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2018 年 11 月,国内学前教育改革意见出台,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从 2018 年至今,近四年时间里,国家出台多个政策,拥护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属性。一时间,幼教产业风云变幻,上市公司纷纷剥离幼儿园业务,调整发展方向。剥离/出售包含幼儿园在内的幼教业务后,「幼教」上市公司之路向何方?
2022 年 3 月 4 日,红黄蓝教育机构发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分别签署若干份 VIE 解除协议。上市公司放弃对国内直营幼儿园业务的协议控制,实现对直营幼儿园的剥离。
除了红黄蓝之外,目前 A 股上市公司秀强股份已在 2019 年将旗下所有幼儿教育业务剥离,A 股「幼教巨头」威创股份也在 2019 年 12 月出售旗下部分幼教资产。
当前,上市公司剥离包含幼儿园业务在内的幼教产业,已成为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的行业缩影。
红黄蓝成立于 1998 年,2017 年 9 月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早幼教集团。自 2017 年上市后,红黄蓝开始了疯狂的收并购之路:即在 2018 年 4 月收购山东的四所幼儿园,当年 4 月斥资 2380 万现金收购一家广东的幼儿园,当年 6 月收购上海一早教公司 80% 股权。在 2019 年 2 月 4 日,红黄蓝宣布以约 1.25 亿元人民币的总对价现金收购一新加坡儿童教育集团约 70% 的股权,这起收购案视为红黄蓝向国际化学前教育服务商转型的起点。
威创股份和秀强股份则是从 2015 年起切入教育领域,分别打造「电子视像业务+教育业务」、「玻璃深加工业务+教育业务」双主业公司。
威创股份以数字拼接墙业务起家,2015 年,通过收购红缨教育和金色摇篮快速进入幼教领域,开始了对幼教领域连续的投资并购,收购的幼儿园教育品牌包括红缨教育、金色摇篮、可儿教育、鼎奇教育等。
秀强股份的主营业务为玻璃深加工,2015 年、2016 年通过收购全人教育、徐幼集团等进入幼教领域,制定以玻璃深加工产业和教育产业双业并行的发展战略,主要布局方向为实体幼儿园及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根据 201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末全国共有幼儿园 25.5 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79.6%。其中,民办幼儿园 16.04 万所。民办幼儿园在全国幼儿园的比例已占到 60% 以上,成为吸纳学龄前儿童入学的重要力量。
直到 2018 年,简称为「学前教育新规」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打乱了上市公司并购和投资民办幼儿园的步伐。《意见》指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根据新规,国家将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坚决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未来,在学前教育领域,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在 80%,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在 30% 左右,公办性质幼儿园占比在 50%,营利性幼儿园占比 20% 左右。
时隔近四年的时间,据教育部在 2022 年 3 月 1 日发布的《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9.48 万所,在园幼儿 4805.21 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 4218.20 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7.78 %。未来的幼教行业,将服务于普惠学前教育提质增效。
如今,学前教育普惠已成大势所趋。民办幼儿园靠高额学费和服务费用赚取利润的时代已去,因此凭借大量收购幼儿园拓展业务版图的上市公司甚是谨慎,或转型,或剥离幼儿业务调转方向已成趋势。
实际上,早在学前新规敲定的第二年,即 2019 年,秀强股份就与新星投资签署协议,打包出售公司旗下幼儿教育业务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在宣告剥离幼儿业务当年,秀强股份的教育业务营收为 1.14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8.96%。秀强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基于国内学前教育行业新政策的出台,由此公司调整发展战略,从玻璃工艺+教育双主业,向智能玻璃、智能家居转型。
在 2018 年 11 月的学前教育政策发布后,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在收购的红缨教育、金色摇篮等幼教品牌的基础上架构幼教业务体系,为幼儿园提供品牌授权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和商品销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至儿童早教、社区学校、艺体培训等儿童成长领域的服务及相关产品的销售。
而红黄蓝在 3 月 4 日宣布剥离直营幼儿园之时,也表示,会将剥离后的幼儿园业务交由原团队独立运营,不影响园所办学品质和持续稳定发展,并将继续拓展在新加坡和海外的幼教业务,同时输出 20 多年来在幼教行业的累积优势,包括课程研发、人才培训、管理输出和综合系统服务等方面,转向为企业端提供品牌、内容、系统、培训等在内的服务。
当下,政策频频,学前教育普惠化健康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公益普惠意味着遏制过度逐利,但并不意味着市场化的学前教育供给将消失。眼下不少企业调整方向,在奔向转型的道路上,或许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大力。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多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