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之星“活动上,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分享了自己对平台和在线教育的看法,每个品类都会面临做平台还是做品牌的困惑,做平台还是品牌,他认为有三个标准:
一、看产品的复杂程度:相对简单的产品更适合平台化,复杂产品更适合品牌化。
如果用户对物品的品质要求不高,就更有可能选择去平台购买,但是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会更在意品牌,比如买衣服会上淘宝,买手机就会更在意品牌,太淘宝买会不放心手机的质量。
如果在你的产品里面品质是敏感的,那品牌一定是存在的,品牌背后蕴含着对品质的背书。而且做品牌也不一定就做不大,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苹果也是做品牌的。
二、重个人还是重合作:一个人就能搞定还是更依赖于合作。
如果一个产品需要分工合作、团队协作,那平台化会比较难,如果是一个人可以搞定,就更易于平台化。比如打车,一个人就把任务就解决了。
如果开辅导班,需要有很多辅助的角色,比如教务管理、教研等,这样在营收分配上就比较复杂,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协调,这类企业平台化会难很多。
三、是否需要组织来规范: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在品质表现上是否有差异。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需要企业文化,直白点说,是否需要给人洗脑,如果需要企业文化的渗透才能做好,那就需要组织来规范。
个人行为和在集体里的行为往往是有差异的,如果个体和集体行为表现差异不大,这时候更容易平台化。
如果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被规范了,表现出的品质完全不一样,那相对来说更容易品牌化。
那么如果选择做平台,这类企业如何胜出?
第一,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是重塑。首先带来的改变是提高效率,倒逼企业去机构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机构会完全消失,这是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去机构化让中间环节越来越少,比如去中介化的家教O2O产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把收入都放到老师口袋里。
第二,只提高效率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习的效果。如果一个产品在提高效率上花了很多精力,做的也很出色,但是在提高效率上花的精力太少,这可能是个风险。即使产品促成了交易,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改变,与老师在外面私带并没有差别。
第三,要做平台还需要有”二次打击“能力。当这个战场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大家都在补贴,用户可以花很少的钱找家教,或者不花钱,甚至还可以拿到钱,就像打车一样,但是这种无底线的补贴之后,你的二次打击能力在哪里,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