己就拥有大量汉服,这也为后来我要做的事提供了条件。
目前工作室运行一年多了,我们也在美团上线了各种不同类型和价格的主题套餐。现在看来经营状况还可以,正准备扩充一下店面。
这两年汉服好像火了起来,大街上能看到有不少人在穿汉服。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认为这会是一个比较赚钱的行业。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我发现汉服体验在北方市场的氛围完全没有起来。虽然现在很多人能够接受穿汉服出去拍照,但是没一个能讲清楚汉服文化。南方的汉服体验市场会好很多,尤其是江浙沪和成都一带,整个市场比较火,价格更是比北方高出不少。
体验馆这个形式还是比较新潮的,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它是做什么的,需要时间来教育市场,有时我们需要忍受一些流言蜚语和恶意揣测。一些不太好相处的顾客以及不靠谱的合作伙伴,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
个人觉得单纯做汉服体验真的不太赚钱,需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叠加不同产品服务,从业者也要有品牌意识。
现在来看创业和自己的想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不过我肯定还是会继续做下去,毕竟社会上的就业环境对女性来说从来都不是很宽容,能将爱好发展成职业,是一件非常非常难得的事。
“我有一线城市恐惧症”
乔乔丨95后脱口秀团队负责人
我是山西人,大学在重庆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一直对文化行业有浓厚的兴趣。
第一份实习,我去电视台做了编导,每天根据主题写脚本,但条条框框太多了,我不喜欢。第二份实习,正好赶上抖音兴起的风口,我就去做了新媒体,认识了不少业内朋友。
毕业以后,同学大部分都做了编剧,做编剧就要去北京上海,但从小我就有“一线城市恐惧症”,所以就选择留在了重庆。
放弃顺理成章就意味着陷入选择的迷茫,那段时间我一直在问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天赋在哪里?哪个行业的未来是明朗的?
一个偶然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来到了现在的公司,它是做剧场演出的。
刚来时公司只有10人出头,现在也只有40人左右,我算元老啦。刚开始我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导演助理,后来因为有拍抖音的经验,开始负责公司的品牌推广业务,带团队孵化抖音账号,做到了100多万的粉丝量。
最近几年随着线上综艺的出圈,线下喜剧演出越来越受到欢迎,我们开始自己做喜剧厂牌,包括单口喜剧、川渝国潮喜剧、儿童话剧等。
我也逐渐身兼数职,现在是原声社和品牌推广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日常工作包括做策划写文案、做商务谈合作,有演出时人手不够还要做场务等。
我爱这份工作,但可不是“为爱发电”。虽然2019年刚进公司时工资只有3000元,现在到手薪资已经过万啦,不错的薪水肯定是工作的重要动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起工作的女孩们让我觉得很温暖,我们是“互相欣赏的女人”。有一次我陪公司的喜剧演员去某电视台参加比赛,落败后我抱着她在后台痛哭,那一刻真的共情了她的悲伤,不过很快她又恢复了那种笃定坚毅的眼神,我很为她骄傲。
入行前,我曾对这个行业有很多想象,以为剧场就应该像开心麻花那样,空间大,有明星演员,演出结束后一片欢呼。
但真实的情况是,目前业内大部分都是小剧场,大家看到的每一个头部品牌,一定都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从无人问津到掌声雷动,一路上经历的磨难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懂。
我相信戏剧演出是一个朝阳行业,当人们的衣食住行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精神娱乐上的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
蕾蕾丨80后某整理收纳公司联合创始人
2018年,我35岁,离开做了10年的外贸管理工作。那段时间刚好有朋友送了一本《断舍离》,里边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也是这本书让我走上整理之路。
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始整理我家。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有好多衣服好久都没有穿过,袜子都卷在一起塞进一个大塑料袋里。
等我把家里整理完,觉得整个人都爽朗了。慢慢的,整理带给我很多改变。我越来越清楚自己该舍弃什么,更想要什么。比如,买衣服或其他物品的时候,我更有决断力了;做事情我更能分清轻重缓急了,而且我还学会了梳理人际关系。
有人归纳其为“整理力”,也可以叫做“整商”,就是整理带给我们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的转变。也有人说,整理物品就像整理人生,这很有道理。整理师就像医生救死扶伤,像教师教书育人一样,能够带给人特别大的改变,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这个行业创业。一开始,家里人都不支持,他们觉得没有市场,肯定做不起来。但我很看好这个行业,所以力排众议加入“莉家整理师”开始创业。
很多人对整理师不太了解,认为就是家政或者上门叠叠衣服。其实我们的工序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线上咨询做一些简单的了解,然后我们会到客户家里做空间规划,和客户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家里的物品数量类型、客户对空间的需求、家里的成员数量和各自的空间、客户每天的行动动线、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等等。
充分了解之后,整理师会给出方案。客户认可了方案和报价后,我们还要去采购需要的物品,用品到齐后,整理师上门正式开始整理。
一般100多平米的房子,正常物品量需要4位整理师,共同整理1-2天、每天8小时,一天收费3999元。平均下来,每位整理师的时薪市场价是125-200元。
整理师的收入有高有低,月入两三千到几万、或者十万的都有。总体来看,但凡你坚持做整理坚持做运营,月入过万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证明,我挺有眼光的。从业这几年,刚好见证了这个行业在国内的从0到1,人们对整理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认知。我也从最开始认为整理收纳很简单,到现在越来越觉得需要学习和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加上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我们更要奋力奔跑才能不被超越。
未来,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对整理有执着的热爱。
最后我想说,只要我们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整理物品就是整理你的人生。
“我们部门60%都是女生”
青青丨90后某大厂人工智能师
我是山西长治人,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由于身体原因我不太方便去外地找工作,父母也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外。
2019年我开始参加工作,做过网络销售、文员,工作地点都是长治。但是我的性格不是那种很喜欢跟人交际的,所以做网络销售那会儿尤其感到“痛苦”。
2021年7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得知阿里在长治招聘人工智能师,而且这个招聘地点就在我家附近。本着试试的心态,我就去申请应聘了。
其实一开始,我和我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师。面试前我专门在网上查了一下概念和应用范围,但逛了一圈后还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因为我有计算机专业基础,也做过网络相关的工作,所以比较顺利地拿到了offer。
入职后,我发现我们这些新员工其实都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直到公司为我们安排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有人系统地讲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怎样做人物的数字化识别。
现在我每天的工作,其实主要是为直播间的人和物做“标注”,也就是说通过数字科技和技术手段把直播间的人和物进行智能还原。现在阿里在长治的人工智能师团队大概有100多人,其中60%都是女生。
这一点比较有意思,可能因为女生比较喜欢看直播,也喜欢“买买买”,能够很容易感知到直播间需要怎样的智能化;还有,做标注需要非常专业和细心,数据标识要求一点也不能出错。女生一般比较细心,所以我们这边的人工智能师很多都是女性。
计算机专业是我个人的爱好和选择,我喜欢钻研科学技术,在数字世界里创造全新的事物。这行凭技术成绩说话,即使我的工作属于幕后,把技术做好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人工智能是前沿科技,未来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从职业规划上来说这也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
其实,一直以来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很少,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需要去大城市找就业机会。不过,这样就很难有照顾父母的机会。我觉得目前的工作让我有了赚钱和实现价值的机会,也能跟家人待在一起,这比较两全其美。
作为一个90后,也作为家庭主要经济力量之一,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会继续往前冲。
“欢迎更多朋友加入虚拟数字人行业”
欣欣|80后虚拟数字人运营师
最早,我是做跨境电商的。两年前,偶然得知我们公司内部有个虚拟数字人的工作岗位,当时我就非常感兴趣,跟相关负责人沟通后就加入了这个全新的团队。
在团队中,我的角色是数字人的制作和运营。简单理解,我们要找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数字人,然后根据这个需求提出一个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跟技术的沟通,提出一套可以被复用、未来具备更高商业价值的产品模型。
数字人的制作,需要精准把握市场的需求。这一方面我觉得女性天然有优势,因为女性通常有着细致的洞察力和感知力,能更好地感知市场审美和用户体验的变化。
现在市场上的数字人也大多数是女性形象,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美多种多样,能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在于女性形象更有亲和力,更容易让人放下戒心从而去参与互动。我们也曾试图做过男性数字人,按照男Idol的形象去打造,不过男性数字人的测试数据并不理想,很多互动指标都远不及女性数字人。
数字人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对它的概念、定义以及应用领域,整个行业在共同探索共同进步。这两年来我们逐渐摸到一些经验,也在联合行业机构做一些标准的制定,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身边的人大多也都不太清楚什么是数字人,但我会向经常他们“安利”一些相关知识。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人的商业化道路将越走越宽。现在数字人的应用很多是落地在文娱领域,我觉得很快可以应用在更多行业,比如服务行业中有关金融业务、移动通信等场景。
这也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想要挑战自我的复合型人才。其实我的专业不是计算机而是商务管理,不过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科技迷,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原理和算法实现路径我都能看得懂。
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迟早要学会并适应与机器人或数字人的合作分工。欢迎有更多的朋友来加入数字人这个行业,加入我们的工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陈卓、靳卫星、孙美娜,编辑顾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