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用户基础的问题
我们在做移动幼教这个行业的服务,第一个问题就在于你是否真正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哪些用户?我将中国的儿童幼教的用户群分为3个主要部分。10%的那部分(蓝色的)我把他们定义为高级的或文艺的父母,这群人的整体家庭素质非常高,甚至从他们上一辈开始家庭条件就非常好。这类群体的父母不需要外力,自己本身有能力辨析出哪些方法、哪些书籍、或哪些行为能培育出自己的好宝宝。
绿色部分(大概30%)我看做是普通父母的一群体,包括我自己在内。所谓普通的父母,大概就是我对自己家的孩子很重视,我也准备了一部分的资金或者说只要在一定能力范围内,我都愿意投入。但是这些父母是不是对一些育儿方面的问题不懂,或者无法自己判断是否适用自家孩子。这些父母有一部分会找到之前提到的那10%的父母,听听他们的意见,找到意见领袖。还有更多的爸爸妈妈靠自己不断的摸索,所以马路上面那么多早教机构是有道理的,每一家都说自己好,都说自己有特色,结果试听一节课,感觉不错。所以导致大家感觉这个好赚钱。
另外一块大概占60%左右,我认为是相对比较低端的,但也是人群占比最多的。这一群体不能说他们对孩子漠不关心,但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很多父母会把孩子交给自家老人去带,然后找各种借口,工作忙、学习任务重,所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这一块投入的很少、关心的程度也很少。我认为,这群人基本上可以从移动幼教的目标用户群中剔除,因为这群人不会产生任何消费力。
所以我认为对移动幼教或者说是对宝贝全计划来说,看重的是10%和30%那两块。而这两块里面10%的父母也很难赚到钱,因为那群父母的要求很高,因为辨析度高,所以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你打动他们花钱,这不容易的,我认为在咱们中国真的很难找到这样的产品,这群人通常自己去海外的网站,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教材,他们会拿过来自己用,自己学会了以后传输给自己的宝宝,很多人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真正的市场是在30%左右,是我认为有价值的,中国的教育这一块的用户。
但是在这么一个绝对规模不是很大的市场里面,你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品牌服务的转化率,如果能做到一定的转化率,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
其次,自己是否够格做移动幼教服务?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教育类游戏总是不温不火?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作为开发者做出来的东西,如果父母喜欢,一般孩子不喜欢。如果孩子喜欢的,父母又不喜欢。这是什么原因?我找到三个症结:
第一,专业化程度弱。我们所有的在这个领域,开发者真的是为游戏而游戏,确实你仔细看看,真的是为游戏而游戏,纯粹就是一个游戏。
第二,系统化弱。可以轻易的找到一款绘画的APP,可以轻易的找到各式各样的不同领域的儿童类游戏地APP。但是每一款APP之间没有连接的,能够解决一个问题,但是不系统。
第三,作为创业团队,碰到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说要做自己品牌形象,那么你的影响力又太弱。
刚才我说到的三个症结,其实我也找了蛮久,接下来我要对症下药,可是特别难。为什么?没有人。下面的内容大概描述了我对一个从事移动幼教行业的团队的基本要求。
第三,如何走出来?
可能有朋友说我已经在干了,我已经做了很久了,那跟大家讨论一下,如果在里面了,怎么走出来?后面我提到的3点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
第一是调整产品思路。我们要认清楚,我们不是纯粹的做教育,也不是做纯粹的游戏,这一点很重要。不要做游戏的游戏,是不要成天想让孩子沉浸在我设计的产品里面,因为成人那一套积分制的东西让孩子玩,那是毒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产品思路调整为,我做的东西不是教育,也不是游戏,而我的重心是培养孩子很好的习惯和兴趣,这个出发点,那你的产品兴许有市场。
第二部分是我不得不低下头,要迎合市场需求。最大的用户群体,最大的收费用户可能是30%的普通妈妈。这1500万的普通妈妈里面,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关键字,成绩、攀比、性价比。这是我们中国的特色,没有办法,你不能完全的脱离现实。性价比也很重要,这类用户愿意付费,但是又不能太贵,特别线上产品几乎不可能付费的。
第三点,我们在做所谓线上教育,就是不要把界限划得很清楚。大家很清楚,做早教是永远不可能100%电子化的。成人教育我不知道,我没有研究,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6岁之前的孩子要学习一定不可能全部电子化,完全用Pad、手机替代传统的书籍和玩具,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想办法和传统的早教机构也好、产品也好,进行合作,大家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一条路一定要走通,这样才能把整个市场带动起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