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阳光书屋:做公益的同时也在成为智库和教育产品孵化器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阳光书屋:做公益的同时也在成为智库和教育产品孵化器

作者:东瓜 发布时间:

摘要:阳光书屋向智库和孵化器成长,但关注的依旧是教室里面最真实的需求

是的,不少投资人都发现O2O很火,但投出去的钱或许是回不来了;互联网+教育类产品千千万,看着也都还行,但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不得不通过刷单做出漂亮的数据……曾有一位做教育平台的CEO对芥末堆说:“其实你真的想解决教师们的问题、教学的问题,几个创始人坐在办公室里推理,顺逻辑,‘想当然’,或许并不管用,你只有实打实跟着那些老师们上下班,在他办公室里坐着,你才可能弄清楚,他们到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创投和媒体界一年来热炒的的词就是“资本寒冬”,但对教育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儿:可以看看那些在一线关注教室和学习的项目们在做什么。

真的有这样的组织在陪着老师工作,解决些你看起来不似教育产品要解决的普适性问题,而是关注那些教学中的“细枝末节”,试图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找到些联系与线索来牵动痛点。这个组织倒也不是新产物,在2012年,在线教育浪潮还未正式开始前就已经注册的公益组织阳光书屋,这家曾描述自己有商业逻辑的公益书屋如今已“开张”四年多,经历四年“陪着老师”,他们目前怎么样了?

有商业逻辑的阳光书屋成了“产品孵化器”

“我们只做深耕,让可以规模化的产品去实现规模化。”这是在被问及为何运作近4年仍将主要精力放在两所学校的问题时,阳光书屋负责人高任骋所给出的答案。

阳光书屋公益项目下面原本有三个部门,技术,课程和项目。阳光书屋做着“晓书”项目,他们运用筹集来的善款购买平板电脑,技术部门研发软件,课程部门研发课程,再内嵌入平板中给乡村的孩子们上课,这一款平板被阳光书屋称为“晓书”。

通过一系列观察与调研报告,阳光书屋发现乡村教学并没有好的教学内容产品,而阳光书屋又能以平板作为支撑,于是想到做内容产品。在国外,可汗学院已流行多年,基于此,当时的负责人杨临风将技术与课程部门拆分了出来,另外成立了光合新知公司,研发了一款叫洋葱数学的内容产品,以短知识点为单位涵盖整个初中的数学知识,讲课以动漫和白板为主,也部分实现了高任骋提及的“规模化”,除却在阳光书屋的教学中免费提供给“晓书”作为数学教学内容外,洋葱数学也与一些公立学校合作,在网易公开课,优酷等平台,也能发现洋葱数学视频的身影,阅评量等数据也十分客观。

高任骋表示,阳光书屋将不断去钻研发现教师们教学中的痛点,深挖到公立教学运作与制度的层面,从中也能孵化出更多的产品想法。当有想法时,会即时组建团队,立项研发产品,让单个产品成为项目,或者如洋葱数学这样成为机构,产品们走入商业运营道路。因为一款产品要保持高水平,以阳光书屋的公益性质,从方方面面看都是达不到的。立项或者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后,这些产品与阳光书屋的联系,最多就只留在给晓书提供内容和软件上。

“阳光书屋要成为智库”

高任骋告诉芥末堆,他们目前已在有深度合作关系的学校内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在学校里的老师每学期会填一份申请表,列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阳光书屋与老师们合作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老师实现专业发展。高任骋表示,他们认为如果教育信息化只停留在做工具来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效用并不大,因为每个表层的问题相关联的都会是体系上,结构上的痛点,只有深耕入教学中,解决一个一个问题,才能找到问题根结,提出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基于教学的层面,阳光书屋为老师们解决了不少问题。高任骋介绍道:“比如有个数学老师很想对班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次诊断,因为乡村的儿童的知识体系可谓千疮百孔,每个人状况都不同,为此我们给他进行了配套的外出培训,对接了教育专家,这位数学老师本人随后自己研发出了一套诊断工具。”建立起这套体系以后,他们在合作学校以及一些区域推广,直接把老师的绩效考评和这套体系挂钩,深度嫁接到学校原有的行政体系内,既培训了教师,也利于他们发现教学中的痛点。

“我们一直在发现问题,希望能优化教学。从浅层看是在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深层看我们是在深入探索,以课题式的形式,从第三方的角度进一步去了解公立教学到底是如何运作的,老师是在以什么方式工作等等。”高任骋说。他也介绍说,阳光书屋更想担任一个生产知识型的机构,能在深层次的探索中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再深入做成能分享的经验,之后可以分享给其他的公立学校使用,或是能面向规模化性质的执行机构分享,这样的服务就类似智库对B端的服务了。对此,芥末堆也问到高任骋,会不会担心这样的点可能涵盖不到面,他笑着表示不会担心:“中国太大了,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会深入研究这一块。”

除此之外,阳光书屋也在积极地和教育类行政机构合作。“我们目前还是自下往上走的形式,未来会和省一级或者各学区的有关部门有更多联络的。”高任骋说。

实现改变的两条路径

目前的教育产品逻辑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两种:

一、铺大面再打补丁包或做豪华升级,这就好像经验不足的煎饼果子师父撒面糊时会铺不均匀,需要不断添加面糊补充快被煎糊的部分,也要不断把面糊抹匀,以防厚的地方被烤成了蛋糕的口感,做成煎饼果子后,好吃与不好吃的几率各占半边;

二、从小痛点开始接触,慢慢触动大痛点的形式,这像拔水平角度的阻生智齿,虽然打了麻药,把智齿拆分成了数块慢慢从牙洞中挖出,但过程依旧血腥漫长,对口腔而言也算动了个大手术,麻药消散后痛点是消除了,但疼痛感也会随之而来。

究其根本,这两种逻辑都是想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育体验,距离达成目标的道路都还很长,这其中不变因素太多。在此,芥末堆不做背书,仅把“手艺人”们请到了台上,供大家观摩借鉴。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阳光书屋:做公益的同时也在成为智库和教育产品孵化器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