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北大李晓明:MOOC 发展还不够火候,行政手段不宜过早介入

作者:李晓明 发布时间:

北大李晓明:MOOC 发展还不够火候,行政手段不宜过早介入

作者:李晓明 发布时间:

摘要:MOOC在中国都能怎么玩儿?

【芥末堆注】本文为来自“北京大学李晓明:MOOC在中国都能怎么玩儿?”系列专访。李晓明教授推动、亲历MOOC在中国的发展,既从顶层思索MOOC意义和方向,也能从实践了解MOOC的微观与进步,为MOOC在中国的演进提出独到的思路和建议。本文为此系列专访第一篇,共四篇。

1.jpg

2015年10月8日,李晓明教授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慕课问道》课程正式开课。作为北大MOOC工作组的组长,李老师这两年逐渐抛下了其他一切的行政工作,专心投入到了北大MOOC的组织和推动工作中。事实上,李老师不止是MOOC的组织者,同时也是MOOC的学习者、教授者和研究者。近日,这位有着MOOC四重身份的老师接受了记者中M君的收集。

MOOC发展还不够火候 线性增长非指数增长

接受收集时,李老师刚刚结束了一段关于MOOC的视频的录制,他说这次录制形式相较于以往高大上一些,但从说起到完成总共也就用了三天,他说,“一些老师认为做MOOC视频第一是很难的事,第二是很花钱的事,但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这两个观点都不成立。就像我原来一直推广那种平民化的MOOC视频录制方式,我的新书《慕课》以及新课《慕课问道》里面都有讲这种方式,在一个小房间里就可以完成,而且现在即使录制得高大上一点,也没那么费劲。”

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这两年中国大学建MOOC课程的速度,在李老师看来还是挺快的,同时,学习人数的增加也很明显,但目前几百门课、几百万学生的量李老师觉得还不够,“不光中国不够,全世界都不够,如果说MOOC有什么理想的话,现在还离得远。”

李老师介绍,即使是在北大,他在他的第一堂课上问同学谁知道MOOC,结果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 李老师说通过edx平台的研究发现,MOOC的用户量不是指数增加,而是线性增加的。对应的关注度也是如此,正如他的新课《慕课问道》里面所说,从搜索慕课的百度指数来看,可能刚开始还有点指数增加,后来就是线性增加了,这意味着新关心慕课的人数是稳定的。而且不止中国的百度指数是这个态势,国外的Google Trend也是这个态势。

一般来讲,MOOC既跟教育有关,同时又是互联网的事。而互联网的事情要火起来是要指数增加的,比如过去出现的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新事物,都是在两三年里达到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然而MOOC却并没有指数增加,李老师说,MOOC在中国将来会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用户,但目前来看是线性增加,会相对较慢,但“只要会稳定增加就是好事。”

一个事物的发展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看,规模、质量和效益。就MOOC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李老师觉得在规模上,无论是开课的数量还是学生的人数都还不够;而质量上,真正大家都说好的课还不是很多,但李老师相信,“当规模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里面一定会有更多很好的。”至于效益,李老师虽未正面回答,但相信当规模和质量都达到的时候,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应该都会显现出来。

李老师也提醒,MOOC现在发展规模还没到一定的量,与MOOC有关的公司、业界或者投资者“要有耐心,不能总觉得怎么还没怎么怎样呢”,如果带着很着急的预期的话,会失望的。

MOOC发展不能操之过急 行政手段不宜过早介入

教育这件事天然就跟多方有关系,MOOC作为教育产品也同样构成了很多利益攸关方的博弈,比如学生、老师、学校、社会、公司5个方面,他们都会关心MOOC,关心我可以做什么。李老师说,这五个方面相互之间是有冲突的,甚至其中一方所包含的人的需求都不一定一致。

就拿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觉得我就愿意学点东西,希望对未来有好处;而有的同学觉得我学MOOC不光学点东西,我还想要一个说法,比如文凭、证书之类的。这就是同一方的不一致。

而就后者这种情况来说,李老师说,当一个人想要一个说法的时候,往往就希望用最少的力气得到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个说法就要由另一个博弈方——学校来提供,这个跟学校的声誉有关。这时就有了冲突,现在有很大一股力量要推动学分互认,但李老师认为这个还太早。李老师表示,“如果在MOOC还没有比较成熟、某些课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比较好的共同认可的时候,以某种行政手段强制进行学分互认,我认为会对教育质量有影响。一有学分,如果不能在低投入下保证质量,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利于社会的动机。”

李老师希望在未来,一些MOOC课程运营了多次、受到公认后,再认可学分,而不是像原来做很多事情一样,点兵点将,事先就定好,你开这门课,开完就认可学分,这样的话,最后的结果不一定很好。

李老师认为,学习者有这样一种认可学分的需求,你可以说他是从自我出发的,但从学校和社会层面来看,又希望学校颁发的受教育信号或说法(学分、文凭、证书等)能名副其实,能真正代表你学到了这门知识。李老师说,“就像有个学校的校长说的,现在一些学校颁发了很多真的假文凭,真是指能在教育部查出来,假是指含金量水分比较大,发展MOOC不能走这条路。”

同理,对于现在一些人提出“赶紧有个MOOC标准”的说法,李老师也不赞同。“我觉得标准这个事情不要太着急,因为如果事物还没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很难说一个标准是对的,而一旦定下的标准是错的,但却以标准的形式固化下来,这就不利于发展了。还是大家先各做各的,也挺好。

李晓明教授的四重身份:

  • 李晓明作为MOOC组织者:在北大除了是计算机系教授、北大校长助理外,还是MOOC工作组组长。

  • 李晓明作为MOOC学习者:在edX上完整参与了康奈尔大学《Networks, Crowds, and Markets》课程的学习并获得MOOC证书

  • 李晓明作为MOOC教授者:在Coursera上与另外两位老师共同开设了《人群与网络》MOOC课程

  • 李晓明作为MOOC研究者:在多次峰会、论坛或受邀讲座及收集中都分享了自己对MOOC的实践和研究,不仅有对MOOC定义理解方面的研究,还有对MOOC之于高等教育角色的研究以及MOOC未来发展、应用的探究,甚至还有实作层面上MOOC视频或PPT制作方法的研究。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北大李晓明:MOOC 发展还不够火候,行政手段不宜过早介入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