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知识建构,一个风靡国外教育界的新理论与新模型!

  发布时间:

知识建构,一个风靡国外教育界的新理论与新模型!

  发布时间:

摘要:

走进香港名师课堂

2015年4月,小编有幸认识并参观了一位香港知名老师的课堂。李老师教授视觉艺术课程已有十年,他的课堂深深地打动了小编。先给大家看几张小编拍的照片

图中这个狂拽酷炫的贴满便签纸的墙叫做“知识墙”。这个是李老师根据一个叫做Knowledge Building(知识建构)教学理论和模型打造的墙面。左一是李老师的教室布置,其它两张均为李老师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作品。

李老师任教于香港某三等学校,他的视觉艺术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李老师本人也因此多次获得香港优秀教师的称号。究竟为什么这个课程如此受欢迎呢?故事是这样的: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李老师与香港大学几位教授合作紧密,成功应用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型 Knowledge Building (知识建构)在自己的课堂中。李老师不仅将此教学模式成功地同自己的课堂激励系统结合了起来,还不停地探索KB与其它新教学策略的结合。比如小编去参观的那节课,李老师就完美呈现了KB与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的结合。

原本这样排名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小编去听李老师的课时,却被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交流时产生的思维火花给惊呆了!不告诉我这是后进生我压根不会这么认为啊!上课的时候,李老师会和学生围坐成一个大圈。他们以非常自由的方式讨论一个话题。讨论前,学生会在老师设计的工作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自己搜集的资料,任何一个人表达了一个观点,其他人都可以回应。课堂是完全自由的,等到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学生需要将他们讨论的东西写在卡片纸上,订到墙上,并和以前相关内容的卡片连接,于是就有了上图所看到的知识墙。当然李老师也会使用一个叫做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的在线平台来组织学生讨论,关于知识论坛后文会有详细介绍。

在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要学习什么才能够为尚未出现的职业做好准备?答案便是“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思考”。21世纪教育突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知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学习如何学习的重要性,换言之,培养21世纪技能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几个核心的21世纪技能主要是:协作/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在众多以此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中,Knowledge Building (知识建构)作为最受关注和肯定的模式,为学生的21世纪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什么是KB?

简言之,KB(Knowledge Building )是当前CSCL(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同时也是 CSCL 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KB这一理论和教学模式带给教育从业者最大的冲击是它和“学习”所存在的本质差别。 听到知识建构(KB)实际上和“学习”不一样小伙伴们是不是惊呆了!What?KB不是为了学习?No no no, KB其实重新定义了“学习”!

我们先来看看图1展示的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路径强调学习者由浅入深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这也是我们教科书的编排依据。

我们再看看图2中展示的知识建构理论循环:深入“学习”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KB的始点其实是传统学习途径的终点。也就是说,KB是逆向的“学习”。

通俗地讲,KB和我们常见的大学学者做研究是一样的道理,即:从发现一个不可理解的现象或问题开始,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成团队,不断深入调查和探讨,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不断改进,最终可能创造了新的理论或产品。

KB的创始人Scardamalia 和 Bereiter夫妇希望通过这一学习模式改变我们死板的教学模式,将传统以知识为目标的学习变成真正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这个过程让他们以非常自然而非刻意的方式习得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并且将其深化和应用。 虽然传统的学习,学生似乎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并不觉得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紧密的联系。小编当年也是为了考试拼命死记硬背,然并卵,出了考场,所有的知识都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师。

其实,近年来传统教育的转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呢!其中,KB作为一种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强大教学理论和模式已经在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KB 模式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在他人(具有更多知识的老师、家长等)的帮助下为个体同化或顺应的,而是在与同伴一起从事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一个在所探讨的领域中建立互相理解的过程。

这个解释一定让你很困惑吧,说白了,KB的目标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社区(learning community)在交互式的探究和讨论过程中,一起成长和进步,习得某方面知识,解决最初的难题,并不断将共识深化,产生更高阶的问题,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KB是一个持续解决问题和改进想法的过程。

小伙伴们一定觉得抽象又难操作吧?其实这些问题早已经被创始人们解决了。他们在多伦多大学组成了一个技术研发团队,专门开发了一个网上平台——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KF),来支持KB的实现。”

什么是KF?

KF将我们传统的面对面小组讨论转移到了网络平台上,并且通过KF的多元功能保存了每一个讨论记录,方便回顾与总结,还有教师评估。KF中有一个叫做视窗(view)的东西,视窗的建立是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定的。

为了避免难以理解,放图:

图中的方块代表学生写的笔记(Notes),笔记之间的连线表示回复与被回复的关系。比如B回答了A的一个笔记,那么B的笔记就会和A的笔记自动产生一条连线,连线的箭头指向被回复的A。如此一来,其他人就可以看到A和B在讨论,并点击查看他们的讨论内容,选择是否加入讨论。KF实现了学习的绝对民主化,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当家做主,整理拖动杂乱的笔记,利用工具勾选好的笔记提醒大家关注和阅读,为某一串讨论笔记写总结或取标题,总之就是,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咯。

那笔记怎么写?笔记长什么样? 请看图4中的KF笔记细节!

图4中红色方块的笔记打开后就是这位学生所写的笔记。小伙伴们一定注意到了,这篇笔记似乎有一些结构性的辅助,这个结构性的辅助是KB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鹰架(scaffolds),中文翻译可能听起来有点诡异,我们可以从英文来理解。Scaffold指的是搭建房屋的时候工人们使用的脚手架。脚手架的作用就不用多说了,那在KB当中的“脚手架”是什么用呢?它们其实是认知辅助工具和结构,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必须在写笔记的时候清楚地分辨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的目的,每一句话的范畴,是解释,理据还是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具逻辑和理性地思考,还可以方便他人在阅读繁多的笔记时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条笔记的核心内容。KF提供了6种基本的scaffolds(如图5所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层次创建更加适合的scaffolds给学生。 除了scaffold之外,keywords(关键词)也是KF辅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功能之一。

图 5 撰写笔记时需要使用的鹰架(Scaffolds)

如何应用KB和KF教学?

香港大学陈桂涓(Carol Chan)教授和她的团队就将KB这个抽象的理论和中国教育现状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一个四个阶段的KB实践教师指南。这个指南包括了:1. 创建协作学习的课堂文化;2. 鼓励和激励学生参与到KB和KF之中;3. 深化KB讨论和探究;4. 评估KB。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留言给小编咱们深聊。其实小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大胆尝试了一把水,将KB应用在了中文课堂,效果也是超出了小编的想象。



如何评估KB?

使用KB 教学,不仅可以利用便捷的KF评估分析工具,也可以开展以反思笔记(portfolio notes)为主要形式的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KF中设有5中类型的分析工具。如图6所示:

图6中展示的5种工具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就是第一个和第三个了。第一个用来统计每个学生写了多少条笔记,回复了多少人的笔记,修改了多少次笔记,使用了多少鹰架和关键词等数据。第三个则是用来分析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反思笔记(Portfolio notes)是KB最常使用的评估形式。通过写portfolio notes(反思笔记),学生需要摘取和链接过去的讨论中的片段来说明自己甚至是整个班级是如何深化他们在某一个方面的认知,并且逐步解决某些问题,学到知识的。

图7展示了一个学生的反思笔记,通过使用集合我们的知识(putting our knowledge together)这个鹰架,他反思了自己是如何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并获得成长的。他不仅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和解读,同时也通过“参考笔记”功能引用了同学的笔记作为其观点的依据。

KB适合后进生吗?

以小编的实战经验可以自信满满地告诉你,这个平台其实为后进生提供了更加多的机会去进步,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实现了完全的放手,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约束让后进生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秀学生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也可以让他们同这些同学交流与分享。除此之外,这个平台简直是像小编一样平时害羞不敢举手发言的童鞋的福音。在这里你可以避免课堂发言的尴尬,畅所欲言,理直气壮。因为这里只关注问题和知识本身,而不是社交关系的远近。

小编天花乱坠地讲了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KB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小编无比期待KB也能在中国的课堂得到推广啦!

(本文来自投稿,欢迎与作者联系,微信号ghkj201)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来自于互联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互联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知识建构,一个风靡国外教育界的新理论与新模型!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