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学习就免不了说到考试,在考试密集且自由度较低的K12阶段,能力固然重要,但分数和过线仍旧是主要目标,那么当这些中学生步入大学后又将如何备考?这期我就和仍在不停上考场的大学生们来一起聊聊最近备考时都是怎么做的!
效率工具不好用,但刷题是公认捷径
如果一次不被抓到的作弊能排到提分捷径榜第二名,那考前大量刷题可以排到第三,而第一的可能就是“断网”了。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自控能力的人来说,只要网络一开启就已经和学习没关系了,但也有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断网也要看是什么类型的考试,出国考试就会用些APP,毕竟出国考试门槛较高又相对枯燥,这样可能有趣些,而且期末考试不是也没有可用的APP么?”而提起那些效率类的工具,淞元说,“ 那些APP都不靠谱啊!什么番茄时间管理,真的没啥用,还不如睡眠软件好用,至少还能让你睡个安稳觉起来有精力复习!”
自控力极强的Silvia则表示自己是网瘾少女:“我根本不知道断网是什么,备考时会搜集网上一些精华的材料和考试心得什么的来看,有时候也会借助APP,但有的专业课只能啃书。”
不过在刷题这一道路上,小婕也说自己曾栽过刷题的坑:“答题机械,题目变样就不会答了。”试后总结经验,她说主要是对考试内容没有宏观的概念。
越是临近考试,越是看重提分速度
在谈及分数和能力的时候,大家都认可提高能力才是学习的最主要目的。Silvia很理智地看待这件事情,认为:“分数还是能力哪个更重要,完全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如果这个考试是纯反映学业水平能力的,那我更看重能力,毕竟分数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后果。”
所以当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巩固知识仍是备考的主要内容,然而当时间缩短至考前一个星期时,对分数的需求就显得格外强烈。Silvia如是说:“但如果这个考试和学分或者升职这些现实因素挂钩,那在考前最后阶段肯定是分数重要,能提多少分提多少分。不过做模拟或真题时如果错误率太高的话,会很心烦气躁。”
“这令你在备考过程中感到无助吗?”
“是的,心烦气躁导致进食量过大,根本没办法好好减肥。”Silvia说得挺认真的。
选择线下补习班,主要是为了下决心
“目前直到考研都没有报过班,无论一般的考试还是专业课或者拿证书。”像曾昱鑫这样完全自学的考生并不只有一个,听雨说自己也没有主动报过补习班,即便是报了也是为了督促自己,不然总玩!
“线上的视频太容易走神了,”淞元说,“线下的补习班就是能逼着你坚持下去,还有大家一起努力的那个场景,就像一起健身的感情完全比不上一起练拳击的,健身是自己练自己的,拳击是要互相配合有切实的互动,通过网络真心难学习。”
但也有并不是都因为缺少自控力,Silvia的报班理由是这样的:“我小学时是新东方的脑残粉,现在也依然觉得新东方有一套很不错的教学方法。但在成为MOOCer并开始学会把控自学的节奏后,再也没有报过线下学习班了,毕竟自己最熟悉自己的学习特性。现在如果要报班的话,一定是因为自学掌握不到门道、网上相关资源太少,或者去膜拜能帮助自己突破瓶颈的大神级教师。”
线上和线下,还差了一个效果
和组里的小伙伴们聊完,感觉传统培训机构已经把生源的备考心理吃透了,无论公开课、封闭班还是押题冲刺班,都非常精准地压在了每个学生的痛点。因此忍不住老生常谈一句,简单把内容从线下复制到线上只能粗暴地解决时间和地理的问题,有效性的缺失是令许多学生看好但又不选“线上”的最重要原因。
背单词和题库之所以能在学生中迅速扎根,不仅是在效率上完胜一局,更因为效果至上。假如当下是一个全民求学的理想状态,人人都主动自愿,那教育可以只关注知识的分享。但在非理想状态下,教育还应该是帮助学习者更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并达成学习目标”,优质的学习资源只能帮助一小部分学习者——不巧的是这部分学习者通常不用费太多财力精力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本期彩蛋
“我曾天真的以为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提之咬牙的学习产品或教辅,例如“五年考高三年模拟”那种,但实际上大家根本不会记得那些真的让自己嫌弃的东西,”没能抓到更多槽点所以略有不甘心的我,这样写下结尾,“能被用户提到,哪怕被吐槽也都是因为爱过。”
别走还有演职员表!
* 本期特别感谢小伙伴们真诚的分享,以下名单不分先后:
淞元、Silvia、曾昱鑫、听雨、小婕、David、雅琼、青裳。
【推荐阅读】
【周末来吐槽】背单词?这些APP们依然很闹心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