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变革中,微课的定义就是还来不及定义

作者:罗勇 发布时间:

变革中,微课的定义就是还来不及定义

作者:罗勇 发布时间:

摘要:优秀的微课一定是那个学科的老师创造的,而不是技术人员加工出来的,它真正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微课就是我们教育界的微信,就是很草根、很快捷的学习资源,谁都学得会。微课不是很专业的东西,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家很喜欢微课,都去拥抱它,它就快速地传播开,我们甚至来不及想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微课这样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普及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

从2013年至今,我参加与微课相关的会议或者活动次数已经接近两位数,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下微课的火热程度。然而,时至今日,假如有人问我微课是什么?我还是不能干净利落地给出一个定义,并不是这些微课会议和活动我都没有认真听讲,相反,是因为了解到的信息太多而无从下结论。

既然所有观点都有道理,那我们不如暂且把理论放下,来聆听和感受这些来自一线实践者的声音。或许他们对微课的认识不够全面,但是他们是真真切切把微课付诸实践的一群人。

基础教育:微课已经在教学中应用

在传统教育领域,高校谈慕课,中小学谈微课,似乎成为这两年来的时尚。事实上,在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等政策的推动下,微课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确实已经兴起,而这股微课热不仅有来自组织层面的力量,许多一线教师也自发成为了这股潮流的弄潮儿。

在山东潍坊昌乐一中,微课已经应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而且一直使用至今。他们的做法是:微课配导学案,一节微课有一个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任务单,这节课要讲什么东西,讲到哪个地方,前期需要进行规划,而微课主要是任务单上的重点和难点。一张任务单可对应两个微课或者三个微课,然后学生晚自习的时候通过微课来学习,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再讨论,类似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模式。学校有专门的平台,学生看完微课之后,平台上会有一些在线检测题。学生通过学习课程知识,平台会自动把数据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会了解学生学习微课之后,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在第二天讨论交流的时候再重点讲解。

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教师徐文健说:“我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我认为微课是非常草根化的一个东西,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制作不一定非得用这些软件,因为制作的过程很难受。实际上要讲一个数学题,我可以通过一个摄像头,就在纸上做,可汗是在电脑上的升级版做的,那么我们可以在纸上做,录下来。然后再辅助一定的讲解,或者通过电脑做一些技术处理,这也是一个微课。”

徐文健认为微课必须短小、精练。要通过微课讲出一个东西并把它压缩到五分钟,这样的一个微课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微课和微课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到课程就是很大的东西。微课可以说是课程中微小的一个点。

企业培训:微课弥补了表达能力的不足

事实上,微课在企业的应用在2012年移动学习火爆开启的时候就已广为人们所知,具体使用的时间甚至更早,微课在企业的培训应用中以其便捷、实效和移动化为员工所喜爱,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大优势。

在许多大型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往往都有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些人可能与互联网并不是很近,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快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的经验是企业的财富,可是这些人大部分都表达能力不够强,如何把他们的知识输送给更多的新员工呢?微课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电子课程开发主管杨晓华说:“微课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微课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它的草根性,降低了技术上的门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这里头。只要你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你就有发言权,把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现给大家就可以了。微课的草根性让更多的人容易接受,它不需要极强的表达能力或者表现欲。

第二,原来我们做课件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我们做完这个版本,只能在我们的平台上用,而在手机上就看不了,Pad上也看不了,若要在移动终端上看还得开发新的版本。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能一个版本,在所有的平台上都能使用。

第三,微课不是万金油,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比如说我们很多自己内部的课程,系统性特别强,本身相对比较复杂,就不适合拆解得特别细,要把它做成微课,再用其他的方式给它穿起来可能更累。那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做成微课呢?我们觉得新出现的一些市场业务,可能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重点问题或者是一些任务,通过解决任务的方式,把解决方案或工作方法通过几个步骤或者是几个点放在一起,做成微课,这样就比较适用。”

一线教师眼中的微课:按需学习

余江涛是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的教师,该校现在以多套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发展,学校既扮演电大的角色,也承担了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功能,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社区的老年人。老年人对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操作能力不同于年轻人,他们接受的能力和速度比较慢,如何来培训这些学员呢?

余江涛举了一个例子,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摄影,各种设备都很先进齐全,但是他们对修图的知识了解不多。学校开发了一门很简单的微课——用美图秀秀把彩色照片变成黑白照片,把操作的几个步骤录制下来,然后做成微课以后发给这些学员,他们有空就看,短短几分钟,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学会了。

因为有了大量制作微课的经验,余江涛对微课的认识非常深刻。他认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微课的表现方式可能不一样。低龄段的可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高龄段的要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体系性。内容选择上,有些知识是不适合微课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硬要把它弄成一个微课的形式,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另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培训师讲,关注的部分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拿到教材后一定是要重新分解,才能做成一个系列化的微课。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那种备课方式,最后会发现十几分钟的微课容量是远远放不下的。

他说:“为什么我们到网易的云课堂里面去,看它的排序方式,从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每一个课都是一个微课。时间很短,但是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个老师上了一门完整的课程。学生可以从第一课入手,也可以从第三课入手,它是一个体系,

但整个体系也是系统性的。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但是对于单个来讲,就是微课,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形式,课件的形式。可汗说微课有一点是他的优势,指的是什么?你会觉得上他的课,某个地方不是很清楚时,这个老师就会停下来给你思考的时间;学懂的话你可以加快速度。这就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选择。但在传统方式下老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你说这一课我懂了,让老师跳过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网络这种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微课这种载体上能做到。我觉得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仅仅是教学的结构翻转,实际上角色也翻转了。这个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对于学生而言,不再单纯是以前的填鸭式学习,老师讲多少吸收多少,他已经变成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因为他在家里学到了这些知识点,带着一些问题、疑惑到课堂上来,是带着这个驱动力来的,他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求知、求索。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是微课的魅力,如果说颠覆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要改革的部分。以前的填鸭式给我们的应试教育烙印太深了。”

关于微课是什么这个问题,余江涛认为要回归到草根这个本质。它主要反映在技术上一定是草根,高大上的不行。做微课一定是回归教师本身,一个数学老师,他是最好的微课创造者,不要指望一个信息中心的人或者是一个计算机老师来帮你实现微课制作的梦想。任何一个学校当中,凡是在信息化方面走出一条独特路子的都是学科的老师,而不是那些专门搞信息技术的,当然,信息技术的老师在他本领域当中也会是佼佼者。如果回到学科上,回到培训上,回到教育本身上来,微课这种草根的方式非常合适。

余江涛专门举了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说:“前不久某高校刚刚举办了一个微课大赛。我看了这个微课大赛,评的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全是请公司做的,flash动画把打乒乓球的动作全部分级,360度旋转像《骇客帝国》的特效那样。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有一个老师讲了一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微课,用到了蓝屏扣图技术、高清录播设备等。把这个老师从那个背景里扣出来,然后用Flash的动画设计了一个小孩讲话。当是我暗自想,这种技术能够常态化吗?能够被我们老师接受吗?到最后不过只是一阵风。那个五分钟的视频,我粗略算了一下做一个视频需要5000块钱,如果做一个系列这样的课程,成本就太大了。”

应用困惑:微课该如何推广和呈现

看了湛江海关微课的呈现形式,说句实在话,有些粗糙简陋,就是通过网页嵌入视频的方式来实现,录音和制作都非常的“本地化”。当然,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微课应用中确实可能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前面,他们所做的微课突出的是实用,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湛江海关科员张江可认为,现在接触的微课程的形式很多,各方面的微课程很杂,但是这个体系的成熟度还不够。大家可能只是看到美国微课程非常精致,但前前后后的联系没有看到。所以虽然微课程现在发展很快,但它一定要有一个体系化的东西来支撑。微课的基础把握好、形式表现好,再有体系化的结构支撑,最终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结果。

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都是可以移动的终端,而且互联网无处不在。微课相对来说存储空间也比较小,传播比较容易,支持的媒介比较多。有了这些因素,微课的发展在各行各业都有前景,大家都想把它做好,运用好。

张江可说:“我们现在也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我们微课程其中有一个形式是网页的形式,可以做到及时的测试。讲完一个知识点以后,做一个测试题,答对测试题了才可以继续往下看。没答对必须再复习一下,答对以后才能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我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但是现在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是没办法去传播,因为我们没有平台,没有媒介,没有学习分析系统和统一的平台来支撑和推广。所以,现在我们所做的微课程,只能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来推广。”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任雷红亮也有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微课该如何来呈现,推广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她说:“我认为微课最佳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支点,微课便携、易存储等优点能够非常快捷地应用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将来如果能够形成体系化,加上评测机制的话,这种教学方式会更好。我们作为一家教育出版社有个疑问,在传统时代,我们是为读者提供教材、教辅,在微课程的趋势中,我们要如何利用好自身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调用我们的资源,为现在的读者提供微课?”

写到这里,让我感到充实的同时也感觉到相当疲劳,梳理这些观点着实花了不少精力,我生怕把她们的意思理解错了。文中提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微课真正的实践者,她们对微课都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观点。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这些观点的对与错,她们的行动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做比说来得更加实际。

在这许多对微课的理解和认识中,我比较认同“微课的定义就是还来不及定义”。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所说:“优秀的微课一定是那个学科的老师创造的,而不是技术人员加工出来的,它真正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微课就是我们教育界的微信,就是很草根、很快捷的学习资源,谁都学得会。微课不是很专业的东西,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家很喜欢微课,都去拥抱它,它就快速地传播开,我们甚至来不及想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微课的兴起,让我们看到移动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而微课这样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普及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微课会成为移动学习大发展的一个引擎,推动大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远程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变革中,微课的定义就是还来不及定义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