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注:本文系芥末堆与WISE合作的中西辩论专题【教育领域的风险投资】的第一篇,追逐利润的“资本”在教育创新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本专题邀请国内外教育和投资领域均有思考的学者来参与这次探讨,本文作者 Audrey Waters,经芥末堆编译。
(图片来自电影《Freedom Writers》)
投资人或企业家常常对外声称,风险投资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利器。然而,即便风投最终带来了创新,那也并不是风险投资的初衷。风投,顾名思义,指的是针对初创企业的一类投资。
风险投资是股权融资的手段之一。通常,风投基金以现金的形式换取初创企业内一定的股权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话语权。风投基金作为资源集中地,获得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反过来再去支持那些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或以其他手段进行融资的企业。伴随这样高风险的风投获得的则是高回报的承诺:风险投资人选择高速增长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时,他们的预期是在四到五年内得到合理的回报 - 最好是高回报,比如通过IPO,收购或并购等形式获得成倍增长。
设定这样的时间线是风投中的常见运作模式之一,更别提它的核心理念——这些都违背了教育体系的发展规律,即广为人知地进展缓慢。一个教育科技初创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批量学校的支持吗?一个教育科技产品的效用——暂且不管“效用”的含义——有可能这么快体现出来吗?
风险投资人在做投资的决定时,往往会忽略最后的这个问题。他们考虑的并不是产品改善教学或学习手段的有效性,而是他们所认为的其他有利因素 - 比如注册用户数。这样思考导致的结果,就是成批量的风险投资人去追赶当下的热潮,比如编程学习、考试培训、学习分析等等。而尽管大多数的风险投资人都有在科技领域创业的背景,却很少人是教育者出身。这意味着,初创企业向风险投资人阐述自身理念时,很难进行教学和政策方面的深入讨论,而只能依赖一些看似高大上、却可能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相违背的论调。
许多风险投资人会借助“模式匹配”(patter matching)的方法来判断创业者成功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他们会通过分析过去成功的企业——当然对于教育者和风险投资人来说,“成功”一词的含义可能大相径庭——然后试图寻找那些成功企业的相似之处。又或者,他们会根据自身曾经作为创始人或领导者的成功经验,然后寻找和自己相似的企业家。
事实上,由于白人男性占风险投资人的76%,他们投资的对象往往也是年轻的白人男性。斯坦福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创业家仅占获得风投的创业家总数的4.2%,而在教育科技领域内,黑人女性创业家获得的风投少于总数的0.1%。这样的投资比例,显然和现实中的人口比例完全不匹配,不管是以学校中的老师还是学生比例来看都是如此。
可以看出,不管是投资的模式方法、获得风投的企业家的身份背景、还是风投本身的价值观,都与学校格格不入。归根结底,风险投资人只是把教育看作一个市场,而教师和学生则是市场中的消费者。矛盾的是,除了投资回报以外几乎不关心教育政策或教学实践的这些风险投资人,却掌握了撬动未来教育变革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投资分析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在包括15年第二季度的过去四个季度中,教育科技初创企业吸纳了23亿美金,同比之前的四个季度增长了96%。”风投左右着哪个教育科技的问题会被优先解决,支配着哪类科技手段会得到发展,决定了哪个公司能存活得久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风投文化的原因 —— 这个与教育格格不入的文化重视的是个体、私人投资、财富和白人男性。投资人和创业者曾断言“风投能够推动教育创新”。我认为,创新往往来源于文化的创新与变革。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风险投资人想要在学校推动怎样的文化发展?那样的文化又是为谁的需求所服务的?
编译:Silvia俞
>>[WISE官网] 英文版专题入口
作者简介|Audrey Watters
美国著名教育科技博客博主,教育领域从业近17年。曾任大学讲师、非营利教育技术项目经理,现在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拥有自己的超高人气教育科技博客 Hackeducation。
如果你对这个辩题也感兴趣,欢迎点击页面上方账号旁边的“投稿”!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