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芥末堆文 不久前,“初三分流”引起了广泛讨论。事件起因是有合肥市家长反映,部分初三班主任要求或者引导学生去中职学校就读,以免参加中考,甚至流传出了要学生签署的“格式条款”的申请书。该事件引发了不少人的“集体性回忆”,不少网友表示初三时都亲历或目睹过这样的“劝退学”场景。
其实,谈到初三班主任劝学中职就不得不提背后的“普职分流”和“中职春招”,这是一个值得聚焦的主题,从中也可以折射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乃至产业结构的变迁。
中职何时摆脱“后进生集中地”的偏见?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需要大量拥有一定知识技能的技术工人。然而在1978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人数70.40万人,仅为当年普高招生人数的十分之一,普职招生比例严重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普职分流”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文件提出:“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并提出“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也自此诞生。
然而,这种分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的教育焦虑,甚至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职校成了“差生集中地”,而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此外,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对某中职教师的采访,由于与秋季班的学生相比,春季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且存在一些品质和行为习惯问题,目前实行春招的中职学校数量已经大大减少。
事实上,中职春招的初衷不光是为了挽救生源萎缩的中职学校,对有些学生也是一种解脱。劳动法规定,在中国只要年满16岁就可以参加工作,这意味着如果不读中职,不少学生会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此后的上升通道无异于被堵住,这也是初三班主任常常引导班级成绩不好、无心向学的学生就读中职的先决条件。
有学者基于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相关数据,考察“普职分流”背景下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对青年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年,中职毕业生在工作收入、职业声望方面都高于普高毕业生,中职毕业生成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比普高毕业生高1.49%、5.26%。但中职升学者和普高升学者只在工作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职业声望、从业类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014年,中职毕业生在工作收入上仍比普高毕业生高,中职升学者同普高升学者在职业地位获得的各方面都不再有显著差异。2018年的情况同2014年类似。这意味着,对高中阶段教育后没有继续升学的青年来说,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比就读普通高中在职业地位获得方面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工作收入方面;对高中阶段教育后继续升学的青年来说,无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就读普通高中在职业地位获得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非常必要,初三班主任“劝学中职”其实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初三学生自主选择中职学校和被迫入读天差地别,班主任的施压只会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更深。
中职的升学渠道比想象得更畅通
当前,中职教育的定位已经从就业为主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心理,但也引发了另外的质疑——即中职实际定位的模糊化,甚至最终会导致中职的消亡。此外,由于面向中职技校学生的文化课,专业课相对简单,有些中职开始面向高二吸引学力不够的学生走职教高考的路子,甚至衍生出了面向高二学生的“职教高考特训营”,由此也引发了外界对教育不公的担忧。
为了更好了解普职分流和职教学生就业现状,芥末堆与通过“单招”考入大专院校的赵同学聊了聊。赵鹏的故事有一个非常俗套的开端,由于成绩不好,赵鹏初三被班主任善意劝退,进入了县城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公办中职。赵鹏告诉我们,他所在的中职学校这两年加强了对口高考、“3+2”大专班、对口单招等的培养力度。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后,不光是义务教育阶段,在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将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选择。
读了3年中职后,赵鹏参加了河北省单招,“具体考了多少分忘了,反正是300多分,不到350”,后来他到了某民办大专院校就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育人陈志文曾称,目前每年招收的500多万高职学生中,超过一半以上是中职单招等方式录取的。根据北京大学田志磊老师覆盖全国24个省市、353个县、近千所中职学校的16946份调查数据,直接就业的仅有35%,约65%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而且升学的人中大约十分之一升入的是本科院校。在升学途径上,主要是对口单招和各种形式的直升(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还有9%的同学直接采取了参加普通高考的方式。
但是,赵鹏在大专的日子却成了混沌中职生活的延续。“根本没人学习,一周总共也没几节专业课。开学没几天班上就走了几个同学。”
图源:受访者供图
赵鹏2021年入学,受疫情影响,学制三年的大专他在校时间总共也没超过半年,今年下半年就匆匆开启了实习生活。“你注意过地铁站做安检的那些小年轻吗?有可能就我们学院的学生。”赵鹏说。他告诉我们,他所在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习大部分就是去地铁协助安检,每天的实习补助是80元。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80年代,中专生包分配,并且学费全免,因此一度出现了中专分数线高于重点高中的情形。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早点当工人挣钱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就像1998年版《新华字典》中那句著名的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而在90年代后期,大专中专不再包分配,几年后,高等教育扩招,职业教育风光不再。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职业教育地位远远落后普通教育。
近期,高考进入填报志愿阶段,考研网红名师张雪峰因“劝退新闻学专业”引发热议,该事件也引发了知识界和学界的连锁反应,针对专业价值与就业前景的讨论进入白热化。就业,成了摆在青年一代面前最紧迫的命题。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的联系相对更加紧密、直接,职业教育也常被认为是一种“就业教育”。因此,在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催化和官方政策的鼓励扶持下,“职业教育”再次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在就业难度与薪酬待遇上,职业教育似乎都有了更强的吸引力。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目前青年人总量9600多万,实际在找工作的大约3300多万人,其中2600多万人找到了工作,还有600多万人在继续找工作。5月份,16~24岁的青年人群调查失业率为20.8%,这一数字在去年7月是19.9%。同一时间,国家发改委对外表示:近年来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95%和90%。
在收入方面,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在高职院校中,平均月薪超过7000的高校有12个。实际上,赵鹏所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目前仍是大热专业,赵鹏也对芥末堆表示,身边一起参加“单招”的朋友几乎都报的交通运输类专业。
麦可思研究对2021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全国高职生样本为14.8万,覆盖了583个高职专业和高职毕业生从事的552个职业,328个行业。依据调研结果,在2021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前50强中,交通运输类专业表现较强,占比近三成,薪酬排名前七的是铁道工程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机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速铁道工程技术、空中乘务、铁道供电技术均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其中排名前三的高职专业是铁道工程技术(5761元),其次是动车组检修技术(5684元),第三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5486元)。在月收入方面,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月收入从2011届的2625元,升至2020届的4938元,十年间涨幅达88%。
图源:Pixabay
北京大学2021年6月发起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本科起薪的平均数为5823元,中位数为5000元;另一组数据《2020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排名》,前100名高职院校中,毕业生薪酬是5000—7000。以上数据至少说明:在收入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毕业后收入已经不比本科院校低。然而,赵鹏说:“我们学院毕业后几乎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我准备毕业去干销售。”职业教育欣欣向荣,但角落里仍有被落下的学校。
在2022年4月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中,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直到现在,职业教育仍被看作差生接收地和阶层固化的工具,对于普职分流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实际上,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读,但观念转变的前提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质提升,而这需要教育资源的倾斜。消除初三班主任“劝学中职”的现象,也许不是取消普职分流,而是从“普职融通”和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入手。
参考资料:
[1] 金金,程天君.普职分流政策的变迁:脉络、结构与逻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6):26-37.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23.06.003.
[2] 李颖晖.“普职分流”背景下青年的职业地位获得[J].青年研究,2023(01):1-12+94.
[3] 2022年,陈志文,被误导和放大的普职分流与升学焦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