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育在在线教育行业里又细分了一点,而孩子的兴趣教育又更加垂直了一些,移动互联网项目1号兴趣班将眼光定在这个细分之后又垂直了一下的行业。尽管目标群体明确,但从交易角度去看,孩子上兴趣班的节奏动辄一个学期,这绝对是个低频的市场。对此,1号兴趣班联合创始人杨剑锋认为,尽管大而全的平台可以集教育共性于一身,但并不能做出差异性,更加垂直的领域却不然。
为了带动用户在平台上的高频活动,移动应用1号兴趣班的点子是做孩子的课后服务,用他们的话叫做“成长空间”。
课后服务补足低频
与其他网站不同,1号兴趣班并没把重点放在课程售卖上,交易并非他们现在的重点,因而现在App上也还未涉及课程的直接购买。杨剑锋认为,从家长为孩子选择课程的流程来看,从选课到试听再到缴费,最后到上课,兴趣教育是一个全链条的活动,家长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决定,因而直接的交易并不能作为孩子兴趣教育的一个流量入口。
在摸索过程中,1号兴趣班团队逐渐发现,除了上课之外,线下的机构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孩子的课后反馈,比如说在一个学期结束后给到家长一本孩子的课堂记录或者是把孩子上课的过程拍摄下来整理过后送给家长。但是线下机构始终存在一个问题:反馈不够及时。
移动互联网可以做到实时反馈,成长空间的板块就这样出现在1号兴趣班App首页。在成长空间里板块,家长可以找到自己孩子的老师开通相关功能,老师上传孩子的学习动态(比如说一个弹钢琴的小视频或是一张上课的照片)与完成的作品(比如说一幅画或一个手工艺品),家长用手机就可随时关注。同时,成长空间也能成为其他家长选择这个老师的一定依据。
另外,团队发现家长评价线下兴趣教育机构的另一个维度是是否能为孩子提供展示舞台,家长希望既能在课堂上让孩子玩得好且学到一点东西,还能获得一定锻炼机会,即展示舞台。从这个角度入手,1号兴趣班尝试与中国舞蹈学院、中国美院等机构合作,定期组织一些线下活动,给孩子提供展示机会。而这样的活动天然带有一定的家长社交属性,而家长在线下交流时也可到线上活动呈现页面为相关作品点赞评论,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用户的粘性与活跃度。
至此,1号兴趣班从成长空间与线下活动两个方面介入了兴趣教育链后端,与单纯的课程交易相比,用户的使用频次得到提升。
做孩子的兴趣匹配
在链条中端,1号兴趣班也没有像其他线上兴趣教育一样接入私教,杨剑锋认为在兴趣教育行业私教并不是主流,将来至多占20%市场,因为一家线下机构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场地,这些资源并不是私教可以取代的。比如说学钢琴,在中国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足够空间与经济实力拥有一架钢琴,更多的需要去教育机构上课,加上孩子的群体特性,他们也更愿意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因而在1号兴趣班,尽管老师与机构拥有分开的账号,但是所有老师都是来自机构。这也方便了1号兴趣班的推广,只要与机构达成合作,老师资源自然也不用担心。
链条前端,1号兴趣班希望能更加凸显老师的价值。线下机构的现状是,老师与机构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利益分配结构基本是30%给老师,30%是营销费用,老师直接拿工资而不是提成,其价值不能得到有效挖掘。而在平台上,老师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挂靠在自己所在的机构中,老师的主页上会有自己的基本资料以及作品,比如说一幅画、一段舞蹈,加上成长空间的展示,家长也可随时对老师作品及其成长空间点赞或评论,结果是家长将更加关注老师。“我们希望能够逐步改变老师与机构的关系,如果这个老师更加受家长欢迎,自然就有与机构谈判的筹码。”杨剑锋如是说。
但1号兴趣班最终想要做的是兴趣教育匹配。当把整个兴趣教育链条都完善之后,成长空间产生的内容以及其他内容将会沉淀在平台上,数据匹配的时候到了:孩子3岁适合上什么兴趣班?怎样的兴趣与成长空间里沉淀的内容更匹配?该找怎样的老师?更适合怎样的机构?给家长做选择的时候也到了。
在盈利上,杨剑锋表示除了最直接的课程续费,报班之后顺便买个舞鞋或者小的乐器以及组织一些相关团购都可以尝试。另外,平台聚集了家长,向老师与机构收取佣金也是自然而然的。
截止到现在,所有的创业资金都来自于创始人方建飞与杨剑锋,1号兴趣班现在正在寻找天使投资人以及技术合伙人,如果有兴趣请与他们联系fangjf@xingquban.wang。
本文转载自TechDaily,作者马晓丹。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