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实际上是中国教育改革两个基本命题。
教育公平关系到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明,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关于教育的均衡,深圳的孩子可以在高科技的教室里上课,而陕西的孩子则在窑洞里上课,教育的均衡实际上是教育质量的均衡,在窑洞教室的代课教师多数都没有经历过很好的培训,而在深圳,老师要么是博士生,要么是硕生。教育公平,又或者是教育均衡,这个问题永远优先于教育的其他问题。
教育创新关系到怎么培养人、怎么教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步调一直很慢,像北极熊走路,慢吞吞、懒洋洋的。
最近可以看到政策上有两大利好:一个是网上流传教育部关于高考改革的方案,从某种角度上说是目前为止教育部推出最好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特别的地方就是,不仅仅关注学科考试,是关注考英文还是不考英文,是考数学还是考物理,是吃包子还是馒头这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两年内创造条件取消一本二本(上海、浙江等部分地区,芥末堆注)。同时还有一个重要改革,就是把高中的成绩纳入高考参考,这是划时代的。第二个利好,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强调教育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次论坛的意义,就是要为教育改革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必须要借助外力,即要“互联网+PPP模式”,就好像金融改革可以等同于“互联网+支付宝:银行改革”。
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知道问题在哪里?纵观现在的教育,存在着几个弊端:
第一,官府垄断教育。只有民间力量,虽然会百花齐放,但容易“天下大乱”;而只有官府办学,而没有民间力量,国家则会很沉闷,教育就没有生气;只有政府办学和民间办学都轰轰烈烈,这个国家才是厉害的,才是真正的强大。
第二,教育等级制明显,喜欢把学校分成一本、二本、三本,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则又分成重点中学、重点小学。教育资源都是纳税人交的钱,为什么这个学校可以享受多一些,那个学校享受的就要少一些?那个学校的学生就不是中国公民的孩子吗?不是中国的公民吗?这种情况不仅是地区差异,例如广东比青海的教育条件好,即使在深圳这一个城市内,也有重点非重点。
第三,现在中国教育是模块式教育或者盆景式教育,学校试图把学生按照固定的套路培养,这个学生培养成这个专业人才,那个学生则培养成那个专业的人才,这其实是叫刻舟求剑,把学生当作产品来培养。学生从来不是学校的产品,培养人怎么说人是产品?
展望未来,可能有四个办法来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这两个问题:
第一,民间办学力量逐步兴起。公益慈善会民间组织办论坛的前瞻性,让民间的办学力量逐步兴起。
第二,学校的办学形式有所变化。现在的学校是把一大堆人搞过来教你,而将来的学校是群居切磋的场合,谁有新的信息,新的议题,就群居切磋。这样一来,社会民间办学机构也能够可以发挥群居切磋作用。
第三,文凭意义发生变化。现在文凭成为衡量人才标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文凭是人资质性的证明。为进入社会,自己为自己投资或者家庭为自己投资,都不是衡量是不是人才的标准。
第四,学习手段和方式会变化。互联网教学会为广大公民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过一百年是不是还有这种大学很难说。历史上本来没有大学,只要历史上没有的,将来就有可能消亡。
(本文整理自章必攻在《互联网+PPP资本:教育创新与公平的新引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作为前深大校长,一直致力于中国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的事业的发展。)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