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银魂》剧照)
最近网红这俩字儿泛滥了,一个直播平台,一个papi酱,这个概念简直红到不能再紫以至于都发黑了,弄得我自己写这篇文章时候都直犯恶心。
最近有新朋友加我,互相介绍的时候我说我是做内容的,有的朋友就惊了,说你们是做内容的啊!现在网红多火啊!挣老鼻子钱了吧!弄得我挺尴尬的,我就是个搞代工的,穷得连红包都发不出来,而且看这意思,他们把内容等同于网红了,这俩事儿好像不一样吧?
我觉得必须得唠一唠。
(一)你敢说个体户不是靠粉丝发的财?
“个体户”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出现的,最开始的时候都是生计实在维持不了的人,进点货在大街上卖,充其量叫练摊儿,先甭管老百姓怎么看这种职业,先看看他们咋挣钱。
1. 个人粉丝——
为这事儿专门问过大爷大妈,基本上统一的一个答案是『吆喝呗!』吆喝得好的,无论是走街串巷还是在集市上,总能聚拢人气,人气一上来了,不愁卖不出去。吆喝这门手艺,是古老的中国代代相传下来的精华,80年代的个体户做生意,也得靠这个老手艺来聚拢粉丝,认识你的人多了,说明你的生意进入正轨了,要是你在四九城出名了,那就是大户喽。
评书艺术家连阔如先生写过一部《江湖丛谈》,可称为旧社会的市井大观,有很多章节就是讲这些个体生意人们和天桥艺人怎么聚人气、叫卖自家产品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所以个人粉丝,就是最早认识你,基本上每天能见到你的那一批忠实客户,听见你声音就想买你的东西,这足以让你在市场中存活下去。
2. 平台粉丝——
79年之后国家开始从政策上承认个体户的地位,北京西单和广州西湖路的灯光夜市、北京的外贸一条街秀水街,这些个体户的大集市,算是真正捧红了个体户,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词汇说,这叫『平台』。据文献记录,1986年至1989年,这些夜市晚上5点一开,就有交警来维持秩序,不让汽车通过,因为人太多了。这些人中有从全国各地来买衣服的,也有来看彩灯的,挤都挤不动。
这算是平台的粉丝,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西单夜市,那你挤进这个平台,想不发财都难。
(二)手段变了,速度变了,实质没变。
我其实本想略过淘宝时代的,怕把文章主题绕出太远,但聊了改革开放后那批个体户,就必须得聊聊淘宝时代。
淘宝的兴旺和西单夜市的火爆如出一辙。发展了二十年,西单、秀水街这类大平台,多少成了大玩家的游乐场,错过这一时代的、同样正在被小粉丝养活的个体户们,需要一个适合他们的大平台,易趣先出现在中国,淘宝却红了,根本的原因是免费策略让这个平台迅速聚集小玩家,全国人民开始知道互联网上有个『西单夜市』,这还了得?平台粉丝量暴涨成就了淘宝,也让前期的淘宝玩家大发横财。
从面对面交易变成了线上交易,手段变了;从一晚上逛一遍夜市变成了去全国夜市神游一圈,速度变了;实质却仍然是自带粉丝的小玩家和聚沙成搭的大平台互相成就的过程。
(三)卖东西的火够了,也该轮到卖艺的了。
西单夜市时期,还算是中国的商品匮乏的时代,那时候卖东西是可以红的,卖东西的人少、店也少,一开业就排长队的现象很普遍;后来到了淘宝初期,竞争者多了,红起来就相对难一些,但还是有一大批明星淘宝店涌现。搭上了平台的快车,基本上不用担心东西卖不出去的问题。
现在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三步一店、五步一厂可能都不夸张,2015年仅浙江一个省,淘宝店数量就高达147万家,放眼各大社交平台,到处都是卖东西的,人家见了卖东西的都绕着走,更不要说主动捧了。
古语说『保暖生淫欲』,商品从稀缺变得唾手可得后,文化领域的消费开始越来越多,网红和电影、话剧、真人秀、相声小品的演员们一样,都在后端生产着内容、前端展示着内容。如果你经常上秒拍、美拍、yy、映客、优土这类平台,网红们的内容五花八门、形式包罗万象,多到不可想象。我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拿起“美拍”,热门视频前8名分别是:
1.风筒唱歌挑战赛(就是每人拿着一个2000w以上的吹风机对着自己的嘴狂吹,同时唱歌)
2.Logan_Paul(一位国外网红)的搞笑视频『当你想吸引女生时』
3.一位音乐达人唱歌的视频
4.一位国内网红制作的搞笑视频『你这样很容易失去我』
5.金毛寻回犬骑独轮车的视频
6.明星机场跟拍视频
7.教你做头发的视频
8.某互联网短剧
因此我们试着去定义这类内容平台,消费的确发生在文化娱乐领域,却仍然以娱乐为主,充其量只能叫『才艺展示和娱乐内容平台』,事实上就是把以前散落在各地、各类场合的自带粉丝的『卖艺人』给聚拢到一个大平台上,集中产出和收益。不再是商品物质领域的『显性售卖』,而是文化服务领域的『隐性售卖』,但本质上仍然是小红人搭上大平台的故事。
因此还有一个忠告是:如果你想聚集粉丝,千万不要在达到目标之前卖东西,现在卖东西已经卖不成网红了。
(四)想红,先从身边做起,从一个粉丝一个粉丝积累起。
迂回了这么多,我自己把自己都绕烦了,所以谢谢你那么好看还能坚持读到这里:)
绕到网红这个事,你去探究每一个你心目中的网红,有两条铁律:
一是,他们都是自带粉丝的。不管这些粉丝是亲戚、朋友还是微博上认识的、游戏里认识的,他们在爆红之前都已经完成了『粉丝的原始积累』,不管你发的东西有多糙,这些初始粉丝们还是会出于某种原因观看和转发;
二是,他们一定都搭上了一个或几个大平台,而这些平台一定聚集了大量的小玩家。拿你们最近挂在嘴边直到不想再说起的papi酱举例,papi酱至少搭上了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优酷视频、秒拍、美拍、B站这几大平台,而这些平台无一例外,都是小玩家的游乐场,也无一例外,已经聚集了大量平台粉丝。
所以说到底,你想成为网红,就像当年西单夜市的个体户一样,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走街串巷,开始一个个积累粉丝,持续凝聚这些粉丝,并让这些粉丝和你一起搭上一个线上平台,等待量变的积累促成质变,恭喜你,你可以起飞了。
(五)老师难做网红,难在哪?
教师红人其实一直都存在,远的有“疯狂英语”李阳,后来有《百家讲坛》捧红的纪连海等人,近几年有上过《快乐大本营》的新东方名师周思成,等等。
但据教育部的权威数据,我国专任教师数量已经突破1400万,教师红人又有多少?恐怕把凤毛麟角、九牛一毛之类的词全用上都难以形容比例之稀少。我归了归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么几点。
动力缺乏:
老师的事业编制、稳定的薪资、良好的就业能力以及近年来课外培训市场的兴起,绝大部分老师生活够安逸、钱够花,决定了老师们认为『成为红人』这件事没有必要;
路径狭窄:
培训的确也能够被归类到文化娱乐产业里去,但知识授予的严肃性决定了老师走红的路径很窄,一般来说是特定的、严肃的场合(例如百家讲坛、知识性质的竞赛、公开讲座等),老师虽然自带粉丝,但无法与现在的网红一样,融入优土、映客、美拍这类娱乐为主的大平台。
顺序错位:
网红自带娱乐标签,售卖的是自己的娱乐服务,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和免费的特征,在网上卖门票、固定时间表演是不可能的,因此网红们通过免费展示碎片化的娱乐内容吸引粉丝,而后售卖相关商品。而老师出售的产品和能够免费展示内容是高度统一的,都是课程内容,怎么分出先后呢?
(六)细数老师成名的几个方式
1.奇葩型网红教师:
这类选手在教师队伍相对是稀缺的存在,因为老师们比娱乐圈影星们更爱惜羽毛,不愿意配合炒作。我不知道把新东方名师周思成归到这类他的粉丝会不会打我,但是周老师课堂和节目上的热舞、特立独行的行为和出格的话语,应该能够称得上『奇葩型网红教师』了。
2.讲座型网红教师:
这应该是老师传统的出名途径,以前是各地的全国巡讲,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在线讲座也经常有,一般一场讲座,一部分干货+一部分鸡汤+个人经历的夸大,基本上可以搞定整场的学生。李阳和百家讲坛的老师都属于这类,只不过百家讲坛规格更高,内容审核也极为严格。
3.话题型网红教师:
你还记不记得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女教师?还有2015年引爆微博的『数学帝』葛军?这类网红教师的成名几无规律,请时刻关注,准备扑上去。
4.机构网红教师:
我把老罗罗永浩放在这里你应该不会反对,但是老罗是一位自我营销的天才,做机构网红教师是他的第一步,他最早的粉丝群就是在新东方积累起来的,但是这个大叔是一个兼具奇葩型、讲座型、话题型的全能网红教师,所以你看人家现在转型卖更赚钱的东西去了,不卖课了。
(七)就是想看看有多少老师能坚持读到这里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其实不是想教老师如何用尽手段挤进网红队伍,无论你是体制内教师还是体制外教师,在学生眼里都是『师者』,你的主业是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出名,持续地制造和输出优秀的内容,用好内容和人格魅力尽可能影响更多的学生,该属于你的钱和名声,学生一定会给你。如果只想出名,出门右拐去娱乐圈,那里的造星手段更成熟。
哦对了当然你还可以找我们:)我们是一个三观很正的在线教育创业团队,正在为教师制作优秀的视频和文字内容并加以推广,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好的成为在线教师的途径,欢迎联系我(微信:Edmund_Ao)。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敖冉,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