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K12领域的在线题库背后都有它的影子:“K12在线题库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家2013年就实现盈亏平衡的在线教育企业,2009年成立至今未接受过外部投资。这是一家业内人士交口称赞的企业,“做的扎实但是太低调了”,“内容是最好的,但是产品体验是二流的”,“题库质量还是得看菁优网”......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家K12在线题库
2015年你不能不关注的教育热点是O2O,回到2014年,教育行业的热点之一在题库领域,自2013年起,魔方格、学霸君、猿题库等不同形式的在线题库纷纷上线,并且在之后拿到了一轮又一轮融资,随着题库领域创业的热度升温,只要聊起题库就频繁听到大家提起菁优网,这是K12在线题库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菁优网于2009年创立,是较早开始做在线教育的团队之一,在此之前,创始人李强做的项目叫“习网”,同样是K12领域的在线教育。2010年9月,在题库完成初步建设之后,仅仅上线了最简单的搜索功能,学生、家长、老师都可以免费搜题。
从建题库之初,菁优网所采用的就是PGC模式,通过一套监管体系处理题目并组织优秀老师兼职编写题目解析,菁优网的创始人李强十分重视这一块,他表示有一半的资金投入都用在资源建设上,而他自己到现在还乐此不疲地每天抽时间写解析。题目版权,一部分来自各地学校的考试试卷,一部分来自学生上传提问的题目,唯一能确保的是,解析的版权属于菁优网。
2011年底,菁优网开始尝试通过题目变现,采取VIP会员收费的模式,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唯一一家直接通过内容收费的题库产品。2013年,菁优网实现盈亏平衡。
拼的不是用户量,而是用户质量
以题库资源为基础,在试题搜索之外,菁优网针对学生和老师分别推出了不同的服务,针对学生的答疑和练习服务,以及为老师提供的组卷功能,也有部分学校使用菁优网的系统进行在线作业。2014年移动学习热潮下,出于防御性目的,菁优网推出了移动端产品,同样有题库产品的标配:拍照搜题+真人答疑+在线练习。
本次菁优网首次对外披露了各项数据:目前题库数量是400万道(仅提供理科题库),保持每天更新大约4000道新题目,注册用户1500万,累积答疑40亿次,累积组卷量700万套,学生训练量6000万道,目前PC和移动端的用户占比大概在6:4,PC端的访问持续时长在7分钟左右,以优质流量为基础更容易变现。
以题库为基础,2011年开始,菁优网开始尝试不同的变现模式。2014年,菁优网的营收在1000万以上,通过以下三种模式:
To C:面向老师和学生/家长推出会员服务,针对老师则提供组卷功能,在线组卷本身免费,下载试卷收费。学生方则是向会员开放更多权限,有小部分难题只面向会员开放。
To B:这是今年年初推出的新业务,面向培训机构和学校提供包年服务,目前有400多家签约合作企业和学校。
渠道合作:通过跟校讯通厂商和出版社以及其他渠道商合作来完成,比如拓维信息、中文在线等上市公司,这也是现金流的主要来源。
不止是题库
“每道题都是我们的推销员”,李强一直坚信这一点,因此在公司人员架构上,从来没有设立过销售团队,二是专注于包括内容在内的教学资源建设。在企业管理上,李强坚信这一点:靠自己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公司必须要盈利,盲目接受投资会掩盖产品和运营上的问题,始终要让产品去征服用户。一直到现在,菁优网都保持每年30%的自然增长。
在2013年之前,菁优网的团队一直都是5个人左右,保持低成本运作,按照李强的说法,“赚多少花多少”。直到2013年由于竞争的压力,才开始加大投入,扩充资源和运营团队,加速发展。
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坚持健康慢发展的菁优网错过了题库爆发期的发展浪潮,李强也承认发展速度有点慢,移动互联网是公司发展的短板之一。最近一年来同类题库竞品用户量的高速增长确给菁优网的发展带来压力,甚至分流了一部分用户。所以菁优网在筹备登陆新三板,通过资本市场去获得发展资金,一方面加速原有题库类业务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尝试一些新业务,李强的野心并不止于做题库,而是去探索在线教育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
近期菁优网将发布研发已久的新产品,尝试做云教育平台,从工具端切入服务环节,以题库为基础研发一套课程,通过线下试点建立自己的教师和教研体系,并逐步转到线上直播课堂。
“不止是题库,我们正在尝试的新业务是培训,之后也不排除会涉及到教育行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包括硬件等,探索在线教育领域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