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北京市第十中学
近日,北京市第十中学上线AI学伴智能体。北京第十中学与北京余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生物学科AI学伴智能体将正式投入高一年级的生物教学实践,第一阶段将提供给90名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北京市第十中学利用AI学伴、AI教研助手等智能体,开展人机对话式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融入跨学科、大单元与项目式教学设计,探索“未来课堂”新场景,构建新型“师-生-机”关系和未来教育新模态。
北京市第十中学介绍,该生物AI学伴智能体四大核心功能:
1. 以个性化引导式学习为核心。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索”的模式,通过苏格拉底式对话,培养学生从现象溯源本质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而非简单被动地接受答案。
2. 知识图谱与智能导学。拥有涵盖生物全学科的精细化知识图谱,提供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学习路径,助力学生构建完整且互联的知识网络。
图源:余弦科技
3. 多模态资源库与拓展学习。整合包括教材、PPT、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并增加了丰富的课外拓展资料,供学生按需选择使用。
4. 全场景互动答疑。学生通过随时框选教材、课件或视频中的难点进行提问,AI学伴智能体则会以“亦师亦友”的风格引导解题过程。
北京余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郑钊一介绍,AI学伴智能体整合科学方法、学科工具及知识库等结构化数据资源,模拟教学场景流程;为智能体各个分工节点挑选适合的基座模型,并搭配符合各个模型“个性”的指令设计,通过博采众长完成复杂任务;基于多种信息抽取和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对知识库进行管理和提取;运用先进微调技术,针对不同教育场景定制优化模型的表现性,从而将大模型与软件深度融合,提升交互性的同时释放模型潜力,构建面向教育场景的智能体。
北京市第十中学的一名学生说,在课堂学习中,他常常利用AI学伴内置的生物教材和详细解析,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一名老师则利用AI学伴的电子版教材及互动功能,布置预习任务和课上自主学习任务。
据悉,北京市第十中学于2024年10月与余弦科技共同研发AI学伴智能体。未来,双方计划构建“AI教研共同体”,拓展智能体应用场景至全学科、全学段,并在丰台全区范围内推广这一成果。
企查查显示,北京余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7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余弦科技由黄侃与华夏智新投资(海南)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65%和35%。
3月,北京一零一中宣布接入北京大模型企业智谱的AI Agent(智能体)系统,通过AI 智能体方式对“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六大领域进行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