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绚丽突围”或破茧成蝶?30岁后留学的范海涛说,留学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作者:阿博 发布时间:

“绚丽突围”或破茧成蝶?30岁后留学的范海涛说,留学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

作者:阿博 发布时间:

摘要:30岁后去留学。

model-1246488_960_72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2016年4月10日 芥末堆阿博 报道

第一次见范海涛,她穿了一身运动style的衣服,张口闭口皆是美式风情。

她用愉悦的音调告诉我,每天的行程都是满满的,“今天下午正好一个活动取消了,才有时间过来。”

我好奇问她,最近在忙什么。她指着桌上放着的一本书,笑着说,“喏,就是这个。”我定睛一看,是由李开复、徐小平等业界人士作序、以范海涛个人生活为蓝本撰写的《就要一场绚丽突围—30岁后去留学》(以下简称《30岁后去留学》)。范海涛说,这本书销量一直很不错,最近在忙着为售书站台。

“这不是一本励志书”,范海涛说,《30岁后去留学》主要记录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心路历程。这本书从留学生活切入,重现了美国大学文科课堂和求学过程。见微知著,除却留学生活之外,对美国历史文化乃至政治社会价值观等感兴趣的人也能从书中获取有效信息。按照范海涛的话说,这是一本“深度介绍美国留学生共同经历的书”。

878107835457120635.jpg

“留学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事情”

作为《北京青年报》前财经记者,在2009年撰写的李开复传记《世界因你不同》让范海涛名声大噪。头顶无数光环,收获鲜花掌声,范海涛却开始陷入深深思考:我想要做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出国留学一直都是范海涛的梦想,“如果我要写自己的遗愿清单,那么出国留学一定名列其中。”身边的朋友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不在少数,尽管同龄,但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求学经历让范海涛觉得,“他们有他们的共同语言,有我不能进入的美好话题。”怀揣着对留学生活的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好胜心,范海涛开始了自己“美国梦”的实现征程。

没什么语言基础,DIY学托福、学GRE、申请美国学校,范海涛的“美国梦”实现的并没那么轻松。她在《30岁后去留学》中这样写到,“为了GRE的课程表,我必须圈出固定的时间。很少早起的我,因此像是变了一个人。我每天早上7点就起,当冬日的寒冷达到顶峰时,我在一片黑暗中醒来,经常发现自己上课要迟到了,于是我飞奔到地库,发动车,一脚油冲出去,像疯狂老鼠一般在北京四环飙行几十公里。“

辛苦的准备过程并非是唯一的挑战,30岁的年纪,对于留学群体已算“高龄”。范海涛的留学梦,并没有得到身边所有人的赞同。“在我辛苦地准备两项考试时,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已经不约而同地分离成了几大阵营。第一阵营是无条件力挺和支持的一派;第二阵营中,我无可避免地迎来了生命里的反对派。”这些反对派中,其中就包括对范海涛影响较深的徐小平。

在为本书写序时,徐小平提到,“海涛的人生之路是一个矛盾体,它蕴含着当代青年许多人生的自觉和无意识。”在徐小平看来,“自觉”是一种有价值的主动追求,而“无意识”,则是当一种追求没有价值甚至有反作用之后,依然在思维惯性的轨道上奋力坚持的做法。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04.21万人。其中,126.4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277.78万人已完成学业;221.86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由此可见,留学群体中,最终选择回国发展的依然占大多数。

范海涛说,留学只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事情。“现在大多数人谈到的都是留学的好处和积极影响,但留学的负面影响和可能带来的诸多困难也是值得人留意和关注的。”香车宝马、风雨晴岚,皆为表象。留学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旁人意想不到的困难,譬如由于语言不通而在上课和与人交流中出现问题,又或者因文化差异而无法适应留学生活,被消极的负面情绪长时间缠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就会选择逃避式的处理方式,离群索居或者回国。

“即使我从哥大毕业后,当了新浪驻美记者,我依然没有百分百克服对于语言的恐惧。”范海涛对芥末堆说,留学过程中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有时候很难克服,尤其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带来的将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不自信,因此,留学的人都要有一颗强大的“钻石心”。

“无知者无畏”,在艰难的留学生活中开出花来

在被问到如何克服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哥大学位、成为新浪驻美记者并学成归国时,范海涛爽朗地笑了,“可能就是无知者无畏吧。我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人,所以就总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理去干任何事。”范海涛说,她不怕犯错,也喜欢迎接挑战,这也许就是能把艰难的留学生活过出“花”的诀窍。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范海涛在哥大选择的专业是“口述历史”(Oral History)专业。作为当时第一个获得哥大“口述历史”硕士学位的中国人,范海涛告诉芥末堆,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纯属机缘巧合。“当时针对不同学校的申请信已经都寄的七七八八了,直到有天我先生突然告诉我说,哥大有一个叫‘口述历史’的专业,他觉得蛮适合我的,想让我去尝试一下。”

范海涛说,哥大是美国大学中第一个建立“口述历史”专业的大学。“口述历史”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即通过训练学生的收集、分析和撰写能力,去达到接近和研究历史和现代事物的目的。范海涛在《30岁后去留学》一书中写道,“我发现,口述历史是一个事件性比较强的专业,它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用口述历史的收集技巧和记录历史的方法,和普通人去接近,将普通人的记忆挖掘出来,再通过普通人记忆的集合,汇聚成时代记忆。这些宝贵的记忆,将留给下一代,成为他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工具。”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时,范海涛说,自己一直喜欢并擅长传记类写作,且在收集过程中也曾用过类似“口述历史”的收集方法。除却兴趣,过去的财经记者经历也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帮助。“看世界的感觉非常不一样。比如,我以前并不是一个疯狂的阅读者,留学回来后开始把一些知识的短板补齐。此外,同国内教育相比,美国教育不会强调一致性和经验论,会‘让你自己做自己’,提倡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并强调每个人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看来,这也许就是美国教育和国内教育的最大不同吧。”

不同的教育体系,带来不同的直观体验和感受。在范海涛看来,留学生最常见也最难以克服的困难即是“身份的尴尬”和“文化的冲突及不认同感”。她告诉我,很多情况下,留学生都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既无法融入国外社会,也无法回归国内生活。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很多留学生都过着两边摇摆的“中间人”生活,尤其归来后的尴尬薪资和身份让性价比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留学并非适合每个人,应在自己的领域里绚丽突围

今年3月,中信银行联合胡润百富发布了《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报告》中称,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呈上升趋势毫无悬念,且就留学生的分布情况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提到,2016年的留学呈现出“超低龄留学”、国外院校录取门槛提高及“留学后服务受青睐”的三大趋势。

随着“一带一路”和“二孩”等利好政策的发布,中国居民普遍经济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刺激了低龄留学生群体人数的增多。有数据显示,中国赴美读研人数在留美总人数的占比已从2005年的76.1%降至43.9%,中国学生“低龄”甚至“超低龄”出国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类自小便远离父母家乡,在缺乏关爱的情况下远赴大洋彼岸读书的学生被美国媒体称为“降落伞孩子”。“降落伞孩子”由于留学时年龄尚幼,暂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因不知所措和缺乏判断力而倾向用暴力解决问题。

针对目前国外存在的“降落伞孩子”现象等,范海涛也表示,留学不应是一件跟风的事,而应是在慎重考虑、确定留学预期后做的对自身负责的决定。孩子不应在太年轻且无监护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出国。父母应对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再做出决定。

作为30岁出国留学并获得较大成功的代表,范海涛的《30岁后去留学》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不少赞美和肯定。然而,在被问到是否对出国留学抱有肯定态度时,范海涛却表示,留学并非适合每个人。

“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要想出国是为了干什么。”范海涛说。

“说实话,我写这本书并非推荐所有人去出国。只是想把经历的东西写给大家看,除了获得,也有很多失去。”范海涛突然有些感慨,“30岁出国本身就是一个很疯狂的事情,也许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去体会一些东西。实际上,这种突围并非只指出国留学,在自己领域里寻找突破就是一种绚丽突围。”

收集手记:

俗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留学,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而立之年选择出国的范海涛,是茫茫留学群体中异军突起的一位。然而,留学期间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的绚丽突围。无论留学与否,愿每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绚丽突围”或破茧成蝶?30岁后留学的范海涛说,留学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