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又到一年高考季,选专业是考生们、家长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35斗获悉,近年有多家院校新增了“智慧农业”相关专业,为考生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如中国农大新增了“智能农业装备工程”专业、华中农大新增了“智慧农业”专业、西北农林新增了“智慧林业”“智慧水利”专业等。
众多院校新增“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更多有知识、懂应用的“新农人”,以满足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据农业农村部文件,截至“十三五”末期,“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了1010万人。同时,根据规划,到2050年,该类人员要达到1500万人,意味着新增“新农人”的数量将达到500万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这500万“新农人”呢?除了本科专业扩增之外,研究生、博士专业扩招也是重要一环。当然,学科建设和实际产业需要也应该结合起来,面向产业、以实操为导向培养人才。
基于此,35斗梳理了近年新增的“智慧农业”相关本科专业、硕博农业专业,并采访了相应的导师和同学,以期更好地了解农业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变化。
高考新增农业相关专业,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高考新增了31个农业专业供莘莘学子选择,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了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了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置,35斗也统计了近年来我国部分院校新增的部分农业相关方向专业。
图:近年来我国部分院校新增的部分农业相关方向专业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各大高等院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创新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其作为一支重要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优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等支持和保障贡献力量。而其间,人才是第一资源。
高校需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真正使广大学子与基层一线联动,培养其从事农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人才队伍,组建好一批能干事、干实事的乡村振兴建设者。
农业考研火热,“实用性”专业扩增较快
近年来,考研变得越来越“火热”。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457万,相比2021年,这一数字增加了80万,增幅超过21%。
图:近年来,我国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是众多学子们在考研路上需要面对的第一道关卡。农林类大学从以前的受尽“冷眼旁观”受到如今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多,也反映出农业发展向好的趋势以及人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35斗统计了2022年考研部分农业类院校的报考人数。
图:2022年我国部分农业类院校考研报考情况及增幅一览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不难看出,相较于2021年,农林类院校报考人数水涨船高。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考研情况分析,尽管考研报名总人数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但主要减少的报考人数来自于非全日制考生,就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来说,人数达到了10768人,相较于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年增长约为38%,广大考生的竞争压力不减反增。
不仅是农业类院校,近年来,各大非农院校也陆续新增了农学相关的硕、博士专业,35斗收集了2019年-2021年3年间来我国新增的35个农学相关专业,以求窥见微小的农业发展趋势。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1.实践类学科是硕博教育主要新增科目。从下图中,不难看出,兽医学、农业管理、植物保护、作物学等相关专业硕、博士增设数量居于前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种、养殖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和变革,“靠经验吃饭”的传统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农业需要高层次人才来推动,这也反映出当前从事种、养殖业专业技术高层次人员的紧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众多复合型农业管理人才的参与,大力培养上述人才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图:2019-2021年来我国新增部分农业相关硕、博士专业情况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2.攀登农业的高峰并非易事,需要针对性发力,相关专业的增设不能“一招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学科设置。拿西藏地区举例,当地从事畜牧业、养殖业的人员较多,因此,需要培养兽医学、草学等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海南地区渔业、水产资源丰富,增设水产专业硕士点也是大势所趋。
图:相关院校新增的与农业方向有关的硕、博士专业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3.农业大省需要人才进行持续“充电”,农业欠发达地区更需人才“输血”、“造血”。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以及东北地区等农业发达城市,增设的农业相关硕、博士专业数量靠前,人才是推进当地农业行稳致远发展的保障;在新疆、西藏等农业欠发达地区增设农业相关专业,是地区实现引才、留才以及“自我造血”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图:2019-2021年来我国部分省区新增农业相关硕、博士专业情况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4.地区院校增设相关农业专业的同时也要相应建好、用好配套设施,以实现真正的用才、留才。在地区院校增设专业只是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小步”,要真正把人才留住,相关的政策优惠也得跟上步伐,不能“掉链子”。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亟需人才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等“卡脖子”问题,面对创新型人才紧缺、农业领域又迫切需要人才的现状,这也对农业高层次人才供给改革提出了挑战,因此,增设农业方向硕、博专业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学到用,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
金秀良,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确实存在“考研热”的现象,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存在一定联系,也是考研人数上升的一方面原因;从农业角度来说,报考农业方向及院校的考研人数增多也反映出大众对农业认可度变高、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学相关硕、博士专业的增设也对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助力。
作为硕士、博士生导师,金秀良说,从事农业行业较为辛苦,且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因此,能吃苦耐劳、愿意扎根农村成为了他最为看重的特质,此外,在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他所青睐的。
金秀良表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业属于服务行业,在以培养人才为导向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例如农资企业、研发型企业等,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与市场和行业应用需求接轨,才能产生“1+1>2”的效果。但现实中,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将重心放在了科研基础应用研究上,对学生的培养偏向学术而非农业现实生产。既懂农业又懂农业信息化的实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难能可贵,然而,有一定比例的院校培养方式和学科设置却属于“纸上谈兵”,无现实经验。“坐在实验室中出不了‘一线专家’”,金秀良说。
“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考研’、‘过分追求学历’的现状,这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来说存在很大的弊端,这一现象也会导致农业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现象更为加剧。”针对上述情况,金秀良提出了他的见解。
首先,在学科设置上,针对配套农机服务公司、生产一线种植户、企业等的具体需求,有指向性地进行相关学科设置,推进科研与企业深度融合,强化各方参与度。例如,懂得农业信息化、农业场景应用融合实现精准化栽培管理、提高农产品溢价能力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都非常急缺,因此,学科设置需与现实需求“接轨”。
其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紧跟时代发展”,金秀良指出,农学是一个本身相对模糊化、不太能定量化判断的学科,因此,深耕于生产一线、丰富的经验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来说尤为重要,考虑到现实的生产需求,要摒弃“单以文章数量论英雄”的思想,日后,不同方向新技术、新方法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元化发展才是长期的发展方向。
“到生产一线去”、“到田间地头去”也是今后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让学子了解农业生产中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根据其间需求开展相对应的研究,增加学生与农民、农技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更加了解一线的具体情况,锻炼学生能力,与实际需求进行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田间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方向研究生在读学子
就业是我选择读研最主要的原因,考研之后工作门路能有一定程度的拓宽,在就业选择上也能增加优势,个人也能获得提升。考研择校时,学校名声、专业排名是个人较为看重的方面。尽管某些院校新增专业相对来说报考人数较少、难度较低,但比起实力雄厚的农业院校开设多年的专业,前者竞争力相较后者还是略显不足。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相比大学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理论和实操并重,课程设置在本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还开设了与实验操作有关的选修课,“新农科”的出现是培养“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型学子的关键之举,也是教学体系改革、满足学生在某一具体专业方向就业需求的措施。
“研究生阶段,我会将重心放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中去,毕业后,我希望可以到广大农村基层去,服务一线,服务农民。”
农业发展、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大有可为
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这一产业迫切需要人才的加入,而农学以及农业相关专业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和研究高级人才的学科,正逐渐吸引着社会各界和广大学子的目光。
2019年9月,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信中提到的“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等话语,也深刻体现出现代化农业需要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的现状。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农业人才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各部门近年来所出台的各项政策也在为实现这一愿景持续助力,35斗统计了近年来部分与农业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相关的政策。
图:近年来我国发布的部分与农业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相关的政策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收集
从产业角度而言,由于传统上理论教育和实践较为脱节,所以随着农业高水平人才缺口的扩大,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针对产业需要进行技能型培训、提供知识服务的平台,有点类似于过往发生在企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培训和认证,将来农业亦需要各类专业认证、持证上岗,以保证“新农人”技能符合产业需要。在这其中,也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比如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知识社区、人才平台等,留待相关的企业家探寻其中的商业机会。
概而述之,独木不林,单丝不线,将数量庞大的高校学子转化为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和“田间专家”,仍需要各方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真正担起农业发展的重任。
参考资料:
1.《2022各校考研报名人数增加 中国农业大学报名人数却减少了?》
2.《农业博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随着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农林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新农林人才培养之问》
4.《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建设者》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35斗”(ID:vcearth),作者陈欣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35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