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舌尖上的MOOC:过来人慕课跟拍记

  发布时间:

舌尖上的MOOC:过来人慕课跟拍记

  发布时间:

摘要:MOOC在教育圈里火了这么久,电影级别的大片效果,老师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各种光影效果层出不穷,完全打破了大家之前对在线课程的那种画面粗糙、制作简陋的印象。然而MOOC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一门MOOC课程有哪些流程的步骤,背后有什么技巧和窍门?小编觉得是时候为大家揭开MOOC这层神秘的面纱了。

芥末堆注:这是系列专题里《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教育公司们》里的第二篇-过来人TopU。过来人公开课是国内最早践行MOOC 的玩家之一,并且到今日已经小有成就,除了与国内众多名校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外,也为Mooc的中国化之路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努力,诗人徐志摩曾说过:透过水面,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折影。MOOC在教育圈里火了这么久,电影级别的大片效果,老师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各种光影效果层出不穷,完全打破了大家之前对在线课程的那种画面粗糙、制作简陋的印象。然而MOOC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一门MOOC课程有哪些流程的步骤,背后有什么技巧和窍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芥末堆特意拜访了过来人和他们的MOOC团队,多个角度解析一堂精致的Mooc课程盛宴是如何烹制出炉的:

1、拍好一节MOOC的课程需要准备什么?

过来人/TopU自2012年推出中文首个MOOC平台,也是清华大学官方指定的MOOC制作合作单位,小编过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在给清华大学制作MOOC课程,小编就是跟随他们,陪大家更深入的了解MOOC。录制MOOC是在包括摄影灯光导演等多个人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之前想象到的场景和今天小编看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按照过来人的制作方式,录制拍摄的内容有两部分,首先是课程的录制,另外就是宣传片录制了,从小编本科学习电视编导的角度看,过来人的拍摄堪比时下流行的微电影的阵容,废话少说,开始介绍吧:

此次有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课程录制才是重点啦,拍摄团队是这样的:老师两人,助教两人,学生若干,制片一人,编导一人,摄像一人,摄像助理一人,老师都是清华计算机系的优秀老师;助教和学生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内生;制片是上面说的过来人的负责人,主要对整个流程以及老师学生的现场问题进行处理:编导就是负责拍摄过程;摄像就是负责拍摄(我会说这位摄像师曾经多次参加央视纪录片拍摄么);摄像助理就是协助拍摄。

过程的主体部分是在清华大学的软件实验室里拍摄的,拍摄内容是老师对整个课程的预告和概括,录制是用NikonD800单反相机的录制功能实现的,单反相机的画面清晰度可以说是超过一般的高清摄像机,再加上摄像师的专业水准,我说微电影的阵容不过分吧。至于在清华园里外景拍摄主要是对室内画面的补充,小编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录制过程是怎样的?

接下来才是重点,教师的课程录制全过程记录:

在离清华大学东门不远的摄影棚里,老师和工作人员已经在准备录制新课程了,有化妆师给老师化妆,补妆;有助理对设备进行调试,还有两名摄像对画面进行监督拍摄。摄影棚里的设备包括:四个顶灯,两个带轨道的追光灯,两个侧灯,两台摄像机,主机位的是索尼全高清摄像机(主要负责对整个流程的拍摄),副机位是索尼EX280(主要负责补充画面),两个小蜜蜂话筒,一台70寸的大屏幕显示器(类似于提示器的作用),还有绿幕(为了后期抠图做准备),以及老师使用的电脑等等。

老师上课的时候面对镜头,通过显示器控制讲课的节奏,摄像师就时刻关注屏幕,对老师的状态进行提示,保证画面的自然和过度完整。录制以后就是剪辑过程了,剪辑师要对录制内容进行选择和区分,使用的也是时下主流的剪辑包装:AE,3D,Premier等等,由于MOOC的课程时间较短,剪辑师就需要根据知识点对课程分集,同时在生物化学一类的课程里,还需要有3D模型对知识点进行更直观的展示,这也是后期包装要做的。

MOOC不是将传统的课堂搬到线上,而是由优秀教师和专业团队共同为在线学习重新设计课堂。

3、Mooc-工作人员们怎么看?

仅仅是这些内容当然不够,小编还收集到了以上所涉及到了所有角色。

摄像师在整个的录制过程中,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摄像机的显示屏,对屏幕之内的画面要求也很严,哪怕是背景上的一个小污点,也要弄干净才肯开拍。

摄像师:“每个课程的录制周期在2个月左右,最近要录制的课程很多,我也比较忙,对我来说,拍摄的技术上并不复杂,而且可以学到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最大的挑战就和老师沟通,如果老师 讲课时眼神游离,就用一些小手势提醒,或其他画面代替。但是有的老师比较强势,不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就要一遍遍说服他们,这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

剪辑师和摄像师的工作是一个人在做,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摄像师在录制过程就能考虑到剪辑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剪辑师:“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除了剪辑视频,我还要加特效,丰富画面,MOOC需 要把课程做的特别精细,以及片段化。剪辑时有断的地方,需要加一些小动画,连接起来比较通顺。但是有一些课程对我来说难度非常大,就是外语和计算机语言的 课程,我本身不懂这些内容,但是又要按知识点切分,我只能一遍一遍看老师的提供的资料,或者请教老师,非常考验人的耐心。”

助教一般出现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在线教育中,助教的主要是和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以及对在线作业的收取等方面。他们对MOOC的理解可能会很特别,因为他们是助教,也是学霸,那他们眼里的MOOC是怎样的呢?

助教:“我是郑老师的学生,被请来做线上的助教。不过我没有完整地学过一门慕课,主要是时间上的问题,学业比较紧张,有空的时候不一定有想上的课。同学们都知道MOOC,但目前的接受还要有一个过程,学霸们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相比以前的其它的在线学习形式,线上MOOC的接受度会好一些,比如平常上课总有些因素会干扰听课,可能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很容易走神儿,但是看慕课时精力比较集中,因为你是花了时间专门去做这个事。从效果上说,MOOC的课程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学习效果不一定有线下课堂效果好,作业也比较简单,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很少,互动效率也不高,无论如何都不如时当面提问好。”

4、MOOC的主体之老师怎么看的?

我们收集到了两位不同专业的教师,对MOOC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和在线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一致的,在清华这样国内顶尖的大学是这样,可以想象在更多的地方,教育资源的分配时及其不平均的。

郑莉(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看起来好像是场景上、学习方式上差别很大,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从老师准备课程内容到教学环境,首先是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规律和课程本身学科的规律来准备内容,多少学时比例分配实验等,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其实是一致的,只是载体不一致。其实我做网络教学很多年了,从92年进校我们就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拍教学录像,但是全部的课件,学习系统,联系,都是学生在网上实现的,2000年以后,网上的录像越来越多了,至少我的课从04年开始全程录像就在校 园网上给学生用了,04年、11年我已经拍了两个版本了,今年我们又要更新一个新的版本。所以我对摄像机很熟悉,那就是我的学生。

现在的在线学习对用户体验和学习规律研究的更多更深入了,课程都是完全符合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规律的在线课程,这跟教室直接使用的录像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在清华,教学节奏特别快,单位知识量特别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而在线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讲解非常细致,每个知识又剪成小段,可以将看书与看录像结合,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通过论坛提问解决,在线课程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暂停反复看或 者到论坛发问提问,更可以把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就是“私人定制”的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甚至每个学校的专业方向都不一样,清华的课不适 合其他某些学校,每个认真的大学老师都会针对自己的学生特点学校定位去为自己的学生自己学校的培养方案去设计,不存在谁的课好水平高水平低。但是在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有某几门课学校之间学分互认,也是很好地事情,美国很多学校之间是学分互认的,但是没有学校因此关门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最牛的老师,有自己的特色。

在线学习是为那些工作忙业余学习没有时间没有条件进大学课堂的人准备的,尽量为他们安排一个讲解非常详细有助教及时辅导,能够有一个尽量直观地学习场景课程,弥补他们没有时间走入大学课堂的不足,但是对于校内学生来说,当然是听自己老师的课最好了,现在大量课堂实录的在线课程没有亲切直接交流的感觉。但 是如果你想听MIT的课,飞过去成本太高了,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

刘玲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98、99 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录制课程了,到现在已经很习惯了,其实MOOC其 实是大学体系传播知识的一种影响,将来大学互认学分以后,在线教育就可以极大地缩短学习时间,初高中就可以学大学的课程,除了社团活动和与人的交流,大学其实两年就可以完成了。有很大一部分基础课在线学习,就节约了很多的资源,但是线下的学习就更加珍贵了,面授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其次是对在职的人的影响,他们可以自由的学习,没有限制,这是一场革命,是对大学围墙的巨大冲击,就像电商对商场的影响。MOOC对老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优秀的老师录制在线课程,就有更多的老师会面临淘汰,就会打破现有的教师机制,很多的大学校长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对资源的重新配置,是需要学校做出变革的。

5、作为先行者,过来人/TopU怎么看中国式MOOC?

最后压轴的是过来人/TopU的创始人,作为第一个推出中文MOOC平台并承接诸多清华北大MOOC课程的,对MOOC的中国化,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一起看看吧。

张有明:MOOC从制作的角度来看,和常见的电大网院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它更象一部电影的做法。而所有这些做法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更好通过电视电影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呈现一门课程。一个完整的MOOC团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项目经理、助教、志愿者、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运营人员;整个制作流程也很长,包括:选题、知识点设计、拍宣传片、集中摄制、后期制作、测试反馈、运营数据;上课按周来算,每个课程一般有十周左右的时间,老师提前准备好内容,每个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去拍,可以是实验室实景,也可以3D制作模型,可以有板书,也可以由配套测试题,对老师来说对着镜头讲跟对着课堂感觉是完全不同。和传统认为的老师直接把课堂的内容对着镜头读一遍有很大不同,老师为制作MOOC课程,平均一个小时的视频,至少要十倍到二十倍的时间做前期课程内容的准备,即使这个老师的课讲得已经非常熟了。

对于经常被提到的MOOC课程完成率,Coursera完成率8%左右,其实已经挺高了。任何一个东西要看整个社会成本和产生的收益,一个大学的教授在为几十个学生讲课时,整个社会都在为他付出成本,这个运营成本其实非常高。一个大学的运营成本至少好几个亿,但是大学一年才能培养多少人?而互联网让社会资源和效益最大化,虽然完成率低,但其实所覆盖的人群是很广的,而且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继续迭代,付出的社会成本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以前的视频课程都是单向传播的,MOOC课程是一个质的飞跃,相当于互联网Web1.0到 Web 2.0的升级;或者NOKIA功能机与iPhone智能手机的区别。以前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是某个专业,某些院系部分使用,而现在是整个大学都要使用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水平,慕课把这个变成整个社会要做的事情。以前只是行内人(远程教育或者老师这些必须关注的人)在做,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线上学习都是学生自发的,时间反而更多,参与程度高,做纵向对比,用线上方式学习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可能比线下还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记录都有跟踪。

我们今天要做的是,用MOOC这种方式提供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尝试形成一定的学科体系,然后会拓展到其他各个专业和领域,提供学位的线上教育体系。

未来的大学学习可能有两部分,一半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一半是线上的在线教学。而线上又分为两种MOOC和SPOC两种。SPOC类似于翻译课堂,只在本校中使用,而MOOC是可以开放给其它高校,当然也可以从其它高校引进MOOC课程。

“子欲立而先立人,子欲达而先达人“,一直以来过来人就把帮助青年人职业成长作为已任,我们相信当我们能帮助到成千上百万人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这也是过来人一直秉承的理念,以前过来人最多的是线下的讲座和培训,虽然最疯狂的时候一年可以在高校中做800场讲座,但影响的人数也是有限的。MOOC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力量,原来我们有机会帮助到千百万人。

当我们为MOOC的发展感到兴奋的时候,我们也该默默感谢这些为教育,为在线教育身先士卒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先烈还是先驱,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来自于互联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互联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舌尖上的MOOC:过来人慕课跟拍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