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MOOC,和简单粗暴的线下一对一都是耍流氓”,做了15年少儿教育的栗浩洋说。
这位前昂立教育副总裁近日高调宣称,MOOC普遍1位数完课率的原因,是青少年学习自制力差,纯线上的学习难比线下,一些重要的肢体用语言和交流都大打折扣。他同样不看好传统的线下一对一培训,觉得K12市场早已经过了“饥渴期”,行业需要产品升级,用更有效果和效率的方法提供学习服务。
2014年底,栗浩洋与王枫、周伟等人筹划成立乂学教育,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这套系统主要针对K12学生,从初中英语开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流程。
乂学教育于今年6月获得高达 3000 万人民币的种子轮投资,由青松基金领投、正和磁系资本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个人跟投。
“我们希望用计算机模仿有30-4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为学生‘一对一’指导”栗浩洋说,优秀教师可以做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精细把握,“细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个定冠词有13中用法,我们就会把‘定冠词’这个知识点再拆分成13个‘纳米级’知识点,并用认知逻辑的先后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
王枫说,把知识点拆成“纳米级”的颗粒度,可以节约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王枫博士有18年在线教育技术研究经验,在美国成功创建了在线以及O2O教育模式的学位与认证专业,领导开发了属于美国教育部国家项目的幼儿科学教材。
自适应不是“新故事”,但要拼产品“适应力”
3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几乎是破了2015年教育行业创业企业种子轮投资的记录。其实,去年开始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学习”已经成为很多K12在线学习产品的“卖点”。成立于美国的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被认为是自适应学习领域的标杆公司,并于近日宣布获得D融资,并将开展to C业务。
乂学教育提供了三名中学生的学习路径对比图(背景为初中英语知识图谱)。
学生一(红颜色)使用传统的学习系统,学习路径呈零散状态,效率最低。
学生二(蓝颜色)使用初级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预先设定的基本规则来规划学习路径,效率相对更高。
学生三(黄颜色) 使用“X+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通过系统实时精准测评,定位知识薄弱点,规划学习路径,学习效率最高。
王枫对芥末堆表示,所谓“自适应学习”,绝不是几个算法和公式“套上”题目那么简单,而是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知识点的吸收、维护、分析和应用。这个交互很难做,背后是海量的学习行为数据。
在王枫看来,一个自适应系统要包含三大基本构件:
内容模型——建立详细的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结构图
学生模型——实时测评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的能力水平,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推算和量化学生在其它相关知识点的能力水平
教学模型——根据每个学生最新能力水平提供相应反馈,并匹配最合适的学习内容。
其中,“学生模型”和“教学模型”是开发难点,要做到动态、实时监测学生在不同知识点的能力水平,并提供相应反馈和匹配内容。这需要应用到数据科学、教育测量学、标签技术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内容方面,还要考虑每道题⽬的难度、区分度,以及某些知识点的先验信息,最后,还要通过一个数字化的程序把这些内容和数据“转”起来,与学习者交互。
因此,王枫认为,考虑到不同学科、年段、地区的考试风格和侧重都非常不一样,平台型的自适应产品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真正的自适应学习,应该根据学生用户群体和学习目标,来定制开发学习产品。
本土化的自适应
做定制化+自适应的学习产品,绝非朝夕之功。
结合团队此前在中国、美国十几年的观察和积累,乂学教育开发出了针对中国K12学生的“X+自适应学习系统”(后简称“X+”),并结合线下试点学校和学习中心,目标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每个学生提供随时可以辅导学习的“私人导师”。
王枫表示,把知识点拆到足够细并实时监测,能够勾画详细的学习者档案,并根据知识点间的先行关系、相关性等,推送最合适学生学习的下一个知识点,学生不需要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节约学习时间。
对于 K12 来说,粘性也很重要。借鉴美国在线高等教育企业2U的成功经验,乂学教育引入社区化方法,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粘性与参与度。
比如,使用乂学教育的系统,学生和老师可以在课后保持交互,为学生答疑反馈等;学生也可以为了共同的学习兴趣和目标,组成小组,并通过竞赛、排行榜等,和学校、地区,全国的其他小组比拼学习成果,相互激励。
此外,只有线上并不够,乂学教育的下一步计划,是在全国开设3000个实体教学中心,用线上学习+线下实体支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学习体验。
“线上线下都不放过”的乂学教育正在磨拳擦掌,目标是成为K12辅导行业的一支“颠覆”力量,芥末君也很期待可以很快体验到“纳米级”的学习产品!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