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注】本文来自芥末堆通关计划“Founder站出来”的投稿,作者为拼班创始人董晓光。
我是一名家长
自拼班创建以来,朋友给我贴上“创业”、“互联网弄潮儿”的标签,但是撇开这些身份,我首先是一名家长。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本来也不愿给孩子报太多辅导班,想让他快乐成长。可是在北京,辅导班已然变成一种文化和背景,不随大流根本不行。辅导班一个接一个地报,什么外语课、奥数课、足球课、钢琴课等等,都得报,都得跟上。我经常自嘲:“不在辅导班,就在去辅导班的路上。”在和辅导班打交道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
费用不断增长:大部分辅导班价格不菲,200元/节已经是普遍现象,大部分家长每年的教培支出费用在5-8万之间。如果有冰球、帆船、夏令营类的培训课程,费用会更高。
课程质量不一、信息不对称:现在培训班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只能靠朋友介绍来获得一点儿靠谱的信息,万一进了一个低质的辅导班,费钱不说,还浪费了孩子教育的黄金时间。
开班人数、时间限制较多:培训机构或者老师同样会因为招生信息的不对称,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想开班但人数不足,家长上课时间不容易统一等。这些情况导致了有些课程无法成行,或者大部分座位的空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不光是我个人遇到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家长普遍面临的情况。现在市场上新出的许多APP,尝试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来解决问题,以利益补贴的形式诱导个体户进驻平台,让机构将业已成熟的教师与家长搬进互联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接。但是这样会造成机构师资流失,损害机构利益,破坏原有的教育生态。而且不论教育产品是否有这个粘性,这样的平台终究只是单纯的电商平台,搭建的不过是一个个线上的“秀水市场”,还是传统的供求关系,并不利于长久发展。
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我的身份转化了,从家长变成了一个“解决者”,我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想要建立一个良性的教育生态:让机构、教师和学生/家长三端处于在一个线上平台上,和谐共存、共同获益。于是,“拼班”APP应运而生。
“拼”:让家长拼在一起,团购知识
这是一个“拼”的时代:拼车、拼房、拼饭……“拼班”也是其中一员:家长组团报名,团购辅导班。试想:全北京的家长都拼在一起,价格还能不低吗?“拼”时代,“拼”是优惠的同义词:家长只要通过拼班平台报名,即可享受到大部分教育机构的团购价。这个优惠力度实实在在,时间久了自然在家长们心中形成口碑,只要报辅导班,便会想到“拼班”这个优惠途径。另外,拼班上的家长群体一多,开班限制不再成问题,优质课程不愁找不到人一起拼。
对于机构来说,生源是最核心的问题。很多课程可能只报了一半人,剩余一半的座位如果以优惠价格售出,可能会引起其他正价报名家长的不满。但是只要通过拼班这一第三方平台,这一问题不复存在。机构在拼班平台上免费发布课程,通过返利补贴等方式,形成一个阶梯价格:报名人数越多,课程价格越低。
由此可以看到,“拼班”可以建立一个良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家长以低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机构获得更多的生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双赢过程,必然会受到家长和机构的欢迎,获得长久发展。
创新:实现教育的社群化
“拼在一起,团购知识”,这是“拼班”的定位。但是拼班想做的,并不止于此。在拼班过程中,还会逐渐形成家长社群、机构社群、兴趣类社群,成为一个教育信息互动平台,实现教育的社群化。
如何为孩子选择最优质的课程,让时间花得值得,可能是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去每家机构挨个试听并不现实。要寻找到合适的辅导班,试错成本往往会很高,孩子的时间耗不起。如果能从其他报过班的家长那里获取相关课程全面、客观的信息,试错成本可以大大减少,甚至为零。这也正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打造社群,建立完整全面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教育培训机构和家长之间实现信息的平等和对称。
在拼班,这种“社群”主要体现在:
一个全面的教育信息平台:所有机构、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信息都一目了然,方便家长找到最适合孩子的优质辅导班。
一个客观的评价系统:所有家长在课程完成后都能对其进行评价。相比于机构的介绍,这些评价无疑更客观、更有可信度,也为其他家长选择课程提供了参考。结合评价,平台会定期推出五星评价名师、五星好评课程等内容,让家长把握最优教育讯息。
一种抱团的状态:家长在拼班平台上形成一个群体,他们既能共同享受到教育机构的低价,也能在我们的平台上互助交流,带孩子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亲子活动,在拼班的过程中玩儿起来!
团队:媒体人的基因取胜
在推广拼班APP的过程中,不少家长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一是对于“拼班”理念的认同,二是对我们团队的信任。2000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MBA,成为当年全国参加正式联考最年轻的MBA。毕业后即进入《京华时报》,到现在,我已在媒体圈已经摸爬滚打了11年。在《京华时报》九年,我是同时兼任高层工作岗位最多的人,曾同时兼任广告、发行、人力等几大重要事业部的高层管理职位。在北青社区传媒期间,曾8个月内在北京连开130家社区驿站,全部顺利运营。这是阿里巴巴决定入资社区传媒的重要一步。和我一样,拼班的主要成员也都是“媒体人”,他们在媒体圈工作平均超过8年,并汇集了采编、广告以及基础发行工作的人才。
“媒体人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更易发现机会。而且媒体人更善于思考,更容易接受新鲜的改变。”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如是说。善于思考,愿意改变,从不同的视角看事情,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这是拥有媒体基因的创业团队的优势所在,而这也为拼班的前期推广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多元化的媒体人基因使得拼班团队不仅善于推广、善于宣传,同时又善于扎扎实实地把基础工作做到位,了解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我们的推广目标是:4个月内,入驻2万教师或班级,实现8万有效客户端注册。也就是说,包括节假日在内,每天要增加160多个教师和课程,和600多客户端的注册。这个目标很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他们正在一家一家地与机构谈入驻合作;并且针对目标客户群,一个一个学校地跑,进行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推广。
拼班APP想做的、正在做的是,提炼出消费方——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匹配教育机构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去除一些在知识消费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搭建起教培两端的良好生态。
【特别说明】本文来自芥末堆通关计划“Founder站出来”的投稿。
为什么同样是项目展示,有人喜欢这样的报道,又有人厌恶那样的软文?“芥末堆通关计划”为具有报道需求的教育创业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建议,让每一次表达都有分享的价值。但同时芥末堆也为教育项目的创始人提供通关外挂——“Founder站出来”——支持最了解自己项目的创始人来为自己的项目代言,投稿均不驳回。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