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被命名为“MOOC年”之后,这场裹挟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学习风暴从北美洲一直刮到了远东。对此,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则曾表示,MOOC的到来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老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所以他又创办了MOOC学院。
随着MOOC的光环在慢慢消退,一些缺乏自制能力的用户在看了几集“名校课程”之后,选择性遗忘了这个不再时髦的“热词”。
而现在,曾以“去功利化”来标榜自己“好学”的学习者们也许将迎来MOOC的功利时代。
慕课还是游牧客?
“心理学导论”共20课时,这门耶鲁大学的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已经播放了近五年,至今仍然热度很高。在第一课时就有362名同学观看并留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想,但坚持在第三课时继续分享的同学就只有132人了,而这一数字在第15课时变成了17人。
外国佬其实也没比我们强多少,Cousera的数据显示, 平台的注册人数和完成课程人数比例是60:1。
有人用“游牧客”来形容那些冲着MOOC兴致冲冲而来,索然无味离开的人,MOOC成功的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对知识的渴求,却依然无法改变他们贫乏的自制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对100万注册MOOC学生进行调查,但只有约50%的被调查学生听过一次课,也就是仅完成了某门课程的一次课堂教学。该调查得出结论,大多数学生对MOOC课某一门课程(比如微积分)的兴趣仅维持了不到两周。
从百度指数来看,MOOC在中国从2014年开始进入高峰期,并在2015年春节之后逐渐降低,到今年8月已经再度跌落。
有人说,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是违反人性的,因为人有天生的惰性,喜欢娱乐而非思考。由此可见,人性终于开始发威了。
功利化的MOOC是否会迎来拐点
功利并不是个好词,也不值得这些弄潮儿们标榜。而学习完全靠自觉的MOOC离这个词仿佛很远,但平台却开始试图把功利融进MOOC。
果壳MOOC学院近日联合Coursera推出了“找工作”专题——学MOOC,补全职场技能树——上慕课,做新东方讲师;上慕课,到印象笔记实习。MOOC已经从自主学习知识,开始扩展到到生活、职业周边,扩展到直通就业了。
上MOOC,你可以获得更多了。
其实,早在MOOC学院发布的《2014年慕课学习者调查报告》中就显示,能够促进MOOC学习的五大外界动力中,“证书或学分被大学认可”、“证书或学分被企业认可”分列一、二位。
这次,MOOC学院联合Coursera,与新东方上海学校,共同推出新东方·慕课行动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挑选演讲、教学及英语方面的MOOC课程,学习之后,录制试讲视频,在试讲中表现出色的“潜力股”将进入新东方上海学校面试绿色通道。
而与印象笔记共同推出的印象笔记·慕课行动计划。学生只需学习Coursera“数字时代营销”的课程(不过完成课程和拿到证书并不是强制要求),在讨论区发帖分享知识和收获,并设计一个 Coursera 和印象笔记的市场合作方案,综合帖子的质量和人气选出的10位入围选手,获得HR电话面试机会。
虽然新东方+印象笔记可能并没有能打动太多人,但作为MOOC学院的第一步,已经可以看出MOOC平台功利化的趋势。如果在中国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MOOC学习的成果,并通过学生的在线测评择优录取,那么MOOC能带来的就不只是求知欲的满足和技能的提升,而是从学习到就业,甚至再就业的一条龙服务了。
其实,教育部在今年已经出台了“推进高校MOOC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虽然整体推进的速度目前还很慢,但包括北大在内的部分名校也已经开始了试水。
从MOOC来看,非功利性目的“我爱学习”仍然是一个伪命题。而作为一个学习者,我们最该自问的是,激励我坚持学习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本文作者有两个,penni和天一。
【推荐阅读】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