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家校沟通App走到死胡同了,2016年最关键

作者:无界 发布时间:

家校沟通App走到死胡同了,2016年最关键

作者:无界 发布时间:

摘要:家校沟通是伪需求吗?

transform_meitu_1.jpg

“家校共育”是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也是基础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下,家校沟通似乎也成了互联网K12教育产品的标配;然而随着各类产品的同质化、跟风抄袭愈加严重,推广难度加大,政策变化等,这些导致家校沟通产品要走到死胡同了,2016年将会是最为关键的一年。

家校互动领域竞争激烈

互联网渗透教育最初有两种比较成熟的形态:

  • 一是网校,不少网校在2009年前后成功赴美上市;

  • 二就是家校互动,这出现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过渡时期的SP时代,如校讯通于2003年开始试运营,后期通过各地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在全国大力推广;而像家长学校,家校论坛等网站都PC形态的产品都未成气候。

眼下正值移动互联网的浪潮,2010年前后,家校类App不断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此类大大小小的产品可达两千个(未有明确数据来源,仅供参考);产品的数量骤增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已是红海一片。

其中大概分类为:

  • 全国性的,一般2C产品的用户是分散的,而2B类在运营上侧重多个区域;

  • 地域性的,主要是得到地方政府或教育局支持而开发的特定产品,一般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服务于广州海珠区的海教通App;

  • 专注于某个阶段的,如贝聊、园掌都专注幼儿园阶段的家校互动;

  • K12阶段可以通用的,如基于班级群组织的沟通学信App,安装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

虽然校讯通的一时成功证明家校的需求是强烈的,是刚需;但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时机性,现在谁能仅凭家校就能闯出来一片天地来?全通教育都在紧锣密鼓地转型着。

教育体制壁垒太高,推广实难

虽然现今对新兴互联网产品的接受程度高了,总理都在倡导“互联网+教育”,但家校产品想要打进教育体制内,进入公立学校,真正大规模实施起来特别难;同时教育的差异性和地域性非常突出,同时教育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谨慎再谨慎的态度,以得到了北京市教委支持的阿里师生为例。

2016年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更名说明,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管理家校合作系统——阿里师生”更名为“师生家校”,淡化了互联网味儿的企业品牌,而突出了教育产品的重要功能,目的是方便在北京市各中小学校推广。

从产品功能上看,阿里与北京教委联合开发的家校合作系统,包含了健康管理、营养测评、出勤管理、学校通知、健康反馈和班级互动等多个功能模块。自2014年9月开始在北京市的小学一年级试行,尽管阿里师生依靠行政力量得以落地,但北京形势不乐观;据多家媒体报道,2016年2月26日凌晨,北京市教委发布声明称将暂停“师生家校”系统的使用;从下发文件强制要求家长安装到更名,再从家长自愿下载到暂停使用,由此可见,任何一家K12教育产品包括阿里推行的“师生家校”,都会有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

国家政策风向有变,统一入口

家校产品从最初发展到现在近20年,2016年成为最关键的一年,因为政策风向有改变。2015年,安徽、江苏各地教育局叫停收费的校讯通业务,收费的短信互动方式已经走到头了。不仅如此,2016年伊始,有消息称2017年后所有家校互动产品将实行按区管理,每个大区域最多可使用两种产品,但暂未见具体的书面通知,教育部的意图在于规范产品入口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此外,重庆市教委表态,将全面清理规范校讯通、翼校通等有偿服务的家校联系平台,可以说微信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潜在威胁。

一言以蔽之,家校App的出路在哪呢?可以说,教育产品拼的不是行政支持,而是对教育是否有实质性的帮助;拼的也不是是形式化的产品特色,是对互联网特性和教育规律的深刻理解。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无界,仅代表个人观点,下一篇将继续为您论证家校沟通App转型之路,敬请期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家校沟通App走到死胡同了,2016年最关键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