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困在上海的创业者:有人准备卖房、有人收入翻5倍、有人全公司冲到抗疫一线

作者:韩希言 张旋 洛重阳 发布时间:

困在上海的创业者:有人准备卖房、有人收入翻5倍、有人全公司冲到抗疫一线

作者:韩希言 张旋 洛重阳 发布时间:

摘要:即便困难再多,他们也拒绝躺平。

1631694398167120.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韩希言、张旋、洛重阳,编辑 | 刺猬

“疫情结束后,我的企业还会在么?”上海的创业者也在一遍遍地问自己。

面对工厂停产、物流停滞、收入归零、线上办公效率低……他们可能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不少创业者对铅笔道表示:现实困难虽多,可我们拒绝躺平。

一位创业者告诉铅笔道,他甚至做好了卖房的准备。身为跨境电商企业的创始人,他天天为了物流问题焦虑,退单像雪花一样袭来,单月退单金额得有几百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为后续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靠卖房再撑一撑。

当然,也有从危机中找到发展机遇的企业。一位创业者对铅笔道表示,疫情下他们的预制菜项目反倒发展得更好,3月份的销售收入创下了创业以来的新高,相当于去年同期的5倍多。

也有创业者把当前无法破解的企业困境先放在一边,带领员工冲上抗疫一线,把原本要宣发的库存食品留下来,帮助上海的医院和居民补给物资。

……

疫情仍在持续,我们相信每位上海的创业者都在为极力“求生”,都在期待他的公司,能挺到疫情结束。我们会持续关注上海创业者的动态,也希望能为困境中的创业者提供一份精神鼓励。本文是铅笔道“上海创业者”系列第二篇,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我已经做好卖房的准备了”

采访进行到一半,一阵急促的门铃声迫使李飞中断谈话,他先说了声抱歉,然后告诉铅笔道:“应该是社区的人,除了他们现在也没人会敲门了。”果然,新一轮核酸又要开始,这对李飞(化名)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李飞是上海一家跨境电商公司的创始人,产品以奢侈品为主,目标瞄向中产人群。在销售渠道上,李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外,也在上海开设了两家线下门店。在此前,该项目还完成过两轮融资。

虽说以往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特殊时期也难免沦为两千五百万中的那个“一”。创业者也是普通人,李飞也会吐槽物资有多难买,有多贵。相比其他人李飞是幸运的,基础的生活物资暂时不缺,但在精神上,他觉得隔离中的每一天都是折磨。

“线上办公使公司的经营效率大减,并且公司在不可控的前提下经营,随时可能犯错。”他感叹:“生怕疫情结束了,公司也没了。”

关于办公效率,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居家工作很难保证工作效率,“很多员工其实都是躺平半休假的状态,做一会儿工作转而打游戏刷短视频。”现在的上海是风暴中心,很多人心中的“弦”已经崩到极致,所以他选择默许了员工“摸鱼”,不再施加压力。

于公司业务而言,李飞最焦虑的还是物流问题。公司主要有几个发货渠道:上海仓、香港仓以及海外仓。因为疫情原因上海成了“与世隔绝”的状态,货物进不去也出不来,“我问过相关的负责人好几次,什么时候仓库能解封,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等通知。可什么时候会有通知?也没人知道。”

1650165183961877.pn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达成订单交付,从3月中旬李飞就紧急联系其他的仓库调货,或者联系供应商从海外发货,但这样时间、人力、渠道等成本自然急剧上升。并且,公司费尽心力培养起来的用户粘性会不会因此受损?用户是否会选择其他平台?这些也存在发生的可能性。

从干线物流到消费终端,物流停摆的影响存在于方方面面,上海不仅是李飞公司的大本营,也是其消费者集聚地,据他统计,上海用户占比达到了近50%。当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自然无法保证,很多消费者放弃等待早早取消了订单。“这些天退单像雪花一样袭来,单月退单金额得有几百万。说实话,有点绝望。”

很多人说,疫情结束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可是他并不看好,反倒觉得经过两波疫情洗礼后使得很多人有了存钱的想法。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候,“现金流”三个字就一直挂在创业者与投资人们嘴边。李飞很庆幸,此前他预测消费行业会变得难做,为此早早就缩减不必要开支,撤掉不赚钱的渠道,甚至早就精简过人员。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些天他也联系过物业与房东询问是否有免租的可能,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对此,他也报以理解的态度,在疫情的洗礼下商业地产同样也是受影响的行业,空置率极高,在这种背景下房东自然不会放弃这些剩余的客户。

虽然账上有现金,但李飞依旧时不时在算账:盘算现在的状态还能撑多久,最近一次算出的结果是两个月。如果到时候情况还没有转好又该怎么办?“我已经做好卖房的准备了。”“无论情况再怎么恶劣,也不可能总是怨天尤人选择认命,创业者嘛,自然是不服输的。”他最后说道。

预制菜“不愁卖”,销售收入翻5倍

“整个3月份,我们的销售收入创下了创业以来的新高,相当于去年同期的5倍多。”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对铅笔道说道。

去年年初,珍味小梅园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乘着预制菜行业的风口,珍味小梅园一路狂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轮过亿元融资。

疫情之下,已经火了两年的预制菜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爆发。浦文明解释:“我们跟很多消费者沟通过,大家封闭在家十几天甚至一个月,每天做饭都已经做烦了,大把的时间都放在做饭上,就会觉得很累。所以现在对预制菜的需求就非常高。”

面对暴涨的需求,浦文明用“不愁卖”来形容自己的产品销售情况。目前珍味小梅园的产品线大概有50个SKU,覆盖了早餐、晚餐场景,除去断货的产品,目前仓库里面还有的十几个品基本上都很好卖。

VCG41N1018199018.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菜肴类尤其受欢迎。最近,珍味小梅园推出了198元/套的保供套餐,每天出货量可达到3000-4000箱。这个套餐里有五六个菜肴,包括宫爆鸡丁,梅菜扣肉、鱼香肉丝等,另外还有两份早餐。“推出去后,这个套餐是所有保供套餐里最好卖的,基本上人家开团都是30-50套,我们都是100-150套成团。”

面点类产品也很畅销。4月1日-14日不到半个月时间里,葱油饼已经卖出了1万多箱,其他面点产品也基本上是到货就清空,甚至有些货是刚从仓库发出就已经卖出去了。

不光自己做社区团购,珍味小梅园还在给家乐福会员店,大润发,叮咚买菜、盒马等平台送货。“今天我们刚从武汉调了2200箱货,分给家乐福会员店1000多箱,盒马1000多箱,就基本分完了。”

销售额暴涨离不开前期相对充分的准备。浦文明回忆,3月中旬开始,珍味小梅园在上海的30多家自营店中,就有十几家因疫情被封闭。预感到接下来的疫情形势会比较严峻,于是团队向公司所在地的普陀商委申请了车辆临时通行证,保供企业证明等。终于赶在封城的前一天(3月31号)办了下来。

4月10日,珍味小梅园又进入了上海市全市的保供白名单,成为可以第一批恢复门店营业的白名单企业之一。“但是现在我们有些店也缺货,也不想让员工出去走动造成麻烦,所以还是会晚一点再开业。”

不过,在整个疫情的大环境下,珍味小梅园也不可能不受到任何影响,物流成本上涨便是其中之一。“平时上海市内配送物流是一辆车500元,现在涨到2500元了。”浦文明介绍道。

“因为我们是保供企业,所以还是会维持正常零售价。而且我们的工厂都在上海周边,就算物流费贵了一点,也还能承受。另外我们也并不想靠着疫情赚钱,我们看重的是未来,希望能将品牌的口碑做出来,所以就没有涨过价,有些套餐可能还有优惠。”

疫情也给了团队一个磨合的机遇。“以前我们做订单计划都是很简单的,每天到货多少卖掉多少是稳定的。但当爆发式订单来的时候,怎么组织供货保证自己不断货,保证所有消费者渠道都能兼顾到,这对我们供应链团队的磨练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

疫情期间的社区团购也为品牌积累了一定的私域流量。“居家隔离的这一个月,我们组织了很多线上培训。以前很多店长不会操作外卖,也不会运营社群,通过这一次的磨练,每一个店长都练就了一套高效的私域流量玩法。这两天也一直在讨论疫情后怎么维护好这些私域流量。”

1582186063553074.jpeg

图片来源:pixabay

“另外通过这次疫情,我们也看到了整个预制菜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疫情以后我们会踩下油门加大投入。”

贡献库存物资,带团队冲上抗疫一线

“每天忙完就凌晨两点左右了,有的时候甚至是四点。早上八点到八点半之间就会起来做志愿工作。”准时出现在抗疫前线,是林潮新自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每天都要做的事。

林潮新是上海潮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做直播带货出身。在2022年3月开发了自有品牌“植场达人”,本着“让健康变简单”的初衷,上线了例如红糖红枣燕麦粥、山药紫薯燕麦粥等一系列的营养食品。

在林潮新的计划中,原本预计在三月底自产自销掉十五万库存,一切被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上海这个地方,有些人一天就只吃一顿饭,没有物资的甚至一天都只吃几颗花生米,甚至有一位舞蹈老师发朋友圈开玩笑,线上教课2个小时只需要3个鸡蛋。还有方舱医院的工人,每天工作18个小时也不能保证吃饱。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居民、医生大家都很辛苦。”林潮新说道。

“植场达人”的产品,只需要一个水杯和热水冲泡便可以是一顿饭。困在疫情中的林潮新做了一个大决定:把原本要做宣发的库存食物留下来帮助上海。计划有两个:第一,优先把物资提供给上海的医院、方舱群体、老人。第二:为了解决小区的物资和用餐困难。

原本的库存数量也远远不够支援上海。为了给更多的上海居民提供物资,政府为“植场达人”办理了上海通行证,保证物资可以畅通无阻的从汕头的工厂送到上海。

但是抗疫这件事难的不是做决定,而是执行。要保证产品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要求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要前往前线进行支援。员工虽然会穿着防护服,但仍然需要每天在大街小巷上做物资配送,拣货分装。疫情感染速度之快,每日新增数目也在不断加大,员工的担心和紧张,林潮新全部都看在眼里。

为了说服和鼓舞安抚员工,林潮新选择和他们一起冲在抗疫一线。“虽然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不能因为遇到疫情心态就崩了,就放弃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反而在疫情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去做使命范围内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大家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不做点什么,等什么时候呢?”

实际上,奋斗在抗疫前线只是林潮新目前生活的一部分,在疫情面前,林潮新自己的公司“潮谈”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潮谈有自己签约的艺人和主播,也有独家总代的头部品牌例如海尔、桂林西瓜霜等等。如今潮谈在上海的仓库被封,在天津的仓库也几乎发不出货。主播因为上不了播而焦虑,运营的团队心态也在崩溃边缘。

这些压力,林潮新都要面对。他坦言,“其实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目前所有的盈利和赚钱都不能放在疫情的前面。”与其纠结盈利的问题,还不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会为自己身为志愿者而感到有意义,看到上海的居民因为拿到物资而开心也会非常的有成就感。”林潮新说道。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韩希言、张旋、洛重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铅笔道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铅笔道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困在上海的创业者:有人准备卖房、有人收入翻5倍、有人全公司冲到抗疫一线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