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2015教育科技节】微访谈:科技融入教育,提高的是教学效率还是体验?

作者:墨墨 发布时间:

【2015教育科技节】微访谈:科技融入教育,提高的是教学效率还是体验?

作者:墨墨 发布时间:

摘要:葡萄科技@盛晓峰shawn 、创客工场科技@王建军 、THE ONE智能钢琴@叶滨 、鲨鱼公园@王云飞 、小熊尼奥@熊剑明_Neo 、达内教育@李翊。

12月29日,2015淘宝教育科技节正式上线,其中6款实体产品接受了芥末堆“亲测”。但为了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教育科技产品的设计理念,在28号的下午,芥末堆联合微博邀请到6位教育科技公司负责人参与到了公开在线访谈,他们分别是:葡萄科技首席产品官@盛晓峰shawn 、创客工场科技创始人@Makeblock王建军 、THE ONE智能钢琴创始人兼CEO@叶滨 、鲨鱼公园设计总监@FEI童鞋(王云飞) 、小熊尼奥创始人@熊剑明_Neo 、达内教育副总裁@李翊-李大神仙。

21421543.jpg

以下为访谈摘录——

Q:把科技元素融入教育里,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还是提高学习体验?

熊剑明_Neo:我认为技术更多是提高学习体验,效率这回事还是和内容与方法有关!

Makeblock王建军:其实这二者是可以兼得的,提高学习体验是手段,本质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通过 mBot 这款产品,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看到自己的操作对物理世界产生了实在的影响。通过这样一种快速反馈的机制,让每个人都可以沉浸于学习之中。

FEI童鞋(王云飞):效率与体验同等重要,效率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获取知识的量上的提升;体验是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一种感受,这直接关乎于产品到用户手中的第一印象,更优质的用户体验也是对做科技教育的挑战。

李翊-李大神仙:相辅相成,体验好了,学习效率自然就可以上升。把提升孩子在单位时间的关注力、思考力的使用效率以及降低孩子的挫败感作为研究目标。在老师看来是效率高,在孩子看来是体验好。

盛晓峰shawn:都有关系,比如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就会学习,都没怎么用功,成绩就不错,而有些就恰恰想法,这应该是可以锻炼的。好的设计能帮助锻炼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如更多运用右脑潜力,提高效率。

叶滨:别说普通人,很多著名钢琴家都曾有逃避练琴的时候。智能钢琴首先做的是提高学习体验。而考虑到优秀师资的稀缺性,TheONE智能钢琴教室解决的则是提高整个音乐教育行业的效率,通过优秀的课件和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让更多孩子都能获得一流的教育资源。

Q:各位老师,你们认为“低门槛”是教育创新的一种趋势吗?未来,人们在习得知识的时候会不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好理解?

叶滨:低门槛毫无疑问是趋势。一百年前中国有多少人一辈子连字都不认识,而今天识字是幼儿园就在做的事情。钢琴之前也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家庭能负担的起,而今天TheONE智能钢琴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快乐中学会弹钢琴。

盛晓峰shawn:教育创新主要是促进active learning, 当然另外一个方向是让知识的获得更加方便。

Makeblock王建军:低门槛是几乎所有教育的趋势,知识必须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理解。就像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在提出之初,只有顶尖的科学家才能理解,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专业的必修课了。

熊剑明_Neo:这个问题我这么看:只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方便简单,但是不存在“习得知识越来越方便简单” 因为教育内容还是那些内容,除非方式方法上获得巨大的创新。若是那样就不是“低门槛”了:比如据了解到美国有Nasa脑神经科学家研究人类语言学习方面,脑部工作原理可以提高非母语学习能力几十倍的技术。

Q:在为儿童设计教育产品的时候,是为了让儿童独自体验,还是为了促进亲子互动?

叶滨: TheONE智能钢琴的目标是让孩子真正学会弹钢琴。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针对初学者学琴苦的痛点,让孩子能在快乐中、游戏中逐步掌握乐理和钢琴的弹奏技巧。所以我们首先做的是让孩子能有很好的独自体验,其次是让孩子能够在线上或者线下老师的帮助下更好的练琴,再其次才是亲子互动。

FEI童鞋(王云飞): 促进亲子互动是理想状态,产品的开发还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包括说明书的设计与风格,尽可能的让孩子能够自行完成。

盛晓峰shawn: 我们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同时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可取代的,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中,都会融入亲子模式让父母参与其中。同时父母手机端,也会帮助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熊剑明_Neo:两个部分都有,能让孩子自己玩,亲子互动2个都是硬性需求。

Makeblock王建军:二者兼有。mBot 和双子星都适合让家长带领孩子共同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自学。

Q:教育创新一定需要科技吗?没有科技,传统的学习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

熊剑明_Neo:我个人认为需要因具体学科、科目而定。 总体来说大多数教育科技是“锦上添花”,并不是刚性需求。

FEI童鞋(王云飞):鲨鱼公园的科技教育是采用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将科学教育划分为机械、力学、天文、生物等十二个专业,通过家庭、课堂、户外三维一体化教学,借助移动端的辅助去完成学习,并没有从科技硬件设备直接出发。

盛晓峰shawn:教育的本质还是内容不管是传统的方法还是科技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有时候传统学习方法也能达到好的效果,但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让我们有更多新颖的手段来吸引孩子的兴趣。

Makeblock王建军:教育创新或许并不一定需要科技,传统的学习方法在教育工作中合理地使用下也并无不妥。但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更丰富的交互方式和体验,将科技融入到教育方法中,可以让教、学都更多元化。

叶滨:对大多数学科,最好的教育可能都是找一个最好的老师给你一对一指导,比如让孙杨教你游泳或者让郎朗每天教你弹钢琴。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最大机遇是可以将好的经验迅速复制,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传承。

Q:偏向游戏化的“教育产品”,会不会让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虽然可以玩通关,但是并不知道是怎么通关的?如何解决里边的知识传递?

熊剑明_Neo:具体要看年龄,若是大一点的孩子肯定是知道怎么通关的。学龄前儿童的产品我们就不并不太愿意偏向过于游戏关卡式的设计。

FEI童鞋(王云飞):教育的始终是知识的传递,游戏是一种形式,现在每一款教育产品都想借助互联网时代做到“寓教于乐”,打个比方,不知道怎么通关,就拿“通关”作为突破口,如果做到这个题做对了就能“通关”,那自然就把游戏与教育相结合了。这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叶滨:“不能帮助学习的游戏化都是耍流氓”。在TheONE智能钢琴的教学App里面,整个体系是基于美国通用教材Alfred Music的课程来设计的,然后在交互体验上包括背景音乐和画面上加入了游戏的元素,孩子在通关之后是能达到考级3~5级的水平的。这才是真正的游戏化学习。

盛晓峰shawn:这就要看产品怎么去设计,好的设计应该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识的传递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而不是强制灌输的,牵强的。

Q:游戏化的学习产品,要平衡“娱乐”和“教育”的成分,会有什么设计原则吗?

FEI童鞋(王云飞):鲨鱼公园的儿童科技产品中,教育是根本,而趣味性才是设计原则。教育产品在研发时都有自有的定位,也有自己完整的教育体系。所谓的教育是根本更关乎于产品产出后有没有达到传递知识与用户学习的目的。(Q:鲨鱼公园是如何检验“学习成果”的呢?)每一期的课程都有专门针对孩子自己去创造与发明的项目,这是对本期科技知识理解的最好形式。

熊剑明_Neo:关于这个问题我这么看: “教育”是家长要的,“娱乐“孩子所需的。太过说教的,家长卖单,孩子不买账,太过“娱乐”了孩子想要,家长不买单。消费者和使用者是两个人的时候,对于产品设计来说挑战很大。所以怎么平衡这个问题,各家应该有各家自己的想法。(Q:小熊尼奥的设计原则是怎么样的?)学龄前小朋友没主见的,搞定买单的。大一点孩子自己主见多了,搞定使用的。(Q:如何“讨好”有主见的小孩子?)IP、内容、好创意。迪士尼,Minecraft都是学习的榜样。

Makeblock王建军:mBot 的设计中,教育是核心,而娱乐性是为了提高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Q:mbot的“教育核心”是怎么实现的呢?做了哪些设计?)基于 Scratch 软件,我们将图形化编程与 mBot 机器人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操作软件,还可以亲自看到自己有控制硬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快速反馈,让孩子进入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

盛晓峰shawn:“教育”方面,我们提出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更多是如何帮助孩子全方位的成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时玩是最好的学习。我们的产品不会去强调知识的灌输,而是更为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这些要建立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产品的核心是内容,内容的规划我们是基于如何全方位的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提供浸入式的培养方式,更好地了解孩子,科技能够更好地创造出激发孩子兴趣的手段。

叶滨:即便一款纯游戏,也要平衡好娱乐和教育。太难的话用户会有挫折感,太简单则会无聊。一款复杂的游戏比如魔兽,要学的“知识点”也是很多的。为什么那么多用户能够沉迷其中,就是因为用户能在学习的难度和获得的乐趣中保持一种“心流”的平衡。教育产品也同样要把握好“心流”。

Q:偏向游戏化的“教育产品”,会不会让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虽然可以玩通关,但是并不知道是怎么通关的?如何解决里边的知识传递?

熊剑明_Neo:具体要看年龄,若是大一点的孩子肯定是知道怎么通关的。学龄前儿童的产品我们就不并不太愿意偏向过于游戏关卡式的设计。

FEI童鞋(王云飞):教育的始终是知识的传递,游戏是一种形式,现在每一款教育产品都想借助互联网时代做到“寓教于乐”,打个比方,不知道怎么通关,就拿“通关”作为突破口,如果做到这个题做对了就能“通关”,那自然就把游戏与教育相结合了。这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

叶滨:“不能帮助学习的游戏化都是耍流氓”。在TheONE智能钢琴的教学App里面,整个体系是基于美国通用教材Alfred Music的课程来设计的,然后在交互体验上包括背景音乐和画面上加入了游戏的元素,孩子在通关之后是能达到考级3~5级的水平的。这才是真正的游戏化学习。

盛晓峰shawn:这就要看产品怎么去设计,好的设计应该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识的传递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而不是强制灌输的,牵强的。

达内.jpg

达内教育副总裁 @李翊-李大神仙 提问:

  • 一直记得达内是做成人职业培训的,怎么开始做少儿了呢?

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未来编程将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同时互联网行业也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现在的孩子学习编程不但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打下很好的职业基础。

  • 童程看起来很炫酷呢,请问童程的编程课的工具,与Scratch一样吗?

不是,Scratch是一款专门为更小的孩子设计的图形化 的类编程工具。达内童程学习的技术为:HTTML5、JavaScript、Android、iOS等真正“大人们”用的技术。

  • 用游戏化学些编程会很好玩吧?李老师可以分享下经验哟~

编程的项目选择游戏项目,激发孩子的完成欲,学习的动力更强。例如:通过编写程序让自己的“英雄”永远“打不死”。 虽然用游戏作为项目,但孩子关注点最终还是代码和技术上,而不是单纯的“玩”上。而且,了解了游戏的代码本质还有助于避免孩子玩游戏成瘾。(Q:感觉通过学习编程,孩子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上课打游戏了呢!)更确切的说“编”游戏,而不是“打”游戏。

尼奥.jpg

向达内小熊尼奥创始人 @熊剑明_Neo 提问:

  • AR技术对于小孩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吗?

我认为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孩子的想象力加强化具象化,理解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的区别。我们这代人的孩子已经站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起点了,增强现实技术就是让计算机能“看见”,可能几十年后都没有鼠标键盘操作了。这点意义上现在接触“增强现实技术”的孩子正在“接触”未来。

  • 涂色和立体动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住孩子?一套绘本能让孩子玩多久时间呢?

目前来看,《神笔立体画》比起传统的沙画和绘本起来,还是非常吸引孩子的。我们一套绘本大约有30-40副内容,每个都有不同的立体动画可以涂色。一天涂1-2副画的话大概能玩上个把月的,价格也不贵。 相比技术来说,涂色是孩子主动行为。所以内容更重要,所以我们做了充足的IP储备。

鲨鱼公园.jpg

向鲨鱼公园设计总监@FEI童鞋(王云飞)提问:

  • 你觉得家庭教育和学校哪个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是80后,80后父母更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曾经自己的经历,在一次又一次的“减负”中成长。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中的阅历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这个是一个分龄的问题。家庭教育也分为室内与室外,学龄前更重要的是亲子活动与成长中的阅历。

  • 鲨客盒子里的实验都是一次性的吗?有可重复使用的学习产品吗?只玩一次有点儿亏,比如那个挖恐龙化石的,如果能把石膏粉换个可重复凝固的材料,然后自己重新制作就好了。

恐龙化石是想尽可能地还原挖掘化石的真实感,当然也是会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进行优化与调整。

  • 所有的动手实验都安全吗?会不会不适合太小的孩子,感觉有的零件挺小的。

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已经经过安全测试,也对于产品进行了分龄化的处理。

MB.jpeg向创客工场科技创始人@Makeblock王建军 提问:

  • 你觉得孩子眼中的编程和成人有区别吗?如果本质上区别并不大,那当孩子对编程感兴趣,也愿意为它付出时间的时候,许多人常说的“趣味教学”是否还有意义?

孩子眼中的编程,与程序员的编程,在目的性上有一定的区别。让孩子学习编程,并不是希望所有孩子都成为程序员。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编程,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问题的方法。

  • 您怎么想到要做这种教育机器人的?目前主要销往哪些国家?

说到编程学习,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软件。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已经看惯了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华丽特效。为了提高编程学习的体验和乐趣,我们通过 mBot,将编程学习与硬件(机器人)相结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自己对物理世界的改造和控制能力。目前销往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

  • mbot有配套的课程吗?如果学习者感兴趣,应该让他怎么继续学到更多?

mBot 有配套的教材书籍,其中设置了一些从浅入深的学习步骤。也可以到 mBot 的网站上与其他用户交流学习心得和玩法。

  • 平时该怎么去培养小孩子编程学习的兴趣?

在如何激发孩子对编程的兴趣这个问题上,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在 mBot 这款产品上,我们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看到自己在软件上的操作对物理世界产生了切实的影响。通过这样一种快速反馈的机制,让每个人都可以沉浸于学习之中。

THE ONE.jpg

向THE ONE智能钢琴创始人兼CEO@叶滨 提问:

  • 产品加入了游戏的元素吗?感觉相关产品在少儿细分领域都侧重娱乐化。

钢琴练习本身以及乐理学习是相对枯燥的,TheONE智能钢琴通过在App里面加入背景音乐,让孩子可以在音乐的环境中学音乐,再辅以游戏画面和打分等等,比传统的练琴体验有了巨大的提升。

葡萄科技.jpg葡萄科技首席产品官@盛晓峰shawn 提问:

  • 七巧板那个游戏,需要小孩儿先有一定的颜色和形状认知吗?

七巧板产品是淘淘向右走,是针对3岁以上小朋友开发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色彩,形状已经具备认知能力。当然七巧板这个神奇的东方智慧,本身就蕴含了例如勾股定理等经典知识,对于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空间智能及想象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2015教育科技节】微访谈:科技融入教育,提高的是教学效率还是体验?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