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知网难再“霸道”

作者:郭瑞婵 发布时间:

知网难再“霸道”

作者:郭瑞婵 发布时间:

摘要:随着舆论关注推动,知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WX20220421-120709.png

图片来源:知网官网CNKI导报

芥末堆 郭瑞婵 4月21日 

近几年来,知网频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中科院因千万订购费用停用知网,又再次引发对知网的热议。

4月19日,知网发文回应表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在调整部分数据库的采购模式,由统一集中采购模式转变为有需求院所组团联合采购模式。经协商,中科院计划在近期完成组团工作、签署协议并启动2022年度服务。在此之前,知网将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

在回应中,知网尚未对网传停用原因进行回应。但在中科院以前,针对知网的涨价问题,国内已有不少高校掀起了对知网的议价争论:涨价、停用、协商、重新启用,如此循环往复,但知网涨价的问题仍然不断重现。

涨价问题背后,是成立已逾20载的知网在国内数据库供应商中一家独大,在产业的上下游链条中,学者、期刊与高校在其面前都难以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随着舆论关注推动,知网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据红星新闻4月21日消息,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起诉知网涉垄断一案,已在近日被法院受理。这或是针对知网的反垄断第一案。

中科院、北大都付不起的知网

知网在回应中介绍,它从1997年开始为中科院提供服务。经由媒体证实的网传邮件截图显示,中科院方面认为,知网多年来凭借其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

到2021年,中科院集团全院范围内开通使用知网数据库的订购费用已达千万级别,成为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但是在2022年度的续订谈判中,知网依然坚持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万方数据库替代知网数据库。

1650260841785352.png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消息一出,连中科院都付不起知网的千万要价,令舆论哗然。事实上,知网因价格问题被高校及学术机构停用并非新鲜事。

芥末堆注意到,早在10年前的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就曾因涨价过高停用知网;2013年,又有云南高校图工委旗下所属近10所省属重点高校因价格未能谈拢停用知网。更为人熟知的是,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相继发文表示,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学校续订受阻。

当时,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透露,2000年以来,知网对学校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北京大学则直言,“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据谷雨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政府采购网平台上部分双一流高校与知网的成交项目,成交价格在49.99万到198.35万不等,100万以上的占大多数,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已经逼近200万。

但对于高校而言,停用也并非长久之计,经由协商再重新启用更为常见。目前,知网对外宣称,其在高校的占有率仍为100%,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均在发公告后数月内恢复使用知网。

据时代财经,曾于2018年停用知网的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表示,学校几个月后又重新订购知网,停用是学校与知网谈判的一种策略。

除了收取学术机构的订购费,知网面向C端个人用户也有一套收费规则。在线浏览或下载常规数字出版的期刊定价为0.5元/页,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为7.5元/本、9.5元/本,另外还有年鉴、工具书、专利、学术图片等类别的计费标准。

作为知识基础设施逐步壮大

对文献作数字化处理、出版数字化文献是知网的主要业务。知网的成立,始于一个促进学术传播的美好愿景。

知网主要创始人王明亮,今年65岁,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生,也是如今知网母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以及同方知网的法定代表人。

据财新网梳理,1995年,王明亮下海创业,和团队打算从学术期刊数字化做起,“滚动发展,传播知识”。他推动创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以光盘为载体收录学术文献电子资源。

在这一时期,已有不少期刊为实现数字化传播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进行合作,并签署期刊合作出版协议书,把数字化出版和传播权交给知网。至1996年底,入编的期刊达1900多种。

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1999年,在此基础上,王明亮提出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即CNKI工程)。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中”项目。

不久,《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进行网络化,开通网站“中国期刊网”,即知网的前身。据官网资料,2001年,知网在全国范围启动“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计划在2002年底建成国内唯一完备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备受政策支持的知网数据库也逐步被国家及地方政府机关内部引进使用。

目前,知网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覆盖国内期刊11419种,累计整合国内外期刊文献2亿多篇。2020年,知网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7万家机构用户,全文下载量达每年20亿篇次。

除了坐拥庞大的学术资源,知网还通过出具行业评价报告提高自身影响力。1999年,知网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成立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从2002年开始,每年与该中心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该年报每年统计并发布国内5000余种学术期刊的国内引证情况,在国内被作为学会、出版署、核心期刊评选机构的管刊、评刊依据。其中,相关统计参考期刊在知网的发文量、被引率等数据,强化了知网在学术界中的权威地位,学术期刊加入知网自然具有较强意愿。

对于学者而言,其学术能力同样与在知网的发文绑定。据中青报,一家法学类核心期刊的约稿函里,要求作者随论文“附姓名、职称、单位名称、作者在知网上的‘知网节’截图”,以此反映作者历史发文数据。不少高校在评职称时,要求提交发表论文在知网的页面截图,以证真实。

经营模式受质疑

因知网定位于知识基础设施,在前期获得政策铺路实现发展,在涨价的纷争中,掀起了关于知网公益性与商业化的讨论。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建议,把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他指出,“技术让知识越来越便宜,而垄断让价格越来越昂贵。”知网已经成为知识资源共享绝对的龙头老大,但出现了收费贵、行业垄断等问题,需要转型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知网的内容建设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承担,技术与服务则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承担。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互联网出版机构,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天眼查网站显示,2014年,清华大学不再担任学术期刊杂志社的投资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加入成为独资股东,学术期刊杂志社的企业类型也从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即清华同方)的全资子公司。2019年1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成为同方股份的控股股东,同方股份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目前,中核集团持有同方股份30.11%的股权。

据同方股份财报数据,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网收入4.9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期末净利润为1892万元,毛利率为51.3%。2020全年,同方知网收入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高毛利率下,知网的经营模式受到质疑。去年年末,知网被曝因擅录89岁院士赵德馨文章赔偿70多万。赵德馨向媒体表示,知网未经许可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从未支付任何稿费,作者本人下载文献还需付费,他自2019年开始维权。

收费颇高,知网却鲜少向文献作者支付稿费,这引起了极大非议。同时,也向外界曝光了知网收录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时存在的侵权问题。

一方面,作者在期刊发表论文时,往往被要求签订包括复制权、汇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在内的著作财产权转让协议,知网通过与期刊合作获取论文。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学位论文也被要求与学校签署“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协议”,授权高校将论文编入数据库。通过与高校合作,知网也可出版学位论文。

但在现行法律下,上述协议未必作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表示,学校将学位论文“公开”或编入校外数据库的条款,有待商榷。“没给学生什么好处,就要拿走这个权利,不符合合同法的公平原则。”

在赵德馨起诉知网一案中,根据其二审民事判决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定,学术期刊的投稿须知虽提示作品将编入数据库,但并未明确告知作品如何使用,也并未明确告知数据库将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更未向作者告知相关的许可类型、许可期限、地域范围许可使用合同的必要内容,因此不能视为双方已就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达成合意。这也意味着,期刊对知网的授权同样无效。

《南京大学学报》原执行主编陆剑曾负责与知网签订合作协议,后一直关注学术共同体建设等问题。他在接受《九派新闻》时表示,在赵德馨这场官司中,知网行为的侵权性质得到了法院的认定,这一结果很可能使知网面临更多类似诉讼。

陆剑同时表示,知网的利润丰厚,是以不向作者支付稿酬为前提实现的。若按国家规定标准向作者支付稿酬,这不是靠售卖期刊数据库的收入就能承担得起的。“提价大概是在短时间内收入大幅增加的唯一有效办法。在数据库的售价已令包库购买单位难以忍受的今天,再成倍地涨价,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随着舆论关注推动,知网正遭受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年3月9日,针对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应表示,其正在核实研究。

参考资料
[1]《知网可能面临更多“赵德馨”起诉维权》,九派新闻
[2]《中国知网太“狠”了:年收入超10亿,给作者稿费不到100元》,谷雨数据
[3]《知网模式,不得不变》,中国青年报
[4]《知网又因价格引发争议,一学者表示“真正问题是知网的垄断”》,中国青年报
[5]《中国知网,凭什么一直“涨涨涨”?》,南方周末
[6]《知网的十字路口》,财新周刊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知网难再“霸道”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