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一提到院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学术研究或者技术攻关形象,穷经皓首在科技前沿作出重大突破,推动社会发展或历史进程。
近年来,随着“双创”的热情高涨,院士们也开始创办企业或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尤其是在农业行业,中央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鼓励,更加推动了农业院士们躬身入局。
院士们凭借自身过人的实力以及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企业+院士的组合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35斗统计了14家农业相关的院士创立的企业或院士参与其中的企业,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院士创立或合作的企业,企业发展方向与院士从事的研究、主攻方向高度一致。就目前统计的这14家企业来看,院士们所专精的细分领域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之一,利用院士的专业和技能和影响力或是企业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水平的方式和手段。
2.超过75%的院士是在被评为院士后创立的企业。影响力的扩大,会增强下游市场和终端的吸引力。据35斗统计,由院士本人担任法人或参与创始的企业里面,4家企业中有3家都是在被评为院士之后成立的,企业的表现力不俗,能够在市场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个人的影响力能为企业带来不菲的增益。
3.院士创立的企业都注重研发。35斗所统计的这院士创立的4家企业中,尽管各院士所从事的专业方向和深耕的细分赛道不同,但企业主营业务都包含了研发;除此之外,与院士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基本都包含了研发业务。在当前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是顺应当前趋势的必由之路,原始创新时代正悄然来临。
4.技术为王,院士创立或合作的企业85.7%为科技型企业。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14家企业中,有12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不乏专精特新企业与国家级的科技企业,这也想我们昭示了一个信息——以技术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已是当前不可逆的时代趋势。
注:35斗所统计的院士合作企业或创办的企业之中,已有部分院士与企业解除了建立的合作关系,故部分数据为历史数据,特此说明。
14位院士创立或参与企业合作盘点
图:院士创立或与企业合作相关信息一览(按院士姓氏笔画排序)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为什么院士爱创业?
创新创业创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也是推动农业行业“向前进”的必由之路。为何院士会选择创业或是与企业进行合作呢?我们梳理了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科技型高新技术农业企业的出现既是目前的政策方向,也是农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生产力是各行各业的必须因素,科技型农业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能够将广大劳动者从繁重冗杂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作为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农业企业在科技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宣传推广到真正让科技惠民,企业起到了链接技术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据35斗统计,14家院士创立或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就有12家,其比例高达85.7%,超过统计总量的4/5。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科技具有先导性作用,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化进程也迫在眉睫。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出现能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助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和提档升级,深度赋能农业。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还能为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农业发展注入“活水”。这类企业的发展更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器”和“加速器”,能为农业行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陈焕春院士担任法人的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生物)就是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代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是科前生物耕耘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奖牌”。成立于2001年的科前生物以“人才立企、科技强企、产业兴企”为理念,全力践行“科技创造价值,科前回报社会”的使命。截至目前,企业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和国家发明专利47项,已经成为我国万亿级规模生猪产业生物安全防疫产品和技术服务的重要服务商。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正在发生,智能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向农业领域加速渗透,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型企业的陆续面世,也为补齐、补强农业产业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陈剑平院士发起并担任专家顾问的杭州睿坤科技有限公司就为我国目前相对缺少的农业病虫草害交互式图像识别、即时诊断提供了助力。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绿色植保”方兴未艾,生产种植过程中植物病虫害的有效识别,能够为农民减轻盲目施药带来的负担,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更是提升农业科学防控能力的一大步。以科技赋能产业,农业的蓬勃发展就是科技型农业企业的使命和目的。
其二,政策为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诞生带来了“风口”。在政策的推动和无数农业人的努力之下,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许多院士、高学历人才不断切入农业,借助经验和技术帮助广大农业从业者解决“卡脖子”难题,将农业渗透得更深、更透,让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农业从业者作业水平,真正发挥出了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价值。
表:有关部门制定的与农业科技相关的文件/政策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其三,当前我国的农业市场急需创新作为“燃料”,推动农业行业蹄疾步稳前行。
就35斗统计的这14家企业来看,不难看出,几乎所有院士创立或是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企业,企业身旁都环绕着研发和创新的“影子”。
农业的发展必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而农业现代化则离不开创新与变革。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因此,农业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实现我国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脱“看他人脸色”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
朱健康院士团队创办的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注重研发创新企业的代表之一。企业通过联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科研合力,并系统研究了植物基因编辑技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进行开发与改进,成功将此技术服务于作物遗传育种,推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种业的快速产业化应用和实施。
院士+企业的结合,既能推动研发成果的落地转化,也是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大面积、多方位地造福成千上万的农业从业者。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再到如今的农业信息化的趋势和方向,其间不断出现的各类新兴技术和发明推动着农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走,也让技术和创新一同担起了压在农业人身上的担子。
最后则是目前的农业创业热潮,从国家政策再到企业院校,都已经纷纷布局农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文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各大院校也陆续开设、新增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和院系,为农业输入新鲜血液提供了人才保证。资本和企业也逐渐下场,想要在农业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例如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集体下地,网易的智能化养猪也是通过数字技术投身农业的策略之一。在农业这一片广袤的大地上,还蕴含着大把的机会,吸引着人们进入。
院士创业,如何才能更简单?
现如今,大量的城市、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引智”背后,是各方对于吸引人才近悦远来的渴求,以及出台的各类政策支持和优惠。对于院士这类特殊人才,各地也纷纷抛出了橄榄枝。以下是35斗整理的部分地区对于院士创业的相关政策。
图:部分地区与院士创业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除政策支持外,院士们在沉下心于乡野间做产品的同时需要用余光关注市场和产业信息。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而市场则决定了产品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从对农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成熟程度的了解,再到产品在其间的定位,以及整个商业化环节的打通,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市场多一分了解,才能让产品更进一步、更有效地打开市场。
建立高效的科研成果转换机制也是让创业更简单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从院士身份到企业家身份过渡的必经之路。在我国,大量的科研成果被置诸高阁,无法惠及广大农业从业者,商品规模化和产业化则是应对上述问题的破局之道,只有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换的“最后一公里” ,才能真正做到惠国利民。
细分赛道的选择也需要仔细斟酌,需要全方位、多层面地考量产品的目标受众、国家扶持产业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例如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2022年的工作任务是之一就是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这或许能为今后的农业创业领域的选择提供参考。
写在最后
院士创业或是与企业的合作固然可喜,但农业仍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今的农业,像一个婴孩一般,急需人才和技术的大量“投喂”,相信待它长大,定会为我们绘就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蓝图……
参考资料:
1.《农业科技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2.《90%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如何顺利实现转化“三要素”?》
3.《未来五年,中国农村将迎来一波大的创业热潮,政策、资本、教育》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35斗”(ID:vcearth),作者陈欣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35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