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跟很多朋友交流了关于学习、创业、内容/知识生意相关的话题,他们都是业界内的顶尖高手,交流都很有营养。
摘取了跟他们交流碰撞过程中的一部分记录,沉淀+分享如下——
1.大部分人都是“经验主义者”,高度依赖于经验——他们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作+取得成果。但凡工作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便做的事还是同一类事,他们也会容易失去方向。
比如,一个人过去做A行业的社群销售可能做得很棒,但现在你让ta来做B行业的直播间销售转化的运营,大部分人能干成的概率都会很小。
2.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突破经验和舒适区,能做到即便ta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还能拥有极强的快速认知能力和认知建模能力,可以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快速突进,找到答案。
相比前一类人,这少部分人最大的区别是:对各种新事物拥有强烈好奇心,热衷于探索并确实接触过更多样的事物,同时也会更热衷于去思考和抽取不同事物背后的某些底层规律。
3.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让自己可以持续散发出能量和价值,以持续吸引到一部分特定人群的关注和信任,是种特别特别有价值、能给你带来无限可能的能力。
4.当前的Web3所追求的“去中心化”,如果理想主义一点来看,那就是“无数自由人的有序自由联合”。如果悲观一点来看,那就是“少部分人依靠认知差和信息差对另一部分人持续进行收割的混乱世界”。
5.跟一个朋友聊天,他给了个反馈:组织管理和做内容不一样。做内容需要大量表达,说得很多。但组织管理更多时候是要把结构搭对,结构搭对了,很多事你不用说很多也能自然往上长。
这句话挺值得玩味,我也还要好好思考消化。
6.表达的“多”与“少”,着实是种艺术。有时候,你需要用充沛无比的语言去深度影响链接到一个人;但有时候,可能你只需要蜻蜓点水,做很多留白,留待大家自己去品味玩味,反而效果更好。
在表达的多上,我有惯性。但表达的“少”上,我应该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7.内容人一般都喜欢表达,受益于表达,最终也特别容易受困于表达。这句话,很多做内容的人,都可以长期慢慢体会。
8.对于个人IP创业者,尤其是偏知识IP型的人来说,如果你年收入在100W以下,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朋友,你有很多问题可以随意跟别人探讨求教,也会有很多人乐于给你分享。
但当你年收入达到2000W以上以后,你会发现整个江湖会越来越敏感,能够毫无保留坦诚开放的进行交流、合作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跟你差不多同等段位的人。
9.在“知识”有关的商业链条下,有三种角色,分别是知识消费者、知识传播者和知识创造者。
未来的世界里,如果“知识”有关的生意可以越做越大,我们必然需要一部分特别优秀的知识创造者,以及大量的知识传播者。
如果你也是一个热衷于“学习”的人,不妨追求让自己先成为一个很棒的知识传播者,而且要追求通过做好一个知识传播者就要能挣到钱。
10.“能独立跑通整个商业链路”的人,在未来世界里才更容易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对于“内容”从业者也是如此——有相当多的内容从业者,能做出好内容,但自己却无法解决好流量、营销相关的问题。
但其实,如果你既在认真做内容,又能敏锐捕捉到流量密码,你才能够更好实现内容和流量之间的彻底和解了。既不用孤芳自赏,也不用向流量妥协。
所以,“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懂得如何驾驭流量的内容人”才会是更好的追求——PS,这特么不就是我么。
11.一个真相是:具备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具备学习意愿的人,真的永远只有不到20%左右。
对于知识、教育相关从业者,要接受这个现实,并以此为基础来思考和决策,而不要天真的认为“大部分人都会有学习需求”。
12.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想要追求“职业自由”的初衷都是因为觉得可以更轻松、舒适、受人尊敬的赚钱。
但如果他们真的知道追求“自由”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怎样的,他们就不会真的愿意要去争取和追求“自由”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ID:owen_hyc),作者黄有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黄有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