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芥末堆 怡彭 2016年5月9日 报道
在4月结束的南京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与金智教育共同发布了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据称,这是一个垂直于高校的信息服务平台。心理测评、教学学习等各类应用都可通过这个平台触达学生,利用第三方的海量应用解决高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尽管不涉及教学环节,但教育信息化一直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市场。全通、拓维等A股上市公司,均以此为重要的业务板块。在刚刚结束的十三五和教育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显现了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被企业和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教育信息化”,大多是指K12阶段。在腾讯在2015年末携微信、QQ两大超级App,准备在大学和中小学同时发力之前,高校信息化的关注度还并不是很高。而此次阿里的合作方金智教育,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二十年。
与大学打了多年交道的金智教育董事长郭超告诉芥末堆,“智慧校园”这个名词现在很火,但每个企业对其的解读各不相同。对“高校信息化”这块市场,金智有自己的理解。
站在700所大学背后的企业
金智企业缘起于国家计委1994批复立项的“金智工程”,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国内高校的校园网建设。
2002年,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都已拥有充足的带宽,为校园管理提供便利的工具性应用就成为了许多大学的需求。自那时开始,金智教育团队开始为各个高校开发、运维校园信息化系统。
2008年,该团队的母公司金智科技将大学信息化业务独立为子公司,金智教育就此诞生。
2014年10月,金智教育完成股改,并于2015年6月正式登陆新三板。其2015年报显示,金智教育当年营收2.18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657万元。
据称,金智(注:后文中出现的“金智”均为金智教育)的业务目前已覆盖了全国700家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为数众多的985、211大学中,60%都是金智的服务对象。
用近20年的时间,金智进入了这块细分市场的第一梯队。但郭超表示,早在三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转型,要从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变为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模式的运营者。藏身于高校身后二十年的金智,不再局限于为校园管理提供支撑,开始尝试去触及包括学生、老师在内的C端用户。
从做系统到搭平台
为学校定制开发包括人事、后勤、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功能在内的ERP系统,是金智十余年来最主要的业务内容。
然而,由于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高校的信息化软件只能根据校方要求逐一开发,无法设计出统一的“最优方案”。“比如,985大学和高职院校的需求就相差很大,根据我们此前的业务模式,只能针对他们定制开发,十分耗时耗力。”郭超无奈地表示。如果坚持这样的模式,“高校信息化”可能并不算是个很好的生意。而2015年7.6%的净利润率,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如此,那时的郭超,对于行业的未来却依然看好。“用户使用淘宝、携程等目前较火的互联网产品,其操作流程非常短,但教育和医疗类产品,其内部流程却极其复杂,很难做好。但我一直相信,教育+互联网会有极大的潜力,只是那时的技术条件达不到。”他说。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框架设计思路。而在技术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开始逐渐兴起。在政策与技术的利好之下,金智开始了向新模式的转型。
在技术层面,金智由将数据存储至IDC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混合云架构。基于华为等第三方IAAS解决方案提供商,金智以自身对高校信息化的理解和经验,开发了专门针对高校的PAAS层,并将人事、选课、学生管理等已十分成熟的业务模块作为组件植入其中。高校信息化PAAS让金智自身及其它开发者能够简单、快速的开发专门针对高校的应用。
转型之后,金智教育的智慧校园产品不再是以项目制定制开发的独立系统,而是一个具备扩展性的平台。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在平台上按需选择应用。这样的做法,避免了逐校定制带来的成本黑洞。
在郭超看来,这样做更大的意义,在于校园的信息化系统不再只为管理者服务,能够真正触达C端的师生,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在此之前,我们是根据管理部门的流程需求来进行开发的,这样的系统不可能被用户高频使用,谁会每天去选课、报销呢?”郭超认为,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服务的需求都不只局限在校内,因此,让C端用户用起来的关键,是将校园内外的服务结合在一起,真正贴合他们的需求。
事实上,也有许多企业希望进入高校市场,却很难迈过校园的围墙。郭超认为,通过金智教育的智慧校园平台,能够为企业们解决进校的“最后一公里”。教务管理、生活社区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等应用,都将可以通过平台进入大学校内。
这样的做法,或许也能为更多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带来了新的机会。传统的项目制模式受限于成本,只能满足学校的核心需求,而对学校个性化的长尾需求无力响应。而基于平台的快速、简化的应用开发,则让满足长尾需求成为可能。金智的“野心”,是把同样受困于校园信息化开发需求复杂、利润低下问题的企业,转变为自己平台上的开发者。
在引进来以外,还有“走出去”。通过平台内累计的学习过程数据,为学生对接兼职、实习和毕业后的正式工作。
目前,这套名为campusphere的智慧校园平台已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大学开始运营。据称,金智将从今年开始将暂停旧的项目模式,在全国推广新的产品平台.
互联网公司要轻,但金智要做“重模式”
现下,已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瞄准大学市场。从课程表工具,到校园分期付款,纯互联网的打法,都是以一个小需求为切口获取学生用户,并不与高校底层系统联通。而无法获得高校底层数据支撑的结果是,很难做大做深。在郭超眼中,这样轻快的打法能够在开始阶段快速发展,却很容易在后期遇到问题。
而对于腾讯的智慧校园,郭超则认为双方并非竞品,金智也会利用其校园号等功能去做信息发布等功能。但不论是微信还是QQ,显然都无意改变大学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并不会以“智慧校园”直接切入高校的管理、生活、教学、科研的每一个方面。腾讯想要的是连接,同样是一个很轻的模式。
现如今的高校办学模式,被郭超看作工业时代的产物。用统一的大班模式、同样的教材、相同的老师,来培养并不相似的人才。而在知识更新极快、对个性化要求更高的互联网时代,未来的高校将会更加“互联网化”。而在郭超心中,金智不只是高校变革的参与者,更是一个推动者。用互联网化的校园信息系统、服务式的系统搭建思路,渐渐推动高校管理和办学方式的变革。
从管理到教学,与高校共建IT课程
金智教育CEO史鸣杰在评价这次转型时说:“不转型,金智死不了,但永远做不大。做了这么多年高校信息化,如果触达不到C端,如果不能介入教学环节,是非常可惜的。”
从系统开发到平台建设,金智在产品上基本完成了向C端深入的任务。而对教学环节的介入,也从两年前就已经开始。
2014年,由上海交大主导、金智提供技术支持的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
2015年,金智教育成立子公司“知途教育”,以在线教育平台知途网为主要业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提供认证证书,同时反哺企业端,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定制人才。
2016年,知途网与阿里云达成合作,计划与高校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方式培养基于阿里云的云计算人才,并同步推出面向高校学生和职场人士的阿里云在线技能学习。
知途教育CEO俞京华告诉芥末堆,金智切入IT职业培训,实际上是源于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开始进行转型时的金智,迫切需要大量云计算、大数据人才。看好云计算未来,又希望在教学上有所尝试的金智,与希望推广自身的阿里云不谋而合,双方开始合作开发基于阿里云产品的线上课程。
意外的是,原本针对C端的在线教育平台,受到了高校们的欢迎。更新速度较慢的大学课程,已经很难匹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于绝大部分应用型本科来说,为学生提供实用性技能的培训、提升就业率的需求十分迫切。就此,知途网在C端之外,开始与高校共建专业课程,面向U端。
同其它IT培训相比,知途在教学之外还提供实践的机会。知途网本身的源代码被开源出来,由老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实操,体会系统由IOE状态到云端状态的改变过程。在为高校提供的课程里,知途甚至直接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环境,按照企业的样式建造带有工位、茶水间、会议室的学习环境。在培训完成之后,知途网还帮助学生与以阿里云为底层进行开发的企业做对接服务,完成从培训到就业的完整流程。俞京华表示,在阿里云课程之外,知途网还将推出更多品类的课程。
据称,知途教育2015年的营收已达数千万元(包括知途网和好大学在线)。金智教育CEO史鸣杰表示,教学相关业务将保持营收平衡的状态,以积累口碑为主。
“智慧校园”产品开发基本完成,在线教育业务逐渐步入正轨。未来的金智,将不再以项目制从学校收取开发费用为盈利模式,在营收结构上更趋向一个互联网公司。基于这样的转变,郭超表示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净利润过亿的目标。金智目前的状态,被郭超形容为“头已经转过来了,但身子还没有转过来。”在产品层面把平台“搭好”之后,把学校、C端用户和外部企业拉进来,可能是接下来金智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对于更熟悉高校的金智来说,难度可能更甚于开发新产品。漫漫转型路,可能的确要在几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