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没进藤校,卷不过学霸,女儿DIY美本申请却让我看到比名校更珍贵的教育成果

作者:张宏武 发布时间:

没进藤校,卷不过学霸,女儿DIY美本申请却让我看到比名校更珍贵的教育成果

作者:张宏武 发布时间:

摘要: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贵在让孩子能够真正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8e43f1ed951a39e7d007ce78ccad74c0.jpg

如今,美本申请变得越来越难,大有“内卷”之势。在请留学机构帮助申请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DIY美本申请倒是少数,著名的社会情感教育推广人张宏武的女儿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女儿并不是普遍印象中的那种手握藤校offer的“牛娃”,但亲历了女儿申请全过程的张宏武却有独特的体会——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贵在让孩子能够真正审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且推动他们努力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文丨张宏武,编丨Luna

女儿Joy去年赴美读大学了。时不时有朋友问,我的孩子明年也想申请美国的大学,但是选择什么学校?哪个专业更好?我该找机构申请,让孩子更有机会进入好大学,还是自己申请就可以呀?

的确,进入大学是人生重要的事情,高考牵动着多少父母的心,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孩子,更是面临着众多未知。在过去的20年,高考内卷已扩展到美本申请,进入藤校的门槛越来越高,申请攻略也越来越复杂。

Joy的申请经历,带给我很多思考和感悟,但是我一直没有写。

一是Joy不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她并没有进入藤校,不是大多数人期待的所谓“成功“案例。

二是我不是美本申请专家,也不是那种为了孩子申请把自己变成半个专家的妈;相反,她的申请都是在学校顾问的指导下自己做的,我基本没管。

三还怕被看作是得瑟,毕竟不是所有人有机会留学,留学生在公众眼中也颇有些负面形象。

最终决定写出来,一是不断有朋友寻求建议,二是申请大学的过程对于她似乎是一次唤醒,她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从一个懵懂少年实现着蜕变。

因此,尽管最终Joy并没有电影情节那样的“逆袭“进入TOP学校,她的蜕变是远比进入常青藤更重要的人生功课。我最终决定把这段经历和反思写出来,一是记录她的人生路程重要转折点之一,同时也想把这一经历分享给家有准备美本留学的家庭。万一,我们的”非典型性“经验对你有帮助呢?

f24b166c876a058930d8f427e8f942aa.jpg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末Joy写给高中生的彩蛋:DIY申请美国大学的具体步骤(中英文对照版),也仅代表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如果你只想要步骤,可以直接跳到文末,不必听老母亲唠叨。)

简单介绍下Joy的情况。

Joy目前在美东一所公立大学读书,刚刚确定了主攻心理学,第二专业是艺术。

Joy6岁前生活在美国,回到中国后就读国际学校。一上学就发现她疑似学习障碍,学习对她而言是件很难的事。她在申请大学之前,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或者叛逆少年,成绩一般,爱好画画,在班级里默默无闻。

除了在小学一二年级因为我经常出差无法辅导作业而请过私教外,没有上过任何学科补习班,直到她自己要求上SAT补习班。

Joy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自然生长的状态,或者说是放养。她性格内向,但是很有自己的想法。

Joy在申请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两道坎,也正是这两道坎促成了她的蜕变,也是申请本身的价值所在,带给她成长和力量,也带给我很多反思。这两道坎,一是选择专业,二是写个人陈述。

第一道坎:选择专业

在众多的高等教育选择中,给孩子一个选择,去美国读大学,一定有多方面的原因: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对未来择业的考量,过往的生活经历,以及经济条件的准备,不一而足。

正如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去美留学,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既然选择了留学美国,前因后果就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正题:选择什么专业?选哪所学校?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进入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我们从小就讨论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威廉戴蒙在《目标感》发现:在对12-22岁的青少年的目标感调查中发现,

有20%的人能说出,“人生想要实现什么”,“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

40%的人有模糊的志向,但是缺乏全情投入,和实质性的计划;

40%没有想法,看不到意义。

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确定人生目标、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课题,都是相当不容易的。回首我们自己的18岁,有多少人是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有多少人是模糊不清,随波逐流的(即便今天年过不惑的人也不一定都清楚吧)。cca43463160dd5d0347d2b3f63844b78.jpg

正如苏珊奈曼在《为什么长大》一书中写到的:

法定成人年龄,现在大概在十八到二十一岁之间(尽管研究现实我们的大脑直到二十五岁左右才成熟),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因为这时你自己的选择第一次处在最突出的位置。太过突出:也许是第一次做出重大抉择,而每个抉择都显得分量太重。

你得顶着巨大压力去做出正确的抉择:这个学习课程、这份工作、这段感情都会影响你今后的命运。需要再过十年才会明白没有什么错误是不可以补救的。

这段话简直太精辟了,道出了十八岁的重要和艰难。孩子开始掌控自己的人生,学业,职业,爱情,很多很多重要的抉择,很多很多第一次独自面对,于是害怕,甚至恐惧,纠结,甚至痛苦。

同时,苏珊也告诉我们,这一重要时刻并非一锤定音,任何错误都有机会补救。是不是轻松一些?

父母此时怎么办?是替她做决定,还是任她挣扎?我曾经读过一段话,把父母的角色说得再清楚不过,但是我忘记是哪位智者说的了:

你的眼界不应成为孩子的藩篱,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

你的经验不成为孩子的桎梏,而是为孩子搭个阶梯;

你可以引导,但是不必强迫;

你可以没钱没资源,但是不可以不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再没有主张,再痛苦纠结,毕竟是她/他的人生。孕育着生命的鸡蛋如果被从外部打破,那是扼杀甚至毁灭;而小鸡将蛋壳从内部啄破,才是生命的真正力量。

1d5de41d32a53a0dd7189c6ce8a95824.jpg

我不赞同替孩子做主,甚至强迫孩子继承父母未尽梦想的做法。父母替孩子做出了选择,她会认为那不是她的意愿,也不会对此负起责任,既缺乏真正的兴趣和动力,也可能翻回头来埋怨父母。

我也不会选择放任不管,毕竟是她的第一次选择,她需要我的帮助。父母是孩子的支持者,飞机的副驾驶,人生的助产士,在需要的时候,我在那里。

回到Joy的情形。当时她应该属于中间那40%吧,模棱两可,没有行动,因为她还没有找到真正热爱的领域。

幼儿园时的理想是当超市收银员,因为可以收钱(捂脸)。她的天赋是画画,一度想当动漫家,也一直在学画画。到了即将申请学校的时候,她却放弃了艺术类,在考虑广告,市场这个方向(嗯,赚钱加艺术)。

我自己并不了解她想要去的领域,我能做的是帮助她寻求外部资源。

我们一起去拜访广告业前辈A,听她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当年是如何规划人生的。我深深被A的人生故事所打动,也非常感谢A邀请Joy去她的公司参观实习。遗憾的是Joy反而听到的是这条路的艰难,居然就此作罢了!

后来正逢疫情,教育投资人的朋友B,建议Joy选择一个间隔年(Gap year),既安全又给自己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我相当认同,遗憾的是Joy不这么想,她急着想要和朋友一样早点走进大学校园。

做管理咨询的好朋友C也和Joy认真聊过专业,生涯规划的话题,给她很多建议,分享了更多的选择可能,大大拓展了视野。超级感谢所有给到Joy建议的朋友们,他们提供了我所没有的各自领域的信息和视野。

当然,对她影响最大也最有帮助的是学校的升学顾问给到的很多建议和帮助,包括MTBI职业人格测试。

她仍然不确定。于是我们商量,具体的专业选择先放一放,大致方向选基础学科,比如经济,文学,艺术,进入大学后边学边继续思考。有研究表明,在美国,只有27%的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所学的专业有关。

选基础学科而不是应用学科,奠定底层思维逻辑,提高人文素养,而不必局限于某一项职业。在这个VUCA时代,今天热门的专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被时代淘汰,而整体素质是一辈子的积淀。

即便进入大学,也有机会转专业甚至转学校,如果考虑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还可以有机会选择。现在不清楚没关系,我们继续探索。

去年暑假,在“第二天“夏季学院,我带着包括Joy在内的几个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目标感调查“项目;今年,朋友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我和Joy一起边读边做每个章节后面的练习,以设计思维探索人生规划。虽然没能在Joy申请大学前接触到这两本书,但它们真是很有帮助的资源。

选择专业的TIPS:

1. 了解天赋和热爱。资源:MTBI测试

2. 拜访专业领域人士,了解职业生涯;在相关领域实习,亲身体验。

3. 持续探索人生目标和机会。

23ac8260358fdcde27269eff72670711.jpg

资源:

《目标感》,威廉戴蒙,国际文化出版社,2020(书后附目标感调查表,引发思考)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比尔柏奈特,戴夫伊万斯,中信出版社,2017(每个章节后面都有练习,可DIY以设计思维一步步厘清人生规划)

关于专业的思考,是一个孩子要真诚面对自己,父母真诚面对孩子的过程。孩子在寻找自己的天赋,自己的目标,要真诚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真诚面对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同样,父母也要真诚面对自己做父母不完美的18年,面对即将离家开启独立人生的孩子,百感交集。

于是,我们转而考虑学校所在地,毕竟要在那里生活四年。我们当年生活在美东,Joy的朋友们大多申请加州,于是我们主要把视线放在一东一西。Joy在学校升学顾问的指导下开始准备资料,考SAT,查找学校信息,全部都是她自己完成的。

到了写个人陈述时,她卡壳了。

第二道坎:个人陈述

老师说,“不要写你的学习如何如何好,或者你的分数如何如何高,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写。想想那些你独一无二的事情,那些让你成为对学校来说是有价值的一员的事情。”

我们在小区散步,聊到个人陈述,Joy难过又沮丧地说,我没什么可写的!她感到非常懊恼:居然没有发展什么特长,居然没有参与太多志愿者活动,居然学习成绩一般般,甚至都没有什么朋友!一无所长,一无所有!她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被标准版人设框住了。

这个看见实在太好了。fde3fd979d8b9ccdf41828b6dca49508.jpg

我开始和她一起寻找她的长处,回顾她的人生17年。

我看见,她在小学前跟着我从中国搬到美国,又从美国搬回来,克服了巨大的语言和生活适应的障碍;

进入小学,她花了三年才克服阅读困难,终于跟上了全班的学习进度;她和同学一起为社区的图书馆募捐书籍;

初二,在ICASSI的夏令营,她勇敢地和老师探讨是否可以不参加讨论,因为她不想在陌生人面前谈感受;

初三,她参加学校组织的西班牙游学,独自一人操着初级西语探索陌生城市;

她从小坚持画画,高一,她独自一人赴美参加艺术夏令营;

她在我们举办的夏季学院帮助带小朋友,耐心又温暖,小朋友好喜欢她,追着她叫“Joy姐姐”…… 

我看见她的善良,勇敢,和行动。

我告诉她她的这些好,也认同她看到的自己的不足:“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吧。”

最后,她写了去西班牙游学操着初级西语独自探索陌生城市的经历,写她在过山车上对人生和未知的思考;她诚实地写道,面对未来,她并不确定,也有忧虑和害怕,虽然自己还没有关于专业、人生目标的确切答案,但是她将继续探索下去。

我真的不知道在招生官眼里,这算是怎样的个人陈述。我唯一知道的是Joy很真诚。她真诚面对自己的现状,她不完美,同时真诚地愿意继续成长和改变。

8353190c1fd866ff39f8fd5b86e959c6.jpg

写完个人陈述后,我发现她变了。她的眼睛更亮了,也更忙了。

她伏案学习的时间更多了。她仍然会玩游戏,但是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偶尔看到她在休息时画画,弹尤克里里。她的各科成绩在高三获得了全A,Honor roll,有几门功课还是全班第一。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个小时候疑似学习障碍的孩子。

她发起了西班牙语社团。即便遇到了参与度低的困难,遇到好朋友都不太支持的情况,她仍然继续做下去,不断寻找解决办法。她说她要把这个社团搞起来,让学妹申请大学时有更多东西可写。

她开始有意地结交更多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搞事情”。虽然她说和人群在一起的时候紧张,但是她仍然走出去,一起做项目,一起搞午餐会,一起拍视频,一起准备PROM。她整个人更亮丽了,笑容更多了。她和朋友们的PROM照片美轮美奂,青春无敌。

她在SAT考试前一天还救助了一只被困在树丛中的小小的流浪猫,花时间带小猫去看病,为小猫布置了一个家。她说那是个生命,比SAT重要的生命。

她报了泰拳课,喜欢上了打拳,坚持每周一次的训练。后来去美国时塞得满满的行李箱里一定要给拳击手套留下位置。

这些改变并没有体现在个人陈述里。即便有,我也不确定对于申请是否有帮助。但是写个人陈述的过程,明显地帮助到Joy迅速觉醒,改变,成长。

0927c236b47a55bc8127be02b5e412e9.jpg

我在想,如果我当年高考时需要写个人陈述,是不是我对自己、对大学、对世界的认知会有所不同,从而更有意识地生活?如果我请一家机构给Joy写个人陈述,是不是会更好看更完美,但是Joy自己是否就失去了这个深刻自省的机会?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很高兴她在18岁的时候通过个人陈述第一次审视自己的人生。

名校不是唯一的追求

到了年初,她陆续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和奖学金,有保底学校的,也有理想学校的,有艺术类的也有综合类的。我有点沾沾自喜,于是怂恿她,申请个藤校吧,看样子有戏呀。

她说,妈妈,我选择这些学校,是认真了解过的,从学校的学科、社团、毕业生走向,到食堂的饭好不好吃,我都调查过了。我觉得这些比较适合我。我不想去学霸扎堆的学校,去跟他们卷。我在一个普通的学校感觉更踏实,更安心。如果你想让我申请藤校,可以呀,反正是你支付申请费。我先说清楚哈,即便那些学校录取了,我也不去。

额……,好吧。摒牢,继续淡定。看着她由内而外的绽放,我相信她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即便她决定不去读大学,即便她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是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标,我支持她。

Joy还在继续她的大学生活,仍然在不断遇到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机遇和可能。愿她继续真诚面对人生,从真诚中生出勇气和智慧,喜乐安康。

ff3c64868462c2d6e229fa01cb074bd9.jpg

点击链接,查看:DIY美国大学申请步骤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张宏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没进藤校,卷不过学霸,女儿DIY美本申请却让我看到比名校更珍贵的教育成果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