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三毕业季。随着大部分省份2022届高考进入尾声,志愿填报再次成为家长和考生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新闻媒体屡次爆出“天价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乱象,单次收费从千元到万元不等。为何“天价高考志愿咨询费”现象普遍存在?为何收费如此之高,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家长和考生“志愿填报焦虑”的背后,我们能看到哪些问题?
一、高考结束后,学校任务完成,缺少必要指导
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工作。
首先,志愿填报的升学渠道多样,各志愿填报的批次时间和方式并不相同。
其次,各省份、各高校的录取规则也存在较大差异。院校类型、专业设置非常多样。据统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高考招生的高校有2000+所,普通本科学校的专业设置数为740个,高职专科的专业数量更是达到了744个,数万志愿组合的方案,对任何考生和家长来讲都是非常复杂的要事。
最后,各省份、各专业每年录取提档的具体分数均会有所浮动,如何根据考生分数去预测可填报的院校及专业,这是一门技术活。最具挑战的是,新高考之后基于选科组合,对应分数与可填报院校位次的预测,呈现出相当的不确定性,其技术难度大大增加。
3+3模式的专业平行志愿、3+3模式的院校专业组志愿;3+1+2模式的专业平行志愿、3+1+2模式的院校专业组志愿;老高考的院校平行志愿几种不同模式,应对这些模式下的志愿填报,均有对应的不同方法论。
从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考生仅有2-3周的时间去快速了解各大学、专业,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作为曾经陪伴他们3年高中青春岁月的母校,在高考后,鲜有学校会再次集中安排培训志愿填报指导。即便有,也很难1对1给出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家长和考生,只能“另寻出路”。
二、信息真假难辨、散乱无序,家长难上加难
网络信息多,是优点,亦是弊端。在享受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要忍受繁杂且无法判断真伪的烦恼。
高考每年都存在极大的变动,报考的动向也在快速发生变化。这确实需要一些有经验的“过来人”做指导,有时候,经验,是无形的竞争优势。
三、对自己了解不全面、不客观
人都会对自己产生过高的评价和认知,我们需要第三方的客观视角来理性分析自己擅长的和感兴趣的。填报专业更是如此。
运用合理的性格测试、人格测试都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自己,选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志愿填报,就是人生的第二高考。
四、国内学业生涯规划的缺失
即便花了大价钱,填报了自己当时满意的志愿,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吗?事实可能不是这样。
大学四年,人的心智会更加成熟,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会更加全面。许多大学生会在大学期间,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希望就业的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读了大学以后会出现“不是很喜欢自己当前的专业,想转专业,或毕业从事工作不对口。”等的现象。
我国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提升的空间,也存在很多束缚其发展的因素。
(1)应试教育让学校和家长更关注分数
360行,行行出状元,但在我国“应试教育”占据主要教育和评价形态的当下,多数地区仍然唯分数论。
高中,是练兵场,是名牌大学预备役的培养基地。流水化培养,有它的优势。但更需要关注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2)职业科普的断档和缺失
多数情况下,志愿填报是在高考结束后,由学生和家长在较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新高考选科的制度落地,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让家长和考生可以在高中开始时就提前锁定自己未来想考取的专业、更有针对化的培养。
但我们想说,志愿填报其实是结果,过程应该贯穿在中小学职业科普教育培养的过程当中。从小为学生普及行业和岗位,有初步认知,埋下兴趣的种子。
关注填报,更要关注职业科普。做出对而长远考量的填报,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芥末堆近期观察到,多家平台均针对高考季推出了专题报道和服务,这是向好的开始。
学科网深耕教育行业19年,对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今年推出了志愿填报一站式公益直播,正是想解决这个痛点问题。
据悉,2022年,去年“专家讲志愿”直播栏目的基础上,增加“学长学姐讲专业”的前置直播,帮助考生和家长更有针对性的填报志愿。
6月11日-6月19日,连续一周,40余位来自全国各大重点院校、13个专业大类的学长学姐在【学科网视频号】进行直播连线,带考生和家长沉浸式体验大学校园生活,听学长学姐讲他们的专业。
6月20日-6月23日,设置新高考、老高考、特殊批次、专业科普四个场次,满足各个群体的需要。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