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业难、就业差、薪资低,这些字眼在过去几年内与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四大专业紧紧捆绑,而生化环材也成为广大学子用脚投票选出来的“四大天坑”专业。
豆瓣「生化环材自救小组」里,有人交流脱坑指南与自救经验;实验室里,有人对着仪器度过无数个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夜晚。我们找到几位生化环材专业学子并与他们聊了聊,有人在海外求学过程中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有人昼夜囿于实验室以求顺利毕业;有人在高校任职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
彷徨与不甘当然也有,但他们的讲述不再是满屏的“劝退”与“自嘲”,而是更多强调自我认知与努力的重要性。
如果你决定要读博士的话,失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柚子:生物专业博士申请中
我在本科的时候考虑过转专业,并不是因为生物专业没有前景或者怎么样,只是单纯觉得做实验重复、枯燥、没什么乐趣。按步骤做实验,等结果,写实验报告,所有事情都是按部就班在做。但由于我不管对哪个专业都没有 100% 的热情,哪怕从生物跳到另一个领域去,我也不一定就会喜欢,那我不如就在这个领域待着。
到了硕士期间,随着心智的成熟以及环境变化,我开始意识到我对生物专业是比较喜欢的。我研究生期间比较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做实验不再是那种重复性的、无聊的实验,而是需要自己去思考,去调整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实验室要给斑马鱼的成年和幼年细胞进行染色,但之前做的都是给成年鱼染色,但到我这儿是要给幼年胚胎时期的鱼染色。然后就发现这个浓度不对劲,没办法继续使用,要自己去找文献去看、去改浓度,最后就慢慢探索出来一个合适的浓度、温度以及合适的染色时间。最后就成功的染出来了漂亮的骨头组织。
当然做实验肯定会有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出结果。之前因为实验失败不开心的时候,学姐就会鼓励我说,如果你决定要读博士的话,失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国外进实验室做实验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需要加班。我当时是早上九点进实验室,九点半开始做,一般到下午五六点就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我走的时候,整个实验楼已经基本没有人在继续做实验了。周末偶尔来学校自习的时候,整栋实验楼都是黑的。跟我同专业的一个学生害怕自己实验做不完,申请周末加班做实验,但实验室的老师拒绝了他,说周末不能来实验室,你必须要休息。
有特殊情况必须得我加班熬夜去做实验的话,我也完全接受。但是如果没有必要情况,只是出于硬性熬点或者是刷脸这些原因让我去加班,没有周末,节假日也必须在实验室工作,我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既然要求我这样做,那我就在这儿干坐着。我也可以来,但我也不会对实验室的工作产生多么积极的心情。
像我们这种普通学生,想靠专业来挣大钱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
——小杨:材料专业,目前工作于中建系统
在工地上的生活很枯燥。向上应付公司领导,向下对接供应商和工人,收货的时候要联系货车司机,项目租房就去联系房东。有段时间我就喜欢和人打交道,工地上的人每天风吹日晒,经历也多,不管社会地位高的还是低的,聊起天来都一套一套的,还挺有意思。但见的人多了也感觉没意思了,现在没啥乐子了。
我们学校的材料专业虽然是全国 Top 3 级别的,但学科重点偏向无机非金属方向,就是水泥玻璃陶瓷,都是传统行业,再厉害也玩不出花儿来了。无机非金属行业应该也有时代红利的说法,我们老师赶上国家大兴土木的时代,所以发展的都比较好。现在就算和老师干,估计也和好一点的企业差不多。我们老师工作那会儿,水泥混凝土性能又差,种类又少,光靠卖专利就能挣不少。如果说要生产一种性能比较好的混凝土技术,技术也是钱。现在都不缺了,不管是专利还是技术,现在都泛滥了。
本科学不到多少专业的东西,现在都是现代化产业链,可能整个工厂需要五到六个本科生把机器控制住就行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这种本科生其实和工人也差不多,只要稍微培训一下,初中生都能上班。
考研读博以后就不用干这种活了,你可以去厂里或者大一点的企业里去研发材料,去优化现有材料改良性质之类的。但这也就是坐在实验室里工作。也都是为企业打工。即便你研发出来新材料申请了专利,那也是公司的专利,你一个月就五六千块,或者好一点儿的给你七八千块。像我们这种普通学生,想靠专业来挣大钱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
你要是不在乎能赚多少钱,不在乎几乎全年无休的实验,觉得自己是个科研型人才,而且对创造新材料有狂热的追求,就来学材料,来做材料行业的螺丝钉。不然就别来沾边,死得很快。
我们组毕业要求很高,想挣扎一下正常毕业只能努力一点
——小王:中科院化学所硕士在读
我目前是中科院化学所在读硕士二年级,下半年转博。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做场效应晶体管光电及可拉伸方面的研究。具体到日常就是早上过来制备电极、半导体/绝缘层膜,然后搭器件,测性能。这么一套下来基本上就到晚上了。晚上整理一下数据看看文献自我反馈一下。
因为毕业压力比较大,我们组毕业要求很高,正常年限要发 3 篇影响因子 10 以上的文章(AM.JACS.ANGEW.子刊 正刊之类),所以大多数都默认被延毕。我们现在一周六天工作,课题组普遍的时间是每天 8:30-21:30 之后,想挣扎一下正常毕业只能努力一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对化学本身还挺感兴趣的,摸索自己的想法并且真正能做出来,有成果,这个过程还是开心的。会产生困扰的只是未来毕业、就业之类的和化学和研究课题本身无关的。
实验失败的时候基本上就多看看文献,留几个备选的方向。比如一个一直做就做不出了,啥可能的原因都排除了还是不行。就换个课题先试试,边做其他的边想想还有哪没考虑到。情绪上要是真的被弄得烦躁了就去打球,球场上就不用想那么多了。再其次我一般就安慰自己只要方向原理正确就肯定做得出,失败就当休息了。就算失败五年那也就是延毕嘛。也算给之后的人积累了错误经验。有时候也羡慕工程方面的,直接做的课题就是未来变现的工具。
本科同学升学就业比大概七比三吧,就业的一般就和化学关系不大了,公务员、老师之类。从职业本身方面来说我感觉当老师挺好的,稳定还有假期。包括高校也是,只要自己要求不是太高,倒也安逸。但就论我个人想法而言。我一直感觉我会误人子弟,不好意思当老师。毕业之后如果有合适的类似于华为之类的公司。待遇不错的话就进公司了。可能主要也是研发吧。如果没有待遇合适的就只能继续找个博后,在科研圈卷了。
想对学弟学妹说,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大概的想法,不一定很具体,但是要有,有了才能奋斗;这个想法一定要关乎自己的意愿,譬如如果对化学不太感兴趣就该趁早转行,不用人云亦云的在这条路上卷;如果是自己下定决心做的选择就一定要有“无论什么困难我都要把它啃下来的决心”。加油吧!
我始终觉得环境领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我们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陈坦:某高校环境系教师
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除了教学以外,还有科学研究。其实科研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老师不仅要忙着发文章、申项目,还需要老师自己想清楚要做什么,要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要想办法把实验开展起来,还要和国际学术接轨,工作量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少。
我个人对于“天坑”并没有很强的感受。我始终觉得环境领域越来越被国家重视,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国家认可,我们有很多的发展机遇。而且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我们专业要干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也越来越有意义,我对此抱有强烈的信心。
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专业都会有人感受到自己就业不错,而另一部分人感到就业压力很大。就拿大家熟悉的 IT,或者是金融法律这些专业来说,我觉得也是一样的。总体来讲,我还是觉得环境专业拥有很多的机遇,你能不能做出点名堂,还是看你有没有本事。
本科生如果要进入环境类企业工作的话,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并且拥有环境综合思维。但同时也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第一是不适应工作环境,我们面对工作中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可能会超出他的想象。第二是知识储备不足,比如运行水厂的时候,你需要对机器、热能以及水厂具备比较深的认识,类似于怎么调节污泥这些问题,都需要你的专业基础和经验来支撑。第三就是迷茫,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拷问,老师教我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但其实每个人到社会上都有二次选择的机会,我们学环境的会面对很多困难,但其他专业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环境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不管是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人民幸福水平提升,都非常需要我们去施展才华,去做出贡献。我们专业前景非常好,同学们不用特别焦虑,但这份工作一定是掌握好本领,有了足够强的能力才能够胜任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作者乌众。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