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学习是否是一件孤独的事,天生跟社交冲突?谈到兴趣社交你会想到豆瓣,投资社交你会默默打开雪球,职场社交用linkedin或者脉脉,无聊社交有same这样的产品,那学习呢?
学习社交是个伪命题吗?
当你偷偷设定一个目标,为了达成目标设置任务清单:看完某本书,Duolingo全都刷通关,上班之余在培训机构学外语,你还报了12月份的日语二级考试。但是这些都不好意思分享到朋友圈?你可以来条条分享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
条条的使用方法很简单,首先设定一个目标,找到你的同道中人,每天“偷窥”TA在做什么,打卡完成任务,记录学习进度和轨迹,可标记的比如读书时长、页数、对这本书的评价等信息,你可以在开始读书时就打卡计时。这跟跟记账的app有相似之处,应用并不提供学习内容,但是会记录每一笔“消费”并生成可视化统计图表。每个人最多可以设定三个目标,完成目标之后你会成为后来人参考的榜样。
目前条条只提供书籍类的打卡,这也是最容易入手的一类。“书籍之外,我们还会增加app、辅导班和考试地点这三类打卡方式,'偷窥'跟你一样目标的人都在看什么书,用什么app,上哪家的补习班,参加什么考试“,创始人汤玫捷对未来赚钱这件事并不担心,因为在既定的社交规则之下,累积足够的用户量之后会很自然地过渡到变现,像日本的教育社交应用studyplus一样,第一步会成为一个流量入口,汤玫捷也毫不掩饰对studyplus的好感,坦言从中借鉴很多。
不同于豆瓣、知乎、果壳、玲珑沙龙这些以内容为主的社区,条条做的很轻,并不涉及具体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主要功能就是打卡和“偷窥“。而设定目标和打卡的动作都是按照规则来的,目前目标都由条条官方运营团队提供,用户不能自定义,“太多自由反而留不住用户,”设计好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聚拢人群。
“我们做的并不是精英社交”
条条于7月初上线,最初的内测用户主要来自于2015年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简称哈佛峰会)的参与者以及各大高中名校的学生,因此被冠以”精英社交“的概念。
选择从高中生入手,条条团队的考虑是,一款产品最初一定要从有刚需的人群切入,用户才有动力持续贡献内容,如果人群太分散就很难在短时间里把用户聚集起来。相对来说,学霸贡献出优质UGC内容的可能性更大,在初期对产品数据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事实也是如此。“产品刚上线时,活跃的人一天甚至能打卡20次左右”。而且学霸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就像优质的培训机构会看中好学生在总学员人数中的占比一样。
另一个原因是,两位创始人汤玫捷跟贺一鸣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长期负责哈佛大学在中国地区的招生和推广,积累了全国各地200多所精英学校的资源。
条条的打算是,未来从有刚需的考试领域扩展到非刚需的兴趣类目标,比如“人丑就要多读书”的目标,但是有些目标比如语言、教育学都是很宽泛的类目,并不像考SAT、TOEFL等十分明确可执行的目标。当你每个阶段都制定不同的目标,找到一起同行的人,互相窥探别人在做什么,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路径,当越来越多人完成目标,那么到达目标的最佳路径也会更清晰。
“曾经八周做出12万用户”
条条还未上线之前就获得了徐小平的天使投资,这是他们第一次创业,但并不是第一个项目,在条条之前,他们还推出过一个“8周累积12万用户”的移动应用“万考王”。团队在去年10月底就组建起来,半年的时间研发出备考押题软件万考王,主要针对托福、GRE、SAT、ACT等出国考试,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挖掘以及考点的分析预测考题,根据用户制定的考试目标和期限推送学习计划和内容。
而只做英语考试,万考王的发展面临瓶颈,在转型期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深挖内容,扩展学科,而其他学科考试相对英语来说要复杂很多,做内容是件很苦的事。
二是换方向,在已有十多万用户的基础上往社交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对于一个以工具为主的app来说并不容易,从名字到产品逻辑到UI、UE都需要推翻重来。
汤玫捷选择了社交的方向,但是避开内容这个沉重的部分,做轻量化的“目标社交”,这个领域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芥末堆之前介绍过的日本创业公司studyplus。汤玫捷表示,相比studyplus,条条会把对用户的激励跟互动作为重点来做,目前正在开发群组功能。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