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文,近日,在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相关部委官员表示,今年将重点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养老金制度告别双轨制,中国大部分城市的事业单位已开始缴纳社保,但是并未解决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而事业单位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情况。其中,全额拨款、差额拨款是财政全部或者部分负担“人头费”。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收入以及福利等跟编外人员都有着不小的差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媒体收集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外人员多的单位有的占到一半,少的可能也有20%到30%左右。”
其实,在此之前,北京市就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2015年5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目前,北京高校针对编外人员普遍采取“备案制管理”,即如果一所高校有800个编内人员,500个编外人员,那就需要备案1300个职工岗位,并以此为基础做财务预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杨宏山介绍,“‘备案制’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做,只要用人肯定需要备案,但这只是一个框架式的方案,更细节的内容仍然需要在改革的试点和探索中发展出一套新的管理规范”。
本文综合 中国经济周刊、法制晚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